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中国人有着“落叶归根”的传统,许多人即便远离故乡,也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再看看家乡的山水。
有一位中国老兵就是如此,只不过他离开家乡的时间着实有点长,超过了半个世纪,并且差点就回不来了。
他本来是驻守于中印边境的一名工程兵,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印度,并在印度滞留了54年之久,甚至都在印度娶妻生子了,但他一直思念着家乡,直到2017年才终于回到了家乡。
那么,这名中国老兵是怎么误入印度的呢?他在印度又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多年都回不了家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老兵——王琪的故事。
1937年,正当全面抗战的烽火燃起的时候,陕西咸阳的一户农民家庭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王养院,后来改名王琪。
王琪是家里的老三,也许正是因为在青少年时期见证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壮烈,他也有了参军报国的想法。1960年,王琪学习了测绘,之后毅然参军,被分配到青海当工程兵。
1961年,王琪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特地在长子王致远的陪同下来到青海看望王琪,令王琪极为感动。但王琪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他和母亲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1962年,王琪所在的兰州军区第55师从青海被调往西藏驻防。
这一年由于印度不断在中印边境挑衅,肆意侵占我国领土,我国发动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对入侵印军展开了迎头痛击,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嚣张气焰。
王琪也参与了这场战争,战后王琪所部就驻扎在了藏南的达旺地区,巡防边境。
但就在战争结束后不久的1963年1月,王琪请假后离开部队散步,可能是想放松一下身心,却不慎在森林深处迷了路,误入了印度领土。
当时天色已晚,王琪却迷失在了四周无人的森林里,又疲惫又饥饿,还可能面对森林里各种野兽的袭击,自然焦虑而担忧。
就在此时,王琪发现了“救星”,一辆印着红十字会标志的救援车正好经过,王琪赶紧上前求助。
据王琪说,自己其实在求助前就知道这可能是印度车辆,只不过当时他已经是疲惫不堪,又找不到回去的路,这辆车可能就是他获救的唯一希望了。并且当时中方已经释放了许多印度俘虏,向印度表达善意,因此王琪认为印度也会像中国所做的那样,送他回去。
可惜的是,印度人并未如王琪所愿般将他送回去,反而将他视为间谍,当即将他作为俘虏控制起来。
据王琪回忆,在回去的路上,他曾看到一辆中方的救援车并试图呼救,然而印军却堵住了他的嘴巴,不让他发出任何声音,他就这样错过了回国的机会。
随后,印军给王琪安上了“间谍罪”的罪名,将他羁押起来,严刑拷问,要求他交代中方的机密情报。问题是王琪只是个普通工程兵,哪有什么机密情报可以交代呢?
王琪一再解释,自己只是因为迷路误入了印度领土,希望印方送他回去。但此时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虽然已经结束,中印之间的关系却依然很紧张,时不时爆发边境冲突,印度并没有放弃其对中国领土的野心,对中国依然采取敌视态度。
因此印军将王琪当作战俘看待,一口咬定王琪一定是来刺探情报的。
于是接下来的六年多时间里,王琪都在印度的各个监狱中度过,印方不断试图让王琪承认自己是间谍,但王琪终究没有屈服。
直到1969年,在当地法院的干涉下,王琪才终于被释放,得以走出监狱。
然而王琪离开了监狱,却不得不进入一个更大的监狱。羁押结束后有个印度官员询问王琪的打算,王琪表示希望回国,该印度官员同意了。然而印方最后却没有送他回国,而是将他送到了位于中央邦的一个偏远村落——蒂罗迪村。
后来针对网上某些声称王琪是战俘甚至说王琪已经投降印度的谣言,王琪坚称自己并非战俘,是迷路误入印度的,并且从未投降印度。
他这么多年没有回国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断受到印方的阻挠。事实上,他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和国内联络。
但王琪被释放后的处境依旧艰难,他依然处于印方的严格监视之下。
印方一面声称释放王琪,另一面却严格限制他的出行自由,规定他只能住在蒂罗迪村。
如果王琪要离开村子,就必须通过诸多印度官员的层层审批,而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王琪名义上恢复了自由之身,实际上过的却依然是监狱生活,并且时不时遭到印度官员的刁难。
蒂罗迪村远离各个交通枢纽,四周都是原始森林,仅有的几条进出道路也处于印度军方的严密控制之下。
即便是本地人都有可能在这繁密的丛林里迷路,外地人想离开这里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个村子本身就是个天然监狱。
