在2000年之前,我们听到的是张学友、谭咏麟、张国荣这些大咖,当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但是他们也有在创作能力上的不足。这句话也许会让有些人感到不满,让我们在周杰伦之前,华语乐坛的一首歌曲的生产方式包含四个部分:一组词、二作曲、三配乐、是录音。
往往这四个方面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一首歌可能先有词,然后作曲人拿词谱曲,完了后交给编曲老师制作伴奏,接着开始录乐器、最后歌手录唱。大概这样的一种过程。
因此,那个年代出现了很多只写词、只作曲的大师,分工细化有好处,也有坏处。特别是大牌的词曲作者,都觉得自己的创作是最优秀的。这就导致了一首好词,找不到匹配的好曲,为了让大牌创作人满意,很多唱片公司就去国外买音乐版权,然后在用中文唱出来,一首华语歌坛的经典歌曲就诞生了。
逐渐华语歌坛的创作性人才变得匮乏,导致了进入上世纪90年代的后期,没有强有力的新人出现,很多人都说“一个中岛美雪养活了半个华语乐坛”。而周杰伦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怪相。看到早期周杰伦的影像资料,他面对镜头的那种羞涩,真是不要不要的。可是一旦让他开始弹琴、唱歌,他眼中的自信会镇住全场。
周杰伦善于借用欧美最新的音乐手法,用他不拘一格的创作方式,写出了不少在当时觉得奇怪的歌曲。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段子,就是周杰伦把《双节棍》这首歌给张惠妹唱,结果被张惠妹拒绝“这是什么玩意”。别人不唱他的歌,那就周杰伦就自己唱。
这首歌是无迹可寻的,完全天马行空的创意。在重金属摇滚和饶舌之中加入古典钢琴,在词曲上高度统一,还有强大的编曲功力和完美的制作水平。对华语乐坛的流行也有很大影响。
21世纪以来,华语乐坛上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出现了周杰伦,而这来源于他无与伦比的创新精神,希望这种精神能够激励到更多的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