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陈永贵当选为副总理,成为副国级干部。值得一提的是,陈永贵虽然身居要职,但他却不领副总理的工资,而是坚持从大寨领工分。陈永贵曾经说过,自己始终都是一名农民,不能忘本,因此他一直拒绝领取副国级领导的工资。不过,在北京生活也需要花钱,考虑到陈永贵的实际困难,上级每月给他发放120元补贴,让陈永贵没有后顾之忧。
1980年9月,陈永贵主动辞去了职务,从此远离了官场。辞职之后,陈永贵被安排在北京,不过,他其实更想回大寨,奈何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陈永贵虽然没有回大寨,但是提拔他的伯乐贾进才却一直生活在大寨。那么,在陈永贵辞职后,贾进才过得怎么样呢?
中国有句俗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人才可能经常出现,但能发现人才的伯乐却不一定常有,而贾进才就是提拔陈永贵的伯乐。那么,贾进才身上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过得怎么样呢?
贾进才出生于1909年,山西昔阳人大寨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稍微长大后,为了谋生,贾进才开始给地主家当长工,不过,那个年代,长工经常受地主剥削,贾进才也厌倦了这样的日子,他更渴望翻身当家做主。
1946年,贾进才加入了我党,入党之后,他在家乡成立了农民互助小组,带领群众开展土地改革,从此翻身当家做主。1947年,贾进才成为大寨村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继续带领大寨村民自力更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寨村的土地改革过程中,贾进才身边有一位“大将”,他就是陈永贵。当时陈永贵以被压迫者的身份号召进行土地改革,贫农与雇农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看到身边有这样的“好苗子”,贾进才特别高兴,不久后,他就介绍陈永贵入了党。
随着与陈永贵接触增多,贾进才发现陈永贵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是种粮的庄稼好手。当时大寨村的贫农与雇农虽然有了土地,但受限于自然环境,粮食的产量并不高。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1952年,贾进才担任大寨村书记时,每亩粮食的产量只有237斤,完全是靠天吃饭。
想到这里,贾进才决定让贤,他提拔陈永贵担任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让他继续带领大寨村自力更生。贾进才果然是一名伯乐,他没有看错人,陈永贵担任书记后立刻带领大寨村民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在土石山上开沟造地,平整田地,蓄水保粮,抗旱防涝……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截止1962年,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亩产774斤。
作为发现陈永贵的伯乐,贾进才也成为大寨村的名人,并被周总理亲切地称为“老英雄”。1966年,贾进才甚至被邀请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典礼。1980年,陈永贵主动辞职后,贾进才以特邀农业劳动模范的身份出席了在山西举办的劳模会议。1989年,他又以特邀农业劳动模范的身份出席了全国的劳模大会,贾进才也成为全国知名的劳模。
晚年的贾进才一直生活在大寨,过着平静的日子,生活幸福。1996年,贾进才病逝,终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