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逾古稀,退休后旅行40余国,7次入藏,在5000米高原欢呼雀跃

2022-06-01     走吧自驾游

原标题:他年逾古稀,退休后旅行40余国,7次入藏,在5000米高原欢呼雀跃

这是走吧网推送的第245个与众不同的旅者故事

本期嘉宾:Jack

本人网名Jack,真实姓名张林。1952年出生于重庆,下过乡,修过水库,当过供销社售货员。本科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国里丁大学应用语言学哲学硕士,退休前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副院长。

美篇专栏:《张眼看世界》,喜欢与朋友们分享旅途见闻。

Q1:欢迎走吧网资深吧铁Jack张先生来到《走吧有约》,您长期关注走吧网,也是资深的自驾旅行爱好者,访谈之前,还是先请您给450万+吧粉们做个自我介绍吧。

很高兴来到《走吧有约》。我关注《走吧网》已经好多年了,也参加过《走吧网》组织的自驾活动,在这里结识了不少的朋友,获得了许多与自驾游相关的信息,受益匪浅。

本人喜欢旅行,特别是自驾旅行,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喜欢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分享。

退休以前,本人主要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外出旅行。自2015年退休以后,本人在时间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几乎平均每个月都要外出旅行一次。旅行的方式根据情况或跟团、或自由行、或自驾游。到目前为止,本人的足迹已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从最东边的舟山群岛到最西边的喀什,从最南边的三亚到最北边的漠河,本人都有所涉足。就全世界而言,本人也已经涉足了五大洲四大洋,40多个国家。最南端走到阿根廷的乌苏怀亚火地岛,最北边进入到北极圈。

最近几年,本人已经七次进藏,三次进入阿里地区,两次入住珠峰大本营;五次入疆,三上帕米尔高原,两次环绕赛里木湖。自驾走过川藏南线、川藏北线、青藏线、新藏线、新疆独库公路、喀喇昆仑公路、中越边境公路、河西走廊、甘南、川西等地。国外也自驾走过德国、法国、奥地利、捷克等国家。

Q2:上世纪80年代,当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听过旅游这个词时,您就带着家人利用寒暑假去旅行,能否说说当时的情况。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古罗马哲人圣·奥古斯丁认为,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了其中的一页。中国古人也有一句名言,叫做“读千卷书,行万里路”,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通过阅读和旅行去体验无限的可能。

遵循“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年都把寒暑假用来旅行。当女儿刚5岁的时候,我们便带她到北京去爬长城,逛颐和园,看天安门。8岁的时候,我们便带她去爬峨眉山,游九寨沟。10岁时,我们一起去了庐山、海南岛、黄果树瀑布。等女儿上了初中,我们便带她出国,游新马泰……

虽然不知道这些旅行经历对女儿最终选择建筑学作为职业是否有影响,但我想,对她审美观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肯定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上世纪80年代,对于国人来说,旅游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那个时候,各大旅行社基本上都是以接待外国游客为主,国内游客通常都是自由行。我们外出也一样,都是乘坐火车、轮船或汽车,晚上就住小旅馆。那时候大家都穷,坐火车几乎都是硬座,有时候连座位都没有,只能硬站,轮船也是五等舱大通铺。

记得是1984年暑假,我们带5岁的女儿去北京,在中关村一家小旅馆办理住宿时,还要我们出示结婚证或者结婚证明,否则就不能住在一起。第二天为了去长城,凌晨三点就起床,赶往去八达岭的汽车站。那时候旅馆的条件也很差,带独立卫生间的标准间也很少,通常都是四人间,公用洗手间兼浴室。

在庐山的时候,住在一家小旅馆里。夜晚,突然间大雾弥漫,酒店走廊及公用浴室也都笼罩在白色的雾气中,几米开外就见不到人影,只有昏黄的灯影在雾气中摇曳。这时候,太太正带着女儿在公用浴室洗澡,担心遇到坏人,便大喊大叫地把我叫到走廊里替他们站岗。

还有一年的寒假,为了体验一把乘坐海轮的感受,我们从广州出发,坐了一天一夜的轮船到三亚。当时正值春节期间,三亚游客很少,天气也不错,玩得很开心。最后我们乘坐大巴经海口到了湛江,再转乘火车回重庆。没想到到了湛江之后,突遇下雨降温,在火车上冻得不行。太太只好把女儿特意留下的一只大号雪碧瓶子灌满热水,塞到熟睡的女儿怀里保暖。没想到由于水温太高,雪碧瓶子被烫得变了形。女儿醒来后,见心爱之物被毁,不禁大哭了一场。后来在贵阳转车,甚至于到了重庆,我们专门到各大商场去转了一圈,想再买一只雪碧,赔女儿一个瓶子,最后却未能如愿。当时的中国,似乎只有广东才有雪碧出售。

当时出门旅游,确实艰苦。而且,在旅途中随时会遇到不可预见的困难。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出行,因为我们相信,旅行,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旅行,能磨练我们的意志,旅行,能完善我们的人格……

Q3:作为一名资深的旅行者,能否简单说说您这30多年来的旅行经历?