从此,王琪就开始了在蒂罗迪村的长期生活。当时,蒂罗迪村成为了印度政府软禁各类“敌对分子”的地方。
印度内部的反对派武装人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被俘的中国军人和印巴战争中被俘的巴基斯坦人都有被软禁在这里的。
王琪就和这些人互相扶持,艰难地在异国他乡挺了过来,还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他的妻子是当地人,名叫苏希拉。这名善良的印度女子并没有因为王琪的国籍而排斥他,反而对他的经历表示同情,经常向王琪提供帮助,让他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王琪十分感谢苏希拉,而苏希拉也被王琪的勤劳与善良深深打动,两人就这么走到了一起。1975年,两人正式结婚,婚后育有四个子女。
王琪对这桩婚姻很满意,直到老年时,他与苏希拉的关系依然很好。唯一的遗憾是他的婚姻只得到了女方家人的见证,没能得到自己家人的见证。
事实上,自从当年误入印度之后,王琪就和国内失去了联系,已经多年没有得到家人的消息了。
而在此期间,王琪依然在不断为回国作着努力。印方自然不会允许王琪使用电子通讯设备,王琪只能使用最原始的联络方式——写信,来尽可能让自己摆脱困境。
王琪回忆,在印度的漫长生活中,他至少写了上万封信,来向印方诉说自己的冤屈,请求他们让自己回国,至少和国内取得联系。
收信人有印度当地的“头面人物”,有印度官员,甚至还有印度总理,但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有用的答复。
而另外一边,就在王琪努力适应印度生活的时候,中国这边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可能有些人会奇怪解放军一名官兵失踪了,难道就没人去寻找吗?
这么一个大活人就此杳无音讯,就没人觉得奇怪吗?
事实上,当时部队确实派人去找了,但此时王琪已经被转移到了印度的监狱里,因此自然没有找到。
据曾经和王琪在同一部队服役的陈耕群老人回忆,王琪的失踪当年可是件大事。
部队领导甚至让战士们搜山寻找,但终究还是没有找到,只能将王琪列入失踪名单。
王琪的失踪也在部队里成为了一个谜团,几十年后他才知道原来王琪误入印度了。
而王琪的家人这边在失去王琪的消息后也是心急如焚,王琪的母亲四处打听消息,哥哥王致远也来到王琪的部队寻找。
在得知王琪失踪后王致远没敢直接告诉母亲,只能对母亲说王琪执行特殊任务去了。
王琪的母亲一开始信了,不过时间一长,事情终究还是瞒不住了。王琪的母亲得知真相后整日以泪洗面,甚至精神都有些不正常了。
再说王琪这边,在印度的生活也并不容易。王琪的大儿子不幸染上了重病,尽管王琪和苏希拉花光积蓄全力救治他,但他最后还是不幸离世。
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让王琪更加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知道只有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坚持到回国那天。
此后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直到步入老年后依然有着较为充沛的精力。
而与此同时,王琪并没有停止求助,依然在通过种种渠道争取回国。
直到21世纪初,王琪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印方放松了对他的管制,允许他和国内电话联系。
2002年,王琪第一次在电话里听到了母亲的声音,他泪流满面,决心一定要坚持到回国和母亲相见。
可惜的是,他的这个愿望最后还是没有达成。
王琪的愿望一直被卡在“出境许可”这一步上,由于印方依然怀疑他是间谍,王琪的出境许可迟迟没能通过。直到王琪的母亲去世,他依然没能回国。
2012年,王琪终于得以向中国驻印使馆求助。2013年,王琪终于拿到了中国护照,但回国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王琪的事迹在得到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就连许多印度网友都对王琪表示支持,认为印度政府的做法实在是不近人情。
他们认为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王琪身上的嫌疑早就应该洗清了,应该满足王琪回家的愿望。
2017年,在使馆的干涉和外国媒体的施压下,印度政府终于让步,同意让王琪回国,而王琪的妻子儿女也对他回国的事情表示支持。
2月11日中午11时38分,王琪乘坐的航班终于抵达北京,王琪也在半个多世纪后终于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随后王琪又乘飞机飞往咸阳,在几个小时后抵达了故乡。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句诗用来形容王琪回故乡时的场景再合适不过了。只不过王琪没回家的时间着实有点长,再次回家已经是五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王琪在老家的亲人也都早早得到了他要回来的消息,纷纷出来迎接王琪,包括他的大哥王致远在内。当年分别的时候两人还都是年轻小伙子,如今却都已白发苍苍。
王琪看着故乡熟悉而陌生的一切,热泪盈眶。无论如何,他终究是完成了落叶归根的愿望,真正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