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多张群聊截图显示,一个有88名群成员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班级群里,“班主任徐某某老师”情绪崩溃大发脾气,发布了多条情绪化言论,让所有人“滚远点”。
从这位老师的履历看,她毕业于国内知名师范高校,曾获得“优秀个人”称号、国家级奖学金以及多个大赛的一等奖等奖项,从事工作多年,是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是什么让这样一位老师情绪失控?
眼下除了帮助她冷静下来,同时应尽快查明事发原因。我们可以从事情的来龙去脉中,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以检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现在网上各种声音都有,有指责老师的,认为她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在班级群里骂人。也有同情老师的,认为老师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重,而且初中孩子的自理和自律能力还比较差,老师要承担的责任更重一些。
老师是个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不具备耐心和爱心的人应该远离这个职业,把它当成一份简单生计的人也不适合。既然当了老师,就要有这样的认知和觉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学生尊重家长,爱护学生爱护班集体,就这一点来说,当事老师显然是做错了。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另一面,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升学的压力、考核的压力以及各种事务性工作都落在班主任身上,超负荷运转已是班主任的常态,同时还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的各种各样问题。老师是人不是神,当她一个人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难题,感觉孤立无助时,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老师当然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但我们在讨论职业道德时,不能对老师的工作生活境况视若无睹。事实上,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孩子没学好就该问老师的不是,将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焦虑向老师身上传导。有些家长把正常的惩戒教育当成老师故意为难孩子;有些家长放大了学校的责任,孩子有点磕磕碰碰,就怪罪于学校和老师,弄得教育活动束手束脚,这些其实都不利于健康教育环境的营造。
需要给老师减减负,为教育创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在办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老师的身心健康,多给他们作情绪疏导,减轻他们的压力,从而让“园丁”快乐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