前几年我和太太相继退休以后,外出旅行便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首选。或跟团,或自驾,或自由行,平均下来几乎每个月都要出去一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走遍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旅行让我们的退休生活更加富有乐趣,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幸福充实。

无论是在国内旅行还是出国旅游,只要背上行囊出发,脚下便是不同的城市或者国家,其山水风光、气候时令、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已经完全不同,大异其趣。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人类固有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会驱使我们去观察、理解进而欣赏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这其实也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拥有美的渴望。所以,当我们看见波澜壮阔的大海碧蓝的海水时,心情会顿时豁然开朗;当我们看见一望无际的草原青青的草地时,会感觉到身心无比轻松雀跃;当我们被那层峦耸翠的大山所深深吸引时,恍若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

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首先看到的都是当地的山山水水、江河湖泊、草原森林、冰川雪原。由于地域的差异,某些本地人司空见惯的湖光山色,对于外地旅行者来说,也许是一辈子都难以见到震人心魄的美景。

举个简单的例子,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候人们几乎都不可能外出旅行。北方人对南方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上的介绍,难以有感性的经验认识。我们有一批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来重庆上大学的同学,从来没有到过南方。当时是10月份,内蒙草原上早已是雪花飘飘,冰封雪盖,而重庆却仍然是绿树成荫,艳阳高照。从火车站到学校的路上,这批同学对重庆的此情此景,就倍感惊奇,赞叹不已。

而我们这些个南方人,对北方的认识也仅仅限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层面上。以至于后来亲临内蒙古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大草原,才真正见识了大草原的辽阔壮美。但同时也认识到,“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也许仅仅是古人眼里的景象。在现代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草原上的草能长到半尺高,已属罕见了。又例如对于北方的冰雪,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我们只看到了雪后苍茫天宇,静谧凄寂的美。却很难体会到北方的人和动物在冰天雪地的冬天的生存困难。我曾在冬天去过内蒙古的乌兰布统和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体验过那洒水成冰和浸入骨髓的寒冷,以及车陷雪原的恐惧和绝望。

在世界各地旅行,各个时代的各种各样的建筑总会映入你的眼帘。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凡尔赛宫、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巨石阵、复活节岛上的巨人石像、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土耳其的以佛所古城、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阿布扎比的大清真寺……远古的、近代的、东方的、西式的,各种风格的建筑展现着各自的风采……

1985年我在英国留学,趁暑假第一次到巴黎旅行,就发觉在建筑审美观方面,法兰西人与中国人并无二致。譬如巴黎的城市规划,就像极了北京。巴黎有香榭丽舍大街,形成一条城市中轴线,把凯旋门与卢浮宫连接起来。北京的景山、故宫、前门、先农坛等建筑形成了一条南北中轴线,还有东西长安街形成的东西中轴线,天安门就恰好位于两条中轴线十字交叉的地方,是为城市中心。故宫的建筑讲究对称美,巴黎卢浮宫的布局也颇有规则。卢浮宫花园的花草灌木大都修剪成美丽的几何形状,节假日咱们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也都按照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摆放。

然而,这些东西到了英国人那里,一切又都改变了。英国人崇尚的似乎是不事雕琢的自然美。伦敦的城市布局为方格式,没有中心或中轴线。著名的海德公园、圣詹姆斯公园,都没有大片种植成几何形状的花卉,植物和草地都是顺其自然,随性而为。猛一看,都不以为是城市公园,还以为是一片乡村野地。

巴黎和北京都是现代城市,我们再说说古城庞贝和以佛所。庞贝也许大家比较熟悉,至少从电影或者书籍里看到过,但了解以佛所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先说说庞贝。庞贝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被毁于公元79年 8 月24日。那一天,距庞贝10公里的维苏威火山爆发,整座城市被火山灰湮没。庞贝城在地下沉睡了千余年后,终于被人发现。出土后的庞贝城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700米,有城门七扇。城内四条大街,呈"井"字形纵横交错。主街宽7米,由石板铺就,沿街有排水沟。西南部有一个长方形的公共广场,广场周围有神庙、市场、市政中心等建筑物,是庞贝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另外,城内还有公共浴池、体育馆和大小两座剧场,还有可容纳2万多名观众的圆形竞技场。

