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救援和情感都拍得与“我”有关,《我的人间烟火》是懂观众的

2023-07-20     影视独舌

原标题:把救援和情感都拍得与“我”有关,《我的人间烟火》是懂观众的

2023年7月20日刊| 总第3302期

《我的人间烟火》是当下荧屏上的一个异类。

救援情感剧播了不少,但像《我的人间烟火》这样,把救援戏拍得贴地飞行、险象环生的不多;爱情+双行业的戏也不稀缺,但在消防员、医生群像塑造上,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不多;《我的人间烟火》的剧名,看起来遵循了同类剧集的造句习惯,但这里的“我”和“人间烟火”并不只是指代剧中的男女主角,其中另有讲究。

一口气看到二十七集,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既能代入“我”,又能代入“人间烟火”。

代入“我”时,体验的是久别重逢的浪漫爱情和“二次成长”带来的情绪价值;代入“人间烟火”时,感知的是救援、医疗事业与你我的相关性,以及特殊行业剧能激活的社会效益。

为什么是消防+医疗?

我看剧一直有边看边记笔记的习惯,看《我的人间烟火》记下来的笔记是近来最厚的一次。

其中,有关于消防、医疗的小常识。比如,在餐厅遇到火情,没条件时可以用大罐可乐自制“灭火器”;比如,因为暴怒、焦虑导致的过度换气综合征,一个塑料袋就可能缓解病情。

也有被震撼到的救灾场景。比如,老居民楼着火时,消防员如何冒着巨大风险,从有几十个煤气罐的火场中救出被困群众;比如,地震救灾中,消防员和医护工作者又是如何顶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面对接踵而至的伤亡与突发情况。

还有一些由《我的人间烟火》想到的经典剧集,比如港剧《烈火雄心》,美剧《911》《芝加哥烈焰》等……对比这些经典,就能发现《我的人间烟火》“双行业”选点的精准。

身为消防员的男主角和急诊外科医生的女主角,之所以能再次擦出火花,与这两个职业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消防+医疗是救援事业最重要的双翼,这两个职业都自带惊险性和感染力,都要求信念感和牺牲精神,在救援中又需要严谨配合与高度默契,具有很大的戏剧发挥空间。

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将急救与消防队伍整编,但按照国际发展大趋势,一定程度的融合是必然。《我的人间烟火》以消防改制为背景,既写救援实战又写日常训练,同时还通过医疗队进消防站“试点”的情节,让消防和医疗两个职业无缝融合。

这样巧妙的选点,不仅体现了主创对这两个行业的深入了解,也彰显了故事结构的巧思。

当然,《我的人间烟火》之所以能让消防、医疗两个行业的戏都“落地”,靠的并不仅是选点巧,更重要的还是在大大小小救援戏上下的硬功夫。

在《我的人间烟火》里,我看到了国产救援情感剧中最可怕的火场险情,也见识到了最多样的救援场景。

从火灾表现的惊险程度来讲,第一集的五芳街老居民区失火就给了观众迎面一击。

密集拥狭的民居,乱停车辆阻塞的消防通道,电线乱搭的砖混与木质矮楼,灼热的火舌和要命的浓烟,更别提各家厨房里像定时炸弹一样的液化气罐……宋焰(杨洋 饰)和十里台的消防员们不仅要灭火,还要顶着烈焰逆行深入救援。看着画面中可怖的火情和主角们熟练的救援操作,很容易恍惚,这还是拍戏吗?真的不是火场真实记录吗?

从救援场景的多样性来讲,《我的人间烟火》也触达到了制作上限。

小规模救援,有幼童坠窗事故救援、室内被困者解救、自杀干涉、落水车辆救援等;大型的则有深山驴友搜救、大巴车坠崖救援,以及表现难度极大的抗震救灾综合援助等……细数起来,小规模的救援《我的人间烟火》几乎每集都有,而高难度救灾则每三、四集一次。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剧中消防救援站里的警铃一响,观众的心就会猛地一揪。因为看完第一集就可以确认,《我的人间烟火》绝没有把职业当做激发浪漫爱情的背景,它每次都会来真的。

“我”的成长,在职业也在爱情

讲完职业背景,聊回男女主角。

《我的人间烟火》里的“我”,至少有两重解读空间。 一重,让观众代入,感知自己所处的人间烟火都在被哪些可爱的人守护;一重指代男女主角,他们找到“人间烟火”的过程,也正是各自成长、再次相知的过程。

