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家长如何平衡育儿焦虑与教育期待之间的关系?

2022-07-29     于梦娇聊生活

原标题: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家长如何平衡育儿焦虑与教育期待之间的关系?

心和塾

创始人

孙键老师

分享内容: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都非常重视,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更有出息,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孩子,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然而在孩子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却常常忽视,如孩子没礼貌,不尊敬长辈,经常说谎,不讲诚信,自私自利等等。如果因为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完善和三观教育,将来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我们要明白,应试教育培养的孩子,是希望孩子能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孩子在社会上生存发展需要的是素质修养的底层架构,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孩子走向社会后,成绩只是一个评价部分。另外的部分是什么呢?我们发现很多学历不高,但是成就很高的成功人士,他们身上的特质,比如说超强的责任感,有担当的精神,有梦想、有目标、有追求,甚至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懂得感恩,容易受到贵人的帮助和支持,并且他们内心当中都有敬畏之心,能够为别人考虑,帮助更多人。这些点都是我们说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当中需要培养的底层架构。

我们把这底层架构归纳整理为心和青少年领袖四点要求:叫作责任与担当,梦想和目标,感恩和敬畏,以及利他与助人。

1

、责任和担当

所谓的责任就是既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有的时候你要考虑到别人的情绪,也要先学会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所谓的责任和能力之间,它们有着必然的联系。责任越大,能力越大;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当你的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的时候,你会发现慢慢的他的能力会一点一点的地增强。可是相反,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他的能力会慢慢地的减弱。

一个人爱心与责任心不是先天就拥有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的。这种培养不是固定在具体的时空中,而是在寻常的生活点滴中。其中,成长的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引导起其关键性作用。

如果父母是责任感强,具有担当意识,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时时不经意地表现出来,这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梦想和目标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梦想,让孩子在当下的每一刻有自己的目标。并且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该做,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什么是次要的事情,这些对一个孩子的未来有非常大的帮助。

人们常说,有梦想的孩子在奔跑,没有梦想的孩子在流浪。你的孩子是在奔跑,还是在流浪?所以当一个孩子内心当中有梦想的时候,他的内心当中就像拥有了发电机,而这个发电机会不断地督促孩子自动自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014

年的

9

19

号,当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马云就说过:“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要成为一台发电机,而不是要成为一盏电灯泡,电灯泡要靠别人给电才能发光,而发电机是自己可以发电的。”

我们在职场当中也经常说,所谓职场的员工有三类人:一类叫可燃型,一类叫不燃型,还有一类叫自燃型。可燃型就是身边有那些能量高的人,一点他就着了,随着环境而变;不燃型的人就像一块湿抹布,你怎么点,都点不着;但是最后一种叫自燃型。你会发现这种自燃型的人会自律,会自己找事去做。

所以我们要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孩子梦想的能力,给孩子种下一个梦想的种子。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真正了不起的自己,学会自律,学会自动自发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当一个孩子拥有梦想的时候,他人生的整个状态会变得与众不同。

3

、感恩和敬畏

作为爸爸妈妈要教给孩子感恩的能力,但是父母要做好表率。什么是感恩,不仅是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这个世界,还要感恩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多引导孩子看到自己已经得到的,不要总是看自己得不到的。

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最后一条叫作

“忘却感性的烦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放下情绪,活在当下。有人说情绪的来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感恩之心的不足,总是看到自己得不到的,而忘记了自己已经得到的,所以人会有情绪。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这个孩子就会有敬畏之心,有敬畏之心的孩子就会懂得谦虚。有谦虚之心的孩子,身边的贵人也会

、利他和助人

当你能够为别人着想的时候,最终会收获的是大家为你着想。所以在青少年时期,如果你的孩子能够多为别人着想,慢慢地,他就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领导力。当你的孩子走向社会,能够更多地为别人着想,能够理解他人,团结他人的时候,他成功的几率也就高很多。

当我们孩子有责任、有担当、有梦想、有目标、有追求、有感恩之心、有敬畏之心、有谦虚之心,为别人着想,能乐于助人的时候,他的成绩是不会差的。这就是我想跟家长分享,品德和素养,恰恰是在孩子青少年时期,父母给孩子种下的种子!

作为父母你没有办法让他成绩变得更好,但你可以让他把

“底层架构”的根扎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孩子贴心的陪伴,帮助孩子拥有好的品行,养成好的习惯。

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就横眉冷眼,会让孩子很沮丧;当孩子成绩好的时候,家长觉得还可以更好,会让孩子因为没有得到鼓励而失落。人生很长,

一时的

成绩代表不了一辈子。教给孩子奋进、教给孩子勇敢,比单单逼迫孩子有好成绩更重要。有了好的品行与习惯,孩子必将在未来的道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37bf8bfc618be6a9f9849fff2682c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