漫步在古城中用青色巨石铺筑的大街小巷里,你会看到方正整齐的街巷,小的二米来宽,大的四五米宽,仿佛是我国唐代的长安城。青石路面都留下了一道道深达 1-2寸的车辙,道路两边是比马路高出一二十厘米的人行道。每条路口都设置着一块凸起约30厘米高的"隔车石",当飞奔而来的马车临近交叉路口看到“隔车石”,自然放慢速度,车辆只能从巨石夹缝中缓缓驰过。这“隔车石”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如今马路上的斑马线。

在许多街口和交叉巷口,你还会看到刻有浮雕的大石槽。石槽上的浮雕或神面、或兽头、或鱼嘴,它背后都连接着青铜管子,并有旋扭龙头。一旋,便有汩汩山泉流出,供行人饮用或洗涤。跟我们现在大城市里的公共饮水系统毫无二致。城内还有大理石筑就的有5000座位的圆形剧场、3000座位的斗兽场及有2万个座位的圆形竞技场,庞贝民宅的建筑多采用四水归堂的格式,房屋中间有一天井,既采光又排水,颇像中国很多地方的民宅建筑。许多建筑物墙上还有风格各异的壁画与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反映了当时庞贝人的日常生活。看了这些,你会感叹,这座2000多年前的城市,与2000多年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又有多大的差别呢?

再说说以佛所吧。以弗所常常被人称之为土耳其的庞贝,但我认为以土耳其的庞贝来形容以弗所是有失公允的。首先,以佛所比庞贝历史更长。庞贝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建城,而以佛所的建城时间是公元前10世纪,整整比庞贝早了300年。其次,以佛所的城市规模要比庞贝大得多。我没有找到以佛所古城大小的有关数据,但据说现在发掘出来供人参观的部分仅仅是古城的三分之一。个人感觉这三分之一就远比庞贝要大。

另外,庞贝当时的人口只有2万,但以佛所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人口就超过25万。第三,以弗所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是座在圣经上出现过的城市。据说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门徒圣约翰都在这里终老一生,圣保罗也曾在这座古城传教。

因此,在城市规模、历史、经济、宗教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庞贝都难望其项背。只不过庞贝是在一天之内被火山灰湮没的,这瞬间的毁灭定格了当时的城市和生活形态,后来的挖掘修复又非常完整,因而更广为人们所知。

以佛所有宽阔笔直的主干道海港大道、规模宏大的露天大剧院、建筑精美的塞尔丘克图书馆、号称“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世界上最早的妓院、精美的马赛克拼接的地面、大型公共浴池,还有堪与现代冲水马桶媲美的“座便厕所”……

我觉得,以佛所最令人震撼的是她的露天大剧院、塞尔丘克图书馆,以及公共厕所里的“座便”马桶。沿着山坡而建的大剧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剧场之一,共有66排座位,可容纳2.5万名观众。剧场整体保存完好,历经2000年后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中,每年八、九月间举办以弗所艺术节时,这个大剧场就是演出的场所。剧场传声效果很好,来这里的游客很多会在舞台中央高声朗诵和唱歌,可以听见声音清晰地传遍每一个角落。其实,2000年后的我们,在欣赏大型演唱会,观看足球、田径等体育比赛时体育场也基本就是这个样子,只是传声效果还不如2000年前建造的大剧场。

塞尔丘克图书馆位于古城中心。这座建于公元135年的图书馆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大理石建筑,那气派就像一座宫殿,精致高雅的雕刻又像一座艺术馆。如今图书馆只剩下由16根大理石柱支撑的正立面。当时图书馆藏书超过1万册,号称是世界三大图书馆之一。据说,荷马、亚里士多德都曾在此写作教学。而在我国,公共图书馆还是清代以后才有的新事物,以前都是私家藏书,主要是供自家人用的。西方资源共享的文明程度确实要比咱先进了1000多年呢!

