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俄乌战争仍在进行,这是个让很多人意外的结果。
因为,在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人们都觉得,以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乌克兰抵抗不了多久,俄罗斯也能够顺利达到自己震慑乌克兰的目的。
但现在,反而是俄罗斯陷入了战争迷局。
可以预料,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俄罗斯的国际威信会大打折扣。
破敌之策
对于俄罗斯在这场战争里的表现,大多数人是感到失望的,而做出战争决策的普京,自然也要对此事负责。
战争有时候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战争前要做怎样的准备,战争中要如何应对一系列的麻烦,这其中有很大的学问。
很显然,普京虽然有下决定的魄力,可他并没有预估到这场战争,会给俄罗斯带来的严重后果。
看着俄罗斯今天的境况,人们可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年的中国。
俄罗斯因为乌克兰这个邻居,一直焦头烂额,到最后不得不考虑用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
而中国在多年前所处的外交环境,并不比俄罗斯强太多,我们身边也有一群经常惹麻烦的邻居。
中国和越南之间,就时常爆发一些冲突。
而且,越南和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两组关系,有很多相似之处。
越南和乌克兰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都存在高度的依赖,美国也将这两个国家作为棋子,去攻击中国与俄罗斯,以图控制亚洲以及东欧地区。
被这样的对手缠上是个麻烦事,越南虽然弱小,但时不时在边境进行骚扰,给我们解放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再加上美国又时不时的在越南挑动反华情绪,导致中越两国的关系一直非常尴尬。
更不用说,越南自己也有野心,一直想要在亚洲成为强国,取代中国的地位,总是觊觎中国的领土。这样一来,两国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更相似的是,中国和越南之间其实也爆发过战争。
当年的情景,就恰如此时此刻的俄罗斯和乌克兰。
唯一不同的是,中国并没有被越南这个麻烦彻底缠上,而是简单利落的扫除了障碍。
那么,是怎样的原因,造成了最后的结果不同呢?这就不得不从邓公开始说起了。
邓公和越南打过不少交道,他很清楚越南的野心,他对于越南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
也有很多人说,如果普京能够有当年邓公的魄力,或许今天战争的结果会大不一样。
杀伐果断
1974年,越南非法侵占了我国的西沙永乐群岛。
当时的越南,并非现在这个统一的越南,而是西方操控之下的南越。
他们所侵占的永乐群岛,是一个战略要地。
越军占领这里之后,竟然丧心病狂,对我国的渔民发动攻击,还轰击我国的国旗。
这让毛主席非常愤怒,在综合考量之后,毛主席决定反击。
此时,邓公刚刚复出不久,他参与了对这场战争的指挥,决定发挥我军的优势,用小股的舰艇编队来冲散南越的海上部队。
在解放军的攻势之下,南越那群乌合之众,自然是一触即溃,第一步收复失地的任务很顺利的就完成了。
当时不少人觉得,既然已经完成任务,那就可以鸣金收兵了。
因为,当时海上作战一直都是解放军的一个弱项,我军并没有足够的经验,但对面的敌人是常年在海上活动的,如果硬打下去,唯恐吃亏。
但邓公这个时候很果断的下了命令:“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继续扩大战果。”
做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万一战斗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份责任是要邓公来背负的。
但是邓公却展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因为他一眼看穿,敌人虽然来势汹汹,但实际上,他们和土匪没有差别,只看着眼前的利益。
由于前期作战失利,所以,现在他们信心已经崩溃的差不多了。他们本来只是想赚一点儿甜头,并不是想要和解放军硬碰硬,所以,我们这个时候表现的越强硬,他们心里就越害怕。
果然,一看到我军继续追击,越南那边军心大乱,连阵型都排不整齐了,只顾着慌忙逃命。
这场战斗持续了不到两天,美国都还没反应过来,一切就结束了。
所以,最后美国也没有找到能插手的理由,我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但普京的表现和当年的邓公是完全相反的,确切的说,是在该果断的时候没有果断。
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差距,原本也是很有希望快速结束这场战斗的。
而这也是前期最适合俄罗斯的一条路,只要速度够快,乌克兰就没有力挽狂澜的希望,而美国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干预。
普京在下达了作战命令之后,反而表现的犹犹豫豫,军队行进迟滞不前。
这其中的理由很复杂,也许是要稳扎稳打,避免更多的死伤,也许是觉得和乌克兰还有谈判的空间,但很显然,犹豫坑害的是俄罗斯自己。
正是这份犹豫,给了乌克兰反击的时间,也让美国能够亲自下场搅浑水。
于是,原本实力悬殊的双方,现在竟然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
很显然,对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一直被拖在战争里是极为不利的。
反观乌克兰,则没有这种顾虑。他们本来就国小民穷,面对俄罗斯没有多少胜算,现在能打出这样的局面,已经是大大的胜利了。
如果普京能够学习一下邓公对于越南的态度,也许就不至于此。
斩草除根
1978年,越南又开始不安分起来。
因为,此时的越南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战争,实现了统一,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越南打仗的这些年,苏联和中国都在持续性的给越南提供援助。而且,运气更好的是,美军撤军时,将大批的武器都留在了越南国内,这让越南的军事资源一下子膨胀了起来。