对宋焰来说,他的“人间烟火”既是一线消防救援工作要守护的百姓生活,也是与许沁之间久别重逢又障碍重重的爱情。

在前一方面,他不仅要坚守职业信念,站好消防救援的岗,还要讲究方式方法,精进业务、团结队伍。对宋焰这样一个有极强正义感和使命感的人而言,消防救援的职业信念不成问题。他的职业成长,主要体现在如何锻炼新人、稳定队伍,如何与不同风格的指导员配合,如何在救援实践中学习运用新技术。

锻炼新人时,新队员抱怨训练标准太严格,他就自己出手操练,演示什么叫精益求精。第一任指导员要调职时,他有情绪;新指导员蒋俊(王彦霖 饰)下基层和他搭档时,他有偏见。但最终,都通过换位思考,消除了隔阂。在他的带领下,十里台消防救援站成为业务尖兵,他也在一次次救援实践中放下了执念,打开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

后一方面,他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修补情感天平、打开心结,找回爱的能力。对于他来说,这一重成长似乎更难。

《我的人间烟火》中,久别重逢后的宋焰、许沁(王楚然 饰)情感升温并不快,甚至几经曲折。这并不是吊观众胃口,而是与宋焰被情感创伤重塑的性格有关。

他的确对初恋许沁念念不忘,但他也因为十年前的被迫分手,形成了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人格。他对感情的态度是现实的,断线十年且有门第之别的爱情,本就很难再续,所以他在重逢后的本能姿态是防御。好在许沁的步步向前,一点点卸下了他的防备。一句“她来了,我要去接她”,启动了宋焰这个人物在亲密关系中的成长。

对许沁来说,成长就更复杂一点。她不仅要像宋焰一样,找回爱的能力,还要完成职业伦理的修炼。

压抑的成长氛围养成了她冷感的性格,理性至上的家庭教育又让她万事谨慎小心。年轻时宋焰对她最大的吸引力,便是向她展示了无条件的爱和自由的可能性。她珍惜这份纯粹爱情,因此在久别重逢后是更主动的那一个。

但在对待职业上,她就有些理性有余、信念感不足了。

当医生最初只是她追求情感自由的工具,她认真严谨、技术至上、愿担风险,却少了些共情和安慰的能力。是在急诊的历练和一次次救援行动的磨砺中,她才逐渐意识到了这个职业的荣誉感,意识到这不是一个能用回报率、专业性衡量的职业。至此,她才完成了成长循环,与宋焰的价值观区隔才彻底打通。

对于观众而言,温柔的告白、浪漫的奔赴、甜蜜的亲抱举动,当然能提供情绪价值。但“糖”总归是别人的。回味一部剧时,如果只有甜味,难免徒留空虚。而这种人人都要经历的职业、亲密关系成长,才是真正有相关性,能留下启发和深意的刻写。

“烟火”这样在人间

最后还想聊聊《我的人间烟火》的话题性。

在如今的剧集创作中,话题性好像与热搜体划上了等号,成了一个贬义词。但实际上, 话题性换个说法,就是与普通人当下生活的相关性,就是观众的关心度。这并不是一种创作上的急功近利,而是与观众“对频道”的方式。

救援情感剧也不例外,想要调动广泛观众的追剧热情,就要有切肤感。《我的人间烟火》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创新尝试。它呈现的每个救援案例,几乎都有在人性思辨上的开掘,都与社会热点议题挂钩。

比如,大巴车坠崖救援案中,帮助消防队员救出全车乘客的英雄,却是个被抓现行的渣男。这样一个有道德污点的人,配不配被叫做英雄?或者说,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在危难关头能迸发出如此大的奉献精神?这都值得我们深思。

再比如,在一场民居火灾救援中,消防员救下了一位被困中年男子。但这位男性睁眼后,第一句话竟然是“凭什么救我”的质问。还有自杀干涉救援中,因为性骚扰和原生家庭问题轻生的年轻女性,被救出后因为烧伤又想寻死的主播……这些被救援对象的困境和痛苦,提醒着剧中的消防员也提醒着荧屏前的观众们,穿越人生之苦的复杂性。

还有消防工作中可能面对的黑恶势力干涉。工厂发生火灾事故,支队负责火灾原因调查,工厂老板却百般阻挠,甚至纠结黑帮殴打前来调查的干事和消防员。

水火无情,消防员出生入死保万家安宁,应该赢得的是尊重,但有时候就是会有让人心寒的插曲。消防救援这份工作,荣誉总是与委屈并行,成就感也与牺牲交织。

与社会热点挂钩、于人性思辨上开掘,这样的救援戏让我们能够确认,《我的人间烟火》拍的是与我有关的身边人、身边事。这样的救援情感剧映照的,才不仅是男女主角的“人间烟火”,也是每个人的“人间烟火”。

文/铁皮小鼓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342ce6e21a102c2dec8c58810c2de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