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赛(第16季)丨耕夫:走笔拙政园

2023-07-02   安茜聊生活

原标题:头条大赛(第16季)丨耕夫:走笔拙政园

走笔拙政园

耕夫

中国园林仿佛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也仿佛是一幅可以身临其境的立体山水画,它是绘画与文学结晶而成的美景,凝聚着中国文化无限丰富的灵秀与巧智。

——题记

拙政园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很有名气。凡到过苏州的人都要去那里看看。但是,若要问,为何此园以“拙政”二字为名,恐怕没有多少人能答得上来。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除了皇家能够动用国库之银造园以外,大概只有封建贵族、富商、士大夫能够以私币制造像拙政园这样的私家园林。这些人,大都经过宦海沉浮,与当时的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拙政园的建造者也不例外,明代的一位御史名叫王献臣,其与当时朝中的权贵不合,弃官还乡,退居林下。他将心中不快之意寄于园林之中,取晋代名流潘岳的一句“此拙政之为正也”的话,将这座园林命名为“拙政园”。从这里不难看出,王献臣官场失意,欲借此园排遣心中郁闷。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官场上人心叵测,世态炎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可谓是对封建社会官场倾轧的真实写照。今天看来,当时的失意者尚可斥资修宅造园,享用后世,可见一朝为官,几世富贵。权利与财富,在那个时代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与生俱来,难以分辨。我想,对于这些“权贵”,百姓是嗤之以鼻的,或许这就是人们记住了这座园林而淡漠了园主及其名称的原因吧。

其实,就沿袭家族的富贵荣耀而言,王献臣也是个不幸者。他有一个嗜赌如命的儿子,王死后,其子在一夜之间把个拙政园输掉了。随后,拙政园几经转手又几经修葺。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下苏州时,这里曾作为忠王府。太平天国失败后,拙政园被清代的官吏和大地主一分为三。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方始合璧,并列为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多水。园林的设计者利用洼地积水、浚沼成池建成了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整座园林陆地和水域大约各占一半,主要建筑分布在水的周围。在纵长的水面和苍翠满目的绿荫之中,各式楼阁亭轩,交相掩映。池水的交汇与转弯之处,每以桥梁或走廊相连,人们的视线随着这种起伏变幻,感到空间更为深远。而老树傍岸、垂柳点水、槐荫路曲、楼台相映,这是从中国山水画构图中脱胎而得的精妙之处,一幅江南的景色在这里呈现得惟妙惟肖。

拙政园分东、中、西园,一般游人从园门而入,即是东园。

东园以花草树木、亭榭楼馆见长。进园后,给人以舒畅爽朗之感。

中园不但是拙政园的整体部分,这里也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中园里有一座石栏小桥,雕刻古朴自然,石质斑驳,据说这是园中仅存的几件明代遗物之一。跨过小桥,便可到达中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在此堂,可以观看到四方的景色,所以又称“四面厅”。我们游园时正值夏季,堂外池中荷花绽放,满堂清香沁人心脾。中园的景观,似乎都是围绕远香堂而设。堂南屏立假山,堂东有“绣绮亭”,位于土山之上,其名取杜甫“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的诗意。土山四周种植着牡丹、芍药,景色如诗中描绘的那样绣绮。山南的“枇杷园”中,遍植枇杷,至初夏成熟之时,果实累累。枇杷园之东有“海棠春坞”,因多植海棠得名。

在中园游览,你必须细细品味,因为这里的景色,大多与中国诗画有关。如李商隐的名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苏舜钦的诗句“日光穿竹翠玲珑”,在这里都有景物相对应,真可谓移形换步,处处为景。

举目向远香堂的北面望去,一片水面上的景色呈现眼前。据说,这里是采用“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了紧收与开放的强烈对比,使人觉得有视线跳跃的感受。您不得不赞叹造园者的匠心,起伏错落,变幻有序,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的意境。

若远眺四周,可登山园中的见山楼,此楼三面临水,据说,当年太平天国时,忠王李秀成常在这里处理公务。在“远香堂”西部,有一座桥,取名为“小飞虹”,桥上复有走廊,这是苏州园中唯一的一座廊桥。微风吹起,水波荡漾,桥影随波而动,临如飞虹。

西园的建筑非常具有特色,其中“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这里的主要景观。这座主建筑,其梁上配有弯椽,四周带有耳室,中间银杏木雕刻的玻璃屏风,把整座厅堂一分为二。北边是鸳鸯馆,南边是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是山茶花的别名,因为这里曾有名贵的山茶花十八株,故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馆南“塔影亭”,亭建在长池南端,影子倒映水中,宛如一塔,亭从顶部到底部及周围八面窗格,拼成八角图案,此亭是园内最精致的建筑之一。

拙政园堪称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中国的园林建筑是自然山水的风格,追求天然之趣,设计者往往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趣结合起来,把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为上品。中国园林仿佛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也仿佛是一幅可以身临其境的立体山水画。它是绘画与文学结晶而成的美景,凝聚着中国文化无限丰富的灵秀与巧智。

美哉拙政园,伟哉中国园林艺术!

(初稿于上海,二稿于北京)

版面欣赏

审核: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