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外贸出口国,从儿童玩具到盾构机、高铁都有出口,最近由于美国的港口出现了“大堵塞”,而圣诞节又即将到来,美国的进口商急切地需要大规模采购生活用品,因此不少美国进口商甚至包机从中国采购玩具、服装、鞋帽等制品,哪怕要承担高额的运费。
而这些出口的商品当中,很多部件是由塑料制作而成的,或者有些商品基本是塑料制作的,因此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中几乎肉眼所见到的所有的塑料产品,都是以乙烯以及乙烯衍生品的聚合物形式存在的,其中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原料。
然而,即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我国每年进口了大量的原油,我国也通过炼化原油生产出了一系列的化工产品,但是其中的乙烯仍然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2020年中国乙烯的产能达到了3518万吨,然而产能利用率只有61.4%,换句话来说我国真正生产的乙烯产量只有2160万吨。而且我国去年还进口了1978万吨,进口金额高达24亿美元,主要是从美国、韩国和日本进口。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我国本土的乙烯产能是能够满足国内需求的,为什么企业偏偏不愿意生产,以至于我国还要从国外进口呢?
原因就是两个字:技术。
由于我国在蒸汽裂解乙烯技术方面较为落后,产出率相对发达国家较低,再加上设备老旧、运营成本较高,最终导致了我国部分企业生产的乙烯成本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面临滞销的难题,最终企业不得不减少产出甚至停工停产。
但是,最近有一则好消息出现,随着这一好事的实现,未来可能会大幅改变中国乙烯进口的现状。
11月17日,中石化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在天津石化工业突破了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
简单来说,就是中石化实现了将原油直接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不再像以往一样还需要通过漫长的原油精炼过程。
而目前这一技术,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之前只有美国埃克森美孚独家掌握。
不过,如今中石化已拥有这项技术完整的知识产权,已经申请国内发明专利45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关键在于,这项技术不仅仅只是简化了流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化学品的产出率,按照试验数据测算,传统的原油
精炼
工艺不仅耗时长,而且也只能提炼出30%左右化工原料,而采用新技术后,可以达到50%的产出率。
并且在这50%的产出率中,优质的产品占比为80%!即是说100吨原油经过新技术的提炼,可以产生50吨化学品,50吨化学品中有40吨的乙烯、丙烯等我国稀缺化学品。
这项技术运用之后,我国乙烯产出率提高,不仅可以补足我国目前的缺口,也可以实现进口转出口。
而目前美国乙烯的完全生产成本最高为600美元/吨,即便国际乙烯出口价波动,中石化也能够在出口中获利,并且对美国出口乙烯产业带来一定冲击。
同时,中石化在扬州的另外一条“油转化”技术路线也实现了全球的首次工业化应用,并且化学品产出率也是50%左右,两条技术路线结合发展,未来还有可能将乙烯的产出率提升到70%左右。
写在最后
你觉得随着电动车的普及,有人认为石油工业将朝着化学用品方向发展,炼化的汽油产量会越来越小,最终油价会越来越低,也有人认为OPEC的石油出货量不会大减,石油会供过于求,汽油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你认为油价未来趋势是涨还是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