以佛所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冲水公共厕所!这是一间大房子,用大理石板做成的坐厕,靠墙围成一圈。可别小看这厕所,石板下面是石头砌成的沟渠,有流动的水自然冲刷。方便结束后,还可以用面前小沟里流过的清水来洗屁屁。2000多年前的西方人就已经使用冲水的坐厕了,而且很方便,很卫生。想想我们的乡村,很多人目前仍在使用简陋的旱茅厕,看来这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还有,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旅游,看得最多的是庙宇。在欧美旅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大大小小的教堂随处可见。而在伊斯兰国家行走,各种各样的清真寺便是眼前的风景。

前几年,行走在进藏路上,你会看到那些叩长头到拉萨的朝圣者。他们或独自一人,或三三两两,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五体投地匍匐。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在藏区的各大寺庙和神山圣湖,如拉萨大昭寺、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纳木错等地方,也都能看见叩长头的藏民。由于长时间叩长头,许多人的手掌和额头都有鲜血流出,可在他们的脸上你却见不到丝毫的痛楚,也没有特别的喜悦,只有平和,平和得就象西藏的天空,一尘不染。

伊斯兰教徒也如此。根据伊斯兰教的教规,每一位穆斯林,不分男女,每天都必须按时作五次礼拜。在我国的青海、新疆等地,以及埃及、阿联酋、土耳其等穆斯林国家,每到礼拜的时刻,清真寺宣礼塔上的高音喇叭就会响起,人们就会停下手里的工作,面朝麦加的方向跪下,开始做礼拜。有一次在青海,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上。我们前面有一辆货车,行驶间,这辆货车突然停了下来。由于对面有来车,我们的车也只好停下等候。只见货车司机从驾驶室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块小布毯,就在这荒山野岭的路边跪下,开始了他的礼拜。

还有一次在西宁的东关大清真寺,天上下着小雨,天气也异常寒冷。清真寺前面的液晶显示牌用刺眼的红色显示着开始礼拜的时间。就在礼拜快开始的时候,一位没有双腿的残疾人,坐在一辆自制的滑轮车上,用双手撑地,来到清真寺前。只见他艰难地从滑轮车上下来,用双手支撑着身体,一步一步地爬上台阶,进入清真寺开始礼拜。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四川甘孜的色达佛学院和亚青寺,可惜这两个地方目前都已经关闭了。相比较而言,色达比亚青寺的名气也许要更大一点。其实,亚青寺也是一座以学佛修行为主的藏传佛教寺庙,其规模与色达佛学院不相上下,常住有两万余僧尼,以觉姆为主,是藏区很有影响的大寺庙。

亚青寺内用于上课的经堂只有三到四个,另外在觉姆岛旁边的草地上搭建了一个讲坛。先来的,可以坐在经堂里面听课,后来的则只能在草地上席地而坐,远远地听着大喇叭。

修行山上也有三三两两的觉姆撑着伞,戴着耳机坐在那里。开始我以为她们是逃课,躲到山上来听音乐的。后来经过交谈才知道,寺庙装了调频广播系统,觉姆们只要用一个小小的调频收音机,就可以在寺庙周边的任何地方听课了。

修行山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许多一米见方的小木屋,就像一个一个火柴盒子。还可见到有些觉姆扛着木板,手拿工具,气喘吁吁地爬上山坡,然后开始搭建小木屋。(这可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啊,空手走平路都困难,何况还要负重爬山。)开始不知道这些小木屋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这是觉姆们百日闭关的场所。百日闭关是觉姆们在亚青寺每年修行的最重要的内容。每年的十一月,寒冬将至,寺庙的户外公开课即将结束,百日闭关就开始了。觉姆们会进入这些火柴盒小木屋,进行为期百日的闭关修行。觉姆们在百日闭关后,只有不到1%的觉姆可获得阿秋喇嘛的成就印证。所以,来此修行的觉姆,少则要居住三五年,多则十来年,才能最终获得印证。

在亚青寺的第二天清晨,天刚微微亮,发现窗外已是漫天飞雪。冒着严寒,踏着皑皑白雪,信步走向修行山。在山上,你会看到令人震撼的一幕。天上,纷纷扬扬的雪花肆意地飞舞着,身边,寒冷的西北风任性地呼啸着;山下,一片苍茫,天地一色。然而,就在那皑皑的雪原上,出现了一队队列阵前行,像蚂蚁般大小的人群队列。

他们顶风冒雪,一个跟一个地鱼贯前行,来到草地中央的讲坛前面,席地而坐。她们都是前来听课的觉姆们。再看看山坡上,只见三三两两的觉姆慢慢爬上山来。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撑开雨伞,席地而坐,准备听课。

最令人不可思议和震撼的是,她们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或不满,反而都带着平和的微笑。

Q4:国内的省市自治区您已经全部涉足,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如果要说最喜欢的地方,那肯定是西藏莫属,其次是新疆。我涉足西藏的时间比较晚,2011年才第一次进藏。在过去的十年间,我一共去了七次西藏。要问为什么?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历史悠久的寺庙,还有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有人说,去那么多次,都看腻了吧。其实,每去一次西藏,即使是同一个地方,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拿大家熟知的布达拉宫来说吧,人们一般都在布宫广场、广场旁边的观景台或者宗角绿康公园几个热门地方观赏布宫。

