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依然少年——观“只有河南”

2023-07-29   航空之家

原标题:归来依然少年——观“只有河南”

张聚恩/文

老家,老家,我回来了!

7月24日,一整天,顶着炎炎烈日,我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徜徉。这是建业集团携手王潮歌导演打造、建于郑州中牟的一处沉浸式戏剧聚落,拥有21个大小剧场。《只有河南》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为题材 ,用原创戏剧的形式,诠释“土地-粮食-传承”的主题,颂扬壮丽的黄河文明。

一个游子,以这样一种方式扑进家乡的怀抱,去品味那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乡音、乡思、乡情,真真切切,而又如梦如幻。我知道,这只是一座黄土夯筑的仿真中原院落群,却让我勾起家的感觉;我知道,这只是一部文艺作品,却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燃起炽热的家国情怀。

在这里,我在“我是河南人”的召唤下“归队”;在这里,我寻见我的故土之名:偃师大口镇(经周村)。(我的老家另有一层非同寻常的历史传奇。有史为据,如今保留中原文化最好最完整、在中国在世界影响巨大的汉族客家民系,根在洛阳。2007年8月,海内外史学家、考古学家、客家学专家在“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确认,偃师是史上第一次南迁的客家先民始发地,发生于公元331年。偃师现为行政归属洛阳的县级市。)

一天的时间太短,我只看了一部分剧目,却令我数次激动忘怀,而在结束观赏、走出剧场前那一刻,俯视绿意盎然的玉米地,观看328米长巨型土幕上激光灵动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目光定格在“待你归来时,依然是少年”十个大字,我不禁泪奔!

我归来了,我心一如少年。

70多年前的大多场景早已物非人移,但从小小村落走出来的少年,时刻惦念老家和乡亲,铭记给予我的全部恩惠,那份衷情从未淡去。

作为一个河南人,自觉对传承黄河文明负有的那份责任,想让家乡更美、家乡人更幸福更有尊严的满腔挚愿,促我奋进,不敢称老,也从未懈怠。我岂能不知,社会在进步,老家在变好,但在光鲜亮丽的浮华之下,还有不少拮据挣扎的穷乡亲。

吾已七十有六,不可再言“少不更事”,可面对知识爆炸、新事物层出,要想跟上时代,还须保少年心志,甘愿咿呀习语,不耻踉跄学步。

21个戏剧“盲盒”个个奇妙,最精彩的当属“幻城剧场”。幻城,一个用现代声光装置营造的魔幻之城,一个瑰丽恢弘、古今交融的大舞台;相隔千年的古朝一次次从地下升起,诸位豫籍先人递次登场;讲着他们各自的动人故事,与3000观众直面交流。

但这场演出的风格,却完全不同于惯常一本正经的宏大叙事,而取玄幻、俏皮、调侃甚而有点放肆的手法,或寻觅、或发问、或探讨、或批判,竟至直接招手问候:“2023朝的人们,你们好吗?”。嬉笑间,传递那份真诚、理性、严肃的说教,引观听者不知不觉间领受与深思。

大幕拉开时,两位哲人的隔空对话还在我的耳畔回旋;祖籍河南夏邑的孔子问道河南鹿邑人老子,信奉“哲学是沉默的”信条的老子,委婉地点拨他的学生,把中国哲学的真谛传递。当武则天称帝时,剧中用许多个“卦上说”,配以美轮美奂的情景涌现,释疑她的提问,揭示一条真理,只有子民好,才有真正的盛世。

孔子问道老子(上图)武则天求卦(下图)

失了国、被金人虏往北方、辱为“昏德公”、在异国冻土上丢了性命的宋朝第八个皇帝徽宗赵佶,以奇特方式在剧中占得不小篇幅。在拷问批评这位丧国之君的同时,展示他杰出的艺术造诣。他独创“瘦金体”书法,史上留名;他一手导演汴梁盛景入画,才有了张择端的旷世杰作《清明上河图》;他栽培少年才子王希孟,才有了惊世骇俗的《千里江山图》。功也,过也,罪也,一国之帝,何以治国,孰为明君,令人深思且唏嘘不胜。

赵佶导演《清明上河图》创作(上图)赵佶与“2023朝人”隔空互致问候(下图)

我喜欢那不落俗套的结尾。河南的名人实在太多了。除了剧中有名姓的几位,还有伏羲、大禹、(商)汤、子产、庄子、吴起、范蠡、商鞅、韩非、吕不韦、陈胜、李斯、司马光、张苍、张衡、张仲景、蔡文姬、司马懿、韩愈、刘禹锡、姚崇、玄奘、吴道子、杜甫、李贺、李商隐、白居易、“二程”、岳飞、郑成功......,一串长长英名,史册各领风骚,犹如繁星璀璨,却只能在巨屏上一闪而过,甚或完全“忽视”。

当这些“古代大咖”齐声“抱怨”,“为什么不提我们?我们不满意”时,观众们忍俊不住,憨厚地笑了。没有“不满意”啊,观者对这部大手笔作品“基本满意”!“不满意”的背后,正是满满的河南乡党的自豪。

与周天子对话

当演员在你触手可及之处表演,你也不由得入戏

我所观赏的其他几个剧目大抵也是采用这种穿越笔法,深情表达缅怀,恣意抒发哲思。像《天子驾六遗址坑》,再现这座于洛阳真实发掘的遗址,讲述虚拟空间里发生的故事。全剧两名演员,一古一今,亦庄亦谐。在感受中华文化悠远博大的同时,教你理解深埋地下的历史何以化作地上不灭的民族魂。

啊!观“只有河南”,一天数次穿越,次次都是感动,回回都在受教!

张家大院演出的正气歌

啊!“只有河南”,你像一股清流,抚平我心中的些许浮躁!

啊!“只有河南”,我笑着进园,带着悲喜交加的沉思“出城”: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历史如戏,戏如历史。

本是观戏人、旁观者,又何尝不是演戏人、亲历者?

世界是大舞台,中国是大舞台,河南也是大舞台。

河南这块土地,承载最深重苦难,也铸就煌煌大荣耀。

河南人不计较是否赢得尊崇,却自信从未失却大义。

我以“我是河南人”为荣——无问去留,无问西东!

我向坚守和建设家园的河南人致敬!

我为移居他乡、建设祖国、走进异域、广植善果的河南人点赞!

我向“衣冠南渡”、披荆斩棘、光大中原文化的客家河南人致敬!

我赞美你——“只有河南”!

我赞美家乡——河南!

啊!朋友们,不管你们是不是河南人——

盼你们来郑州,分享这独一无二的文化盛宴!

愿你们爱河南,认同华夏血脉,共襄强国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