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楼市又出重磅组合拳 “白名单”信贷增至4万亿

2024-10-18     第一财经

房地产市场迎来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

自9月底中央定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楼市利好政策频出,各项配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发布会继续透露称,将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存量土地等。

业内普遍认为,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盘活存量,更好地保交楼,推动房地产市场筑底。不过,随着利好兑现,A股房地产板块在前日大涨5.56%后当日转跌6.31%,万科A跌7.90%,港股内房股也大幅回落,龙湖集团跌近14%。

100万套城中村改造拉动需求

上述五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这套“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四个取消,就是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各类购房的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四个降低,就是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了0.25个百分点;降低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统一一套、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到15%;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通过落实这些已出台的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两个增加”之一是,新增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倪虹公布,将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住房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据有关调查,仅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住房就有170万套,加上其他城市,量还会更大。同时,全国城市需要改造的危旧房有50万套。这次提出新增实施100万套,主要是对条件比较成熟、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提前干的项目,同时采取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有利于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房子。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这是继此前提出房地产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以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后,对“城中村”赋予的新使命。同时此次明确提及了货币化安置的方式,与2014年棚改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预计“城中村”改造工作将成为消化住房库存的重要动力。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也认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政策对于核心城市影响较大,本次提及的改造规模较大,并明确采用货币化安置,这将会直接带动核心城市楼市成交量的上升,量的上升会加快价格止跌回稳。

严跃进预计,此次货币化安置将以发放现金和房票的方式推进,按照目前各地推进的情况,房票的可能性更大,这也和近期“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工作思路完全对接。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此次100万套货币化安置,预计是拆迁户拿着货币或房票到市场上选房,既有利于推进“城中村”改造,也有利于消化库存。预计后续将全面盘活存量,直至库存压力消解,从而引导市场预期。

100万套并不是最终改造规模。宋红卫预计,这次政策将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目前公布的量都是可实施的。当前的100万套是35个城市的指标,后面还有299个地级市。

“白名单”信贷规模将超4万亿

房地产市场要止跌回稳,处理好“保交房”工作很关键。而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机制,则在其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资金活水”角色。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分析,房地产最关键的问题是“出清”。我国跟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在于,存在大量保交房问题,所以出清变得尤为重要。处理好保交房问题,不仅是政府和开发商履行责任的问题,还是重建市场对开发商和监管信心的重要一步。

“两个增加”的另一个即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年初,金融监管总局与住建部指导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把合规房地产项目都纳入“白名单”,推动金融机构增强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项目的融资的支持力度。下一步,要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做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与此同时,要优化贷款资金的拨付方式,做到“应早尽早”。今后,商业银行和房地产项目公司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给房地产公司开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

肖远企介绍,截至10月16日,商业银行已审批通过的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达到2.23万亿元,预计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

“白名单制度是当前房地产保交房工作中的重要抓手。对于房企而言,白名单制度和解决资金压力有直接关系。此次白名单制度扩容,确保房地产保交房工作全面推进,将为后续购房信心增加动力,也可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止跌回稳。”严跃进表示。

李宇嘉称,融资对接机制已经落地近两年,此前存在的问题是,进入白名单的项目授信额度比较大,但审批和融资落地的规模小。此次新发布的规模翻了不止一倍,这意味着,不仅要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还要彻底打通从“白名单”到“融资落地”的堵点,加大问题项目修复力度,确保合规项目“应进尽进”“应贷尽贷”,为保交房提供坚实基础,从而彻底修复居民信心。

专项债聚焦房地产堵点问题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高库存问题,盘活存量土地作为其中的关键,在现实中却面临开发难、转让难、政府回收难等问题,存量资产盘活易陷入僵局。

此前,财政部称,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确有需要的地区也可以用于新增的土地储备项目。央行提出,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在将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基础上,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必要时可以由人民银行提供再贷款支持。

财政部部长助理宋其超在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拟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政策。这两项政策聚焦房地产市场的堵点问题,既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和用作项目资本金领域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土地市场的供需平衡,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也有利于增加保障性住房来源,增进民生福祉。

在具体操作上,关于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主要是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与存量土地的业主企业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妥善处理回收存量土地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合理确定专项债券项目内容和地块范围,及时安排债券发行和支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益。

支持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项政策主要是由地方自主决策、自愿实施,遵循法治化原则,按照市场化运作,在确保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的基础上,地方可安排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据天风证券测算,通过供给侧收储主动去库存使广义库存去化周期回落至20个月以内,收储面积需达5.5亿平方米左右,所需资金体量约在2.7万亿元。天风证券认为,也不可高估土储专项债的作用,土地出让金或者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的改善,还是需要地产本身止跌回稳,关键一环在于需求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4af9320f69a78808bd000903f3f0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