殊不知观赏布宫还有好些个不同的角度,如拉萨河对面的南山公园、北京路上的几个咖啡馆、朵森格路上的平措康桑酒店等地方。在这些地方看布宫,会给你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还有闻名遐迩的羊卓雍措,如果每次都去常规的观景台看羊湖,看一次就完全足够了。但如果你深入到人迹罕至的羊湖里面,你看到的绝对不是一般人所看到的羊湖。

纳木措也是一样。要看真正的纳木措,你得从班戈出发,沿着圣湖的北岸前行。

Q5:西藏新疆很大,很多人也去过,但大多集中在川藏线、青藏线、拉萨、乌鲁木齐、喀纳斯、独库公路等热门景点,有没有一些非常美又十分小众的地方推荐?

当然,第一次到一个地方,人们通常都会选择一些传统的热门景点,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你需要去一些小众的或者甚至不为人知的地方。前面已经举过几个例子,如拉萨的布宫、羊湖和纳木措,他们都有一些很小众但非常独特的地方。西藏当然还有很多非常美但又十分小众的地方。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冲吧雍措、扎布耶茶卡、冈底斯山脉的国王峰和冷布岗日雪山下的天然温泉。

冲巴雍措,位于康马县萨玛达乡境内,海拔4540米,面积12.3平方公里,为高原淡水湖。湖水清澈碧透,静静地躺在喜马拉雅山的怀里,被当地人比喻为天使的眼泪。它是喜马拉雅山现代冰川运动所形成冰川湖,冰山雪水沿南侧湖岸和东北侧湖岸进入冲巴雍措,湖的北侧有一出水口,湖水由此流入康马河后再流入年楚河。冲吧雍措虽然不大,但其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她的雪山倒影。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喜马拉雅雪山静静地倒映在镜面似的湖水里,让人分不清哪是雪山,哪是倒影。不过,高原地区气候多变,风雨难测,能否看到雪山倒影,完全要凭运气。

扎布耶盐湖也叫扎布耶茶卡或者扎布耶措。在藏语里,“茶卡”就是“盐湖”的意思。扎布耶盐湖位于仲巴县境内,总面积达242平方公里,湖泊面积23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度为4400米。盐湖形状如葫芦,从中间的窄狭处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呈银白色,干涸状,北部有20—100米深的湖水,西部是海拔6364米的日阿格良雪山,雪水源源不断注入湖中。扎布耶盐湖是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锂矿盐湖,已探明的锂储量为184.10万吨。目前,该锂精矿的年产能为5000吨左右。

扎布耶茶卡的湖面漂浮着盐的结晶体,白色、纯洁、静谧、透亮,美得仿若人间天堂。这里水天相连,湖水如镜,风景如画,仿若进入梦幻之境,神奇而又不可思议。阳光下,盐湖泛着银白色的光芒,湖中心淡蓝色湖水波光粼粼,远处的雪山倒影时隐时现。同一片湖水,竟有着五彩缤纷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了,就连绿色都有深绿与浅绿之分,难道是女娲补天用的五色石遗落在湖中?才令此湖变得如此绚丽多姿?

湖边的湿地栖息着黑颈鹤等珍稀水鸟,偶尔还会看到野驴在旁边奔跑,蓝天白云,无限广阔。更重要的是,这里没人。天地之间,唯有我在。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撒欢,不需要买票,也不需要排队,整个湖光山色,都是你的。

说起冈底斯山脉,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一提起神山冈仁波齐,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知道知道。冈仁波齐虽贵为神山,但她却只是冈底斯山脉众多的雪峰之一,连主峰都算不上。冈底斯山脉横贯中国西藏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长约1100公里,平均海拔约6000米,属褶皱山。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是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北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为温凉的藏南谷地。

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叫冷布岗日,又称为伦布岗日,海拔高达7075米,是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虽然身为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但冷布岗日却鲜为人知,连主峰的荣光也被比自己低四百余米的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夺走。一般来说,一条山脉的最高峰就是主峰,但也有例外,很不幸冷布冈日就是很著名的一个例外。

不但如此,冷布岗日在藏语里意为“大臣”,而被称为“国王”的普拉喜琼峰的海拔只有6530米,一条山脉的最高峰,地位混到如此不堪,实属罕见。当然,从宗教人文的角度看,这也许有一些道理。冈仁波齐是世界多种宗教公认的神山,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都认定冈仁波齐为世界的中心,百川之源。