随之一同膨胀的便是越南的野心。
过去,越南就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被各路侵略者压着打。但现在情况不同,不管是美国还是法国,现在都有些力不从心,对越南这曾经的殖民地也只好撒手不管。
而中国依旧视越南为朋友,至于苏联更是不得了,由于苏联和中国当时的外交关系僵化,所以,苏联就瞄准了越南这个棋子。
苏联认为,当下最好的策略就是把越南扶持起来,让越南能够和中国分庭抗礼,甚至取代中国。如此一来,苏联也就能借助越南,直接控制亚洲了。
所以,苏联对越南表现的格外大方,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而且还不断的鼓动越南和中国决裂。
越南在苏联的吹捧之下,也渐渐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足以和中国抗衡的强国。
在当年越南的新闻里,甚至还能找到越南吹捧自己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荒谬言论。
总之,越南在野心的驱使之下,开始对周边的国家磨刀霍霍。
中国的边境就不用提了,另一个越南的邻国柬埔寨更是受害不浅,直接遭到入侵。
对于越南的一系列表现,邓公自然是深感忧虑,其他亚洲国家也都在观望形势。
1978年11月,新加坡的李光耀访问中国,和邓公特意谈起了越南的问题。
但出乎李光耀意外的是,邓公却表现的非常冷静。
他当时对李光耀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要怎么做,这得看越南这一步走多远。”
之所以说出这句话,是因为邓公预料到,战争已经在逐渐迫近,所以,要为开战之后的日子做好准备。
在李光耀访问中国之前,邓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争取到了一些国家的支持,也得到了部分国家的中立保证。
这样就确保我们在和越南交战的时候,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涉。而越南如果没有外力援助的话,那不过是个三流的军事国家,怎么可能与中国解放军抗衡呢?
当然,这其中最要提防的,是苏联在背后搅弄风云,但邓公却抓住了苏联的命脉。
他分析,苏联直接帮助越南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越南对于苏联来说,不过是个可利用的工具,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中国的崛起之路增添障碍。
对于越南搞小动作的行为,苏联的确可以提供支持,但一旦苏联参与战争,那付出的代价是无可预估的。苏联现在正处在与美国争霸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会为了一个越南冒险。
为了万无一失,邓公还专程在访问美国的时候,又提到这个问题。
当时正是中美蜜月期,所以,美国也向邓公保证,不会插手中国对于越南的军事行动。
这一句保证至关重要,因为,苏联现在最在乎的,就是能不能在国际地位上超过美国。而现在,美国确定会冷眼旁观,苏联若是为这一场战争和美国拉开差距,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在邓公的努力之下,最终,美苏两个大国都完全没有搅进战争。
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到了越南的首都附近,让越南再也没有了嚣张的资本。
而且,这场战争开始的很快,收尾更加利落,没有带来不可控的负面影响。
这更是值得普京学习的,战争靠的不是开战那一瞬间的势如破竹。有时候,战争前期的准备可能比战争真实发生的时间更长,如果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便不要轻易做战争的决定。
深谋远虑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邓公又经历了一次与越南之间的冲突。
当时,时间已经进入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蓬勃发展。
此时,越南的日子却不好过,自从和中国打完仗,越南的经济一蹶不振,当年吹嘘的大国梦,成了黄粱一梦。
越南很不甘心,所以,依旧时不时的在边境挑起一些摩擦。
而80年代之后,越南和美国的关系又突飞猛进,自以为重得靠山的越南,又要对中国实施行动了。
这次冲突爆发的地点,是位于西沙群岛的永暑礁。
我国当时正要在永暑礁建设观测站,但没想到,越南海军竟趁这个时候偷袭永暑礁,强占岛屿,而且还攻击我方的研究人员,导致多人负伤。
是可忍,孰不可忍,邓公立刻命令我国的海军部队迎战越南。
由于我国当时的军事力量已经远超越南,所以,这场战争用时更短,仅仅一个小时之后,越南便付出了死伤300余人的代价。
这时候,人们想,按照邓公往日的作风,肯定是要继续追击,直到将敌人消灭。
但邓公却一反常态,他说:“要韬光养晦,不将冲突扩大化,也要有所作为,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为什么邓公这次的决定与往日不同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成功的守卫了领土安全。而越南现在国力衰微,经过这一仗之后,他们再想组织起同等规模的战役,恐怕又要很长时间。
其次,我国现在的改革开放工作进入到关键时期,外贸的发展更是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力量。
现在我们必须要韬光养晦,以保证对外关系的稳定。这次我们若是跟越南打到底,万一出现了不可控的后果,那么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又会被拦腰斩断,这是得不偿失的。
正所谓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国家的实力渐渐强起来,那越南在我们面前只会变得越来越不值一提。
该强硬的时候,我们要强硬,而该理智的时候,我们更要理智。
面对敌人,我们的策略要灵活。
因为有邓公这个掌舵人,所以,在几次面对越南的危机时,中国都稳稳当当的度过。
只可惜,普京没有邓公这样过人的智慧,所以,俄乌战争的走向至今仍是一个谜。
参考资料:
张冲《狼烟未尽1974年那场西沙海战》
冯学荣《对越自卫反击战:历史的惨烈与血腥》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