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路透报道,阿里巴巴旗下的工作沟通与协作平台钉钉(DingTalk)将从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分拆出来。
钉钉将作为阿里巴巴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运营,其服务不会受到影响。虽然钉钉将在结构上从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分离出来,但将继续在技术上与阿里云智能紧密合作。
据财新网消息,钉钉或于不久的将来寻求独立融资上市。
综合 | 华尔街见闻 财新网 格隆汇
编辑 | Echo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据了解,钉钉将结束由阿里云分管的局面,作为阿里集团的独立业务自主发展。同时钉钉COO、大客户负责人库伟也被召回到阿里云另有任命。由此,钉钉也变成了阿里1+6+N组织架构中“N”的一员。
值得一提的是,钉钉其实一直是阿里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钉钉一直是阿里旗下的一个独立业务,在1+6+N组织变革前,钉钉由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分管”。
赶在阿里云IPO前夕,钉钉“自立门户”也在市场中传出独立融资上市的消息。
作为国内收入规模最大的云厂商,也是目前唯一盈利的云厂商,阿里云被集团寄予厚望。2023财年阿里云总收入达到772亿元、约占阿里集团收入的9%,仅次于淘宝;阿里云在2020财年已实现盈利。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阿里云经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3.87亿元,同比增长106%。
而被分管的钉钉至今仍未实现盈利。今年6月,钉钉总裁叶军为其定下3年内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
阿里“1+6+N”组织变革后,各部门都有盈亏自负、独立生存的需求;而对于已经步入冲刺上市快车道的阿里云而言,盈利指标非常重要。钉钉独立发展,会对阿里云保障自身利润、提升估值有实质性的好处。
阿里内部人士表示,独立后双方的合作以及结算会正常进行。
这意味着,独立后的钉钉将成为阿里云的客户,向其购买服务和资源。此前钉钉所需要消耗的云资源,便从阿里云的运营成本变为业务营收和利润。
对于钉钉来说,与阿里云“解绑”后可能也会释放更大的生长自由度。
此前,在云钉一体战略下,钉钉的想象力似乎被限制在云上,或者更像是作为一个辅助的角色出现。
但事实上,在经历了六七年的发展和用户积累,钉钉已是国内协同办公市场的头部玩家,自身的商业化势在必行。
办公软件是个极有潜力的市场。《2021中国SaaS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办公软件付费率不足15%,而欧美市场办公软件付费率已经超过了70%。
造成上述巨大差距的原因,是目前国内用户对于SaaS的接受度浅,而钉钉依靠免费积累的大量中小企业客户订单金额小,付费意识不强。去年9月叶军就提到,“现在企业用钉钉基本是免费的,真正付费的数量可能1%都不到”。
为了更好地进行商业化,钉钉在去年9月举办的钉峰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路径,加码针对1-10万人的客户组织的“大客户战略”。阿里方面透露,过去两年钉钉大客户战略成效显著,逐步建立了服务大客户的组织能力和产品能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云办公行业已经开始转向政企大客户的新战场,而它们对国资云服务商更加依赖。因此在这一点特殊性下,自立门户的钉钉,拓展更多大客户时可以在其它云中寻找机会,不必再被阿里云“捆绑”。
叶军曾透露,尽管目前收入绝对值暂时不高,但钉钉的核心产品营收保持在三位数的增长水平。且钉钉的毛利率不低,超过软件行业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钉钉独立后的估值回归,是个千亿身价的诱惑。
可参照的是,两年前,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就曾斥资277亿美元(约合2018亿元人民币),收购办公应用Slack。海外的办公协同企业Zoom目前的市值也超过200亿美元。
因此,超过6亿用户的钉钉,独立后无论是业务发展、外部融资还是后续上市,都可能有更大的空间。
据华尔街见闻从多个可靠信源获悉,已经有不少外部投资者表达过投资钉钉的意愿。不过未来是否寻求、接受外部资本,需看内部后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