而从外形看,被称为国王的普拉喜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呈现完美的正三角形状,威风凛凛,王气四溢;而被称为大臣的冷布冈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一个身披银甲的将军,气宇轩昂,顶天立地。藏民传说,普拉喜琼身边还有妻子“王后峰”、儿子“王子峰”、女儿“公主峰”。更为神奇都是:山下的温泉居然是普拉喜琼神的厨房,生活化的神安住在冈底斯山脉的萨嘎县角如乡嘎琼村,掌管着众神山的具体事务。

Q6:您今年已经70古来稀了,这个年纪很多人连家门都不怎么敢出了,而您不仅去了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甚至还在高原上跳跃,您有遇到高反吗,对克服高反有何建议。

其实,对于高反,我只有一句话:不要低估自己身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当然,我不是医学专家,无法提出专业意见,只是从个人感觉出发。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个体差异还是挺大的。

我2011年59岁第一次进藏,是从广州经成都转机飞林芝,然后乘坐汽车翻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抵达拉萨,完全没有高反的感觉。第二次是从西宁乘坐火车沿青藏铁路进藏。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全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路轨横跨海拔高程达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那一次,同行的好几位年轻人都有程度不同的高反,而我和老伴却感觉正常。后来,进藏次数多了,对高海拔也就习以为常了。我曾在海拔5200-5500米的地方徒步过几公里,也偶尔放纵自己跳跃一下。

个人体会,在高海拔地区活动,口干是常见的问题,因此,带一瓶水在身边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徒步过程尽量少爬陡坡,宁愿路程远一点,也要选择平缓一点的路线。第三,晚上住宿尽量选择海拔低一点的地方,因为高海拔影响睡眠,睡眠不好,体力精力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Q7:除了国内,您还去过40多个国家,最难忘的是哪些国家,能否说说在那里的旅行经历?

确实,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去过世界上将近50个国家,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要说难忘,也许墨西哥和南美洲的秘鲁要更难忘一些。因为除了山水之外,更更吸引我的往往是这个国家的人文历史。

先说说墨西哥吧。首先,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便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心,还有西班牙殖民时期留下的精美的建筑。这里有令人垂涎欲滴的正宗墨西哥美食,历史悠久的大学,更有数不胜数的博物馆、广场、壁画、雕像、纪念碑,因此它还有一个别名“壁画之都”。除了墨西哥城之外,墨西哥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如瓜纳华佗、圣米格尔、塔雷克罗等等。

当然,墨西哥最不能错过的是特奥蒂瓦坎古城(Teotihuacán)。据信是一个古代印地安文明所在,大致上起始于公元前200年,并且在公元650年时神秘消失。特奥蒂瓦戛纳在全盛时期,是世界大城市之一。据估计,当时居民有20多万,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城市布局严谨,中央大道全长4公里、宽45米,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亡灵大道之称。金字塔、庙宇、亭台楼阁以及大街小巷、匀称地分布在亡灵大道的两侧。大概由于宗教的原因,大街南端一片空旷,没有任何建筑。

对中央大道为什么称为亡灵大道,考古学家们已无从考证。有人解释说,因当时用活人祭神,尸体在大街上火化(特奥蒂瓦坎没有土葬习惯,全城没有发现一座坟墓),亡灵大道由此得名。特奥蒂瓦坎建筑的宏伟、巨大和它建造年代的久远,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它莫名其妙的衰亡,更是令人不可理解。目前,城市的十分之九仍然埋在泥土之中。这座神秘的“众神之城”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在亡灵大道东侧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叫太阳金字塔,约建于公元2世纪,是特奥蒂瓦坎最大的建筑。太阳金字塔塔身基址长225米,宽222米,塔高66米,共有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太阳金字塔的四面共有91级台阶,直达塔顶。四面共364级,再加上塔顶平台,不多不少,365级,这正好是一年的天数。九层塔座的阶梯又分为18个部分。这又正好是玛雅历一年的月数。太阳金字塔中包藏着众多至今难解的谜团。据说每年春、秋分日的中午,太阳金字塔西面第1层总会出现一道逐渐明亮的的笔直阴影,这道光线的变化时间一直为66.6秒。因此,有人将太阳金字塔称为“永恒的时钟”。

亡灵大道北端有一座稍小一些的金字塔,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因此也叫月亮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的建筑风格和太阳金字塔一致,只是规模较小,比太阳金字塔晚200年建成。月亮金字塔的塔基规模为150米×120米,4层塔身高46米,体积为38万立方米,以100万吨左右的泥土和砂石堆砌而成。月亮金字塔建造精细,200多级台阶每级倾斜角度皆不相同。塔前旷阔的月亮广场(Plaza de la Luna)上矗立着美丽的鸟蝶宫,同样是特奥蒂瓦坎的主要遗迹之一。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是举行宗教仪式的祭坛,两座金字塔外部叠砌的石块上都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壁画,描绘了劳作、祭祀的盛大场景。

说到金字塔,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埃及的金字塔。然而,许多人也许并不清楚,除了埃及以外,墨西哥也有许多重要的金字塔,特奥蒂瓦坎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便是墨西哥金字塔的代表。墨西哥金字塔在规模与文化意义方面,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媲美。当然,埃及金字塔与墨西哥金字塔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埃及金字塔是法老们为自己身后修建的陵墓,同时也是法老们巨大权力的象征。而墨西哥金字塔却是古人用于祭祀和庆典的场所。其次,在形制上也有所不同。埃及金字塔为尖顶,而墨西哥金字塔为平顶,通常顶部还建有神庙。第三,建筑材料不同。埃及金字塔多用巨大的方石砌成,而墨西哥金字塔却是用小块的火山石堆砌而成。第四,埃及金字塔没有层级之分,斜坡到顶,极难攀爬。墨西哥金字塔通常会分出几个层级,并筑有阶梯,便于人们攀爬。

再说说南美国家秘鲁。秘鲁是印加文明的发源地,她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个部落,10世纪以后,他们逐步北迁,一路征战,于1243年来到现今库斯科,在瓦纳卡里山上扎下营寨,建立了印加帝国。印加帝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其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1531年,F.皮萨罗率西班牙远征队侵入印加帝国,翌年11月16日在卡哈马卡诱俘了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勒索大量财宝后背信弃义地将他处死。1533年,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

库斯科位于秘鲁南部海拔3500-3600米的高原上,是古印加帝国的中心。自从印加国王在11世纪初兴建了这座城市,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征服之后,库斯科发展成了帝国的首都和神圣的城市,是印加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中心。16世纪初,西班牙人打败了印加人,攻克了库斯科,开始了历经几百年的殖民统治!

然而,西班牙殖民者不但保留了古城的众多广场和棋盘式街道布局,也没有把印加人的神庙,城墙完全销毁,而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再建自己的教堂,修道院。自此,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共生共存,印加文化与欧洲文化水乳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现象!走在库斯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印加时代的大石块石墙,而在石墙的上部,却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立面!

马丘比丘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和“天空之城”。马丘比丘距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约120公里,坐落在一座海拔228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20世纪初,传说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有座神秘古城。然而,西班牙人在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对它却一无所知,秘鲁独立后100年里也无人涉足这座古城。在400年的时光中,古城完全被遗忘在高山之巅,灌木、苔藓和藤蔓将其包裹,断壁残垣隐约可见。直到1911年,终身致力于寻找印加人最后的避难所维尔卡班巴(Vilcambamba)的耶鲁大学考古学家希拉姆·宾汉(Hiram Bingham),才在这崇山峻岭中发现了古城的遗迹。

人们将杂草藤蔓清除后,出现了一座整齐有序的古城,宫殿、神庙、祭坛、广场、街道、水道、仓库等一应俱全。以城墙为界整个城分为农业区及居住区。农业区再依所在位置分成高低两区,居住区则包括神圣区、通俗区,祭司和贵族区。置身迷宫般的石头城,台阶倚山铺砌,蓄水系统引来山泉供饮用,现在依旧流淌着。石屋上的茅草顶抵不住风雨的侵蚀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孤零零的石墙让人缅怀圣城过往的荣光。贵族区的墙壁上都留有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窗户,可以望见农业区中鳞次栉比的梯田。古印加人是处理和运用石料的大师,没用灰浆等粘合物,大小石块却严丝合缝。

即使是看了很多标准角度的完美照片,到了现场,仍然觉得马丘比丘无比壮观。古城的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南面筑有两道古墙。外墙开一小门,有一条小道从小门通向山下。内墙里面为城池,一排排依山而建的石头建筑,间杂着颓墙残壁。房屋鳞次栉比,坐落在一排排长长的台阶上,建筑物之间有上百条石阶梯和小路相通。屋子都很小,只有一个小房间,窗户一般为3扇窗,紧临狭窄的街道,但建造得十分坚固耐用,朴实无华。相形之下,举行祭典的场所在建筑上就讲究得多,如主庙、太阳神庙、三窗庙等,使用了许多多边形或正方形的巨石,许多天然的圆石块被融合进整体设计中,显示出很高的建筑技巧。

然而问题是,印加人为什么要把一座城市建设在四周全是悬崖峭壁的高山上?有人推测,印加人自认为是太阳的子民,崇拜太阳神。把古城建在高山上,深入云端,不过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一些吧。因此马丘比丘又叫做“天空之城”。

从发掘出的遗址,考古学者推断,马丘比丘并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一个举行各种宗教祭祀典礼的活动中心。每年的夏季,贵族们便会从都城库斯科来到这里祭拜太阳神。常年居住在马丘比丘的人大约不到1000,他们住在这里是为了古城的日常维护,以及为祭拜活动提供服务。

这一点从古城的规模以及周边的梯田也可以得到印证。古城面积不大,不到2平方公里,能够容纳的人口极其有限。第二,周边梯田出产的粮食,也很难养活超过1000的人口。秘鲁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历史学家路易斯·E·巴尔塞尔(Luis E Baesile)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根据马丘比丘古城的建筑结构、风格及工程工艺的特点,认为:马丘比丘应该是第9代印加国王帕查库提(Pachacuti)时期的历史遗迹。帕查库提为了镇压被征服者部落的反抗,在各战略要地修建了许多规模庞大的城堡。而他为了祈求万物的主宰太阳神能给他以力量,在每一座城堡中又修建了许多专门祭拜太阳神的庙宇。马丘比丘就是这样一个城堡。

Q8:有些人说,中国那么大,玩遍已经不错了,您觉得国外游和国内游有哪些区别?

从纯旅行的角度讲,应该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如果你想看到不一样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那还是应该到国外看一看。譬如说你想了解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那你就得去墨西哥和南美洲;如果你想了解恒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那你就得去印度和埃及;如果你想了解基督教的历史,那你就得去耶路撒冷看看;中国也有众多的穆斯林,但伊斯兰教的精华却在伊朗、土耳其和印度……即使是自然风光,国外还是有许多独特的地方的。

譬如说冰川,西藏的冰川就不少。但如果你去看过阿根廷的莫雷诺冰川,西藏的冰川就只能算是“小巫”。但如果你要零距离接触冰川,那我还是建议你去西藏的58冰川和40冰川。

还有瀑布,国内的黄果树和德天瀑布,与北美的尼亚加拉和南美的伊瓜苏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弟弟。还有如果你想看北极光,那就只能去北极圈里面的阿拉斯加、加拿大黄刀镇、冰岛或者摩尔曼斯克等地方了。有人说在我国的漠河就能够看到极光,我曾问过一位在漠河生活了几十年的当地人是否看到过极光,答案却是否定的。

Q9: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让很多人的旅行戛然而止,现在能出去旅行的,都是真正的热爱者,今后您还有哪些旅行计划?

2020年年初开始蔓延的新冠疫情,确实重创了国内外的旅游业。作为热爱旅行的个人,肯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原本计划在2020年5月去美国自驾游,结果当然是泡汤了。国外去不了,就只好转向国内,因此这两年就跑了三趟西藏,基本上把西藏转了个遍。

疫情结束以后,趁还走得动,还是想到国外转转。首先是自驾横穿美国,然后再去澳大利亚转一圈,还想去中亚五国看看。明年如果仍然出不了国,就跟走吧网一起,自驾环绕中国一圈。

Q10:感谢吧铁张先生接受《走吧有约》的访谈,尽管疫情延缓了吧粉们的脚步,但大家热爱自由的心依然未变,最后也请您给吧粉们说几句。

首先,要感谢走吧网为我们热爱旅行的人创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广大吧粉有了一个交流的舞台。通过走吧网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获得了能多有用的信息。

最近两年,虽然疫情肆虐,走吧网仍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功推出了很多活动。特别是今年和去年连续两年组织了环中国自驾游活动,虽然我没有参加,但我却一直关注着自驾勇士们的动向。

目前,他们正在路上,祝他们顺利,祝他们成功。最后,化用一句网红句子,与各位吧粉共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 以上访谈内容由嘉宾提供,走吧网整理发布,文中内容及观点不代表走吧网立场。

走吧有约·初哥说

大家好!

我是走吧网联合创始人好梦成真

吧铁Jack

年逾古稀

旅行40余国

足迹遍布全国

7次入藏3进阿里

5次入疆3上帕米尔

写就《张眼看世界》

与友共分享

......

他中了旅行的“毒”

40余年欲罢不能

旅行也给了他所有

一次次旅行中

家庭幸福美满

身心健康愉悦

见识世界之美

记住一句话

爱旅行的人

没时间变老

走吧网第五届(2022)环驾中国梦之旅

7月9日汕尾出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34b43a48627f276a729522bbda8b4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