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23年,龙口市入选烟台市级以上重点项目49个(含储备类16个),总投资3950.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1.5亿元。截至7月底,烟台市级以上重点建设类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336.7亿元。投资额、贡献率排名均居烟台市第一位。
今年以来,龙口市全力打造全国领先、北方最大的千亿级绿色能谷。绿色能谷项目分布于龙口市沿海及南部山区一线,总投资约1200亿元,规划实施11个清洁能源项目,分为“风光储”一体化、热电联产、LNG综合利用三大板块,共同构筑起龙口绿色能源发展新蓝图。
国家管网龙口南山LNG一期项目锁定全数字化移交、全自动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致力打造国内国产化水平最高、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标杆式LNG储运基地。一期工程将于2023年底具备投产条件,建成投产后,每年供气能力将达到70亿方,助力山东省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00万吨。
在龙口市南部山区,绿色能谷系列项目中的另一重点项目华电龙口七甲30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工。目前,正在推进的是一期100MW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4000亩、总投资约5.34亿元,建成后年可发电1.3亿度。
绿色能谷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利税170亿元,减少碳排放26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2.4亿棵、近16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1年。
全国百强县排名跃升至第八位,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获批省级海洋高新区;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名单;多次荣膺山东“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近期的龙口经济社会发展喜事连连。
2023年,龙口市入选烟台市级以上重点项目49个(含储备类16个),总投资3950.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1.5亿元。截至7月底,烟台市级以上重点建设类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336.7亿元。投资额、贡献率排名均居烟台市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龙口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高端铝材产业作为龙口主导产业,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批量向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供应铝材料部件的集群,拥有交通铝材生产及相关企业243家。近年来,龙口市充分发挥集群链主企业科技创新优势,深化“产学研政”合作,加强科研攻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先后研发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制”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铝液短流程合金化及塑性成型加工关键技术”,成功突破了国内航空机翼长桁用铝型材核心关键技术。
龙口市在发展高端铝产业的同时,积极响应铝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其中南山铝业高品质再生铝保级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废铝保级回收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整个铝产业链的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为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处理废旧铝合金生产再生铝10万吨,填补烟台市在高品质再生铝循环保级利用领域的空白。”南山铝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龙口市入选烟台市级以上重点项目49个(含储备类16个),总投资3950.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1.5亿元。截至7月底,烟台市级以上重点建设类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336.7亿元。投资额、贡献率排名均居烟台市第一位。
龙口市还充分利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品、副产品资源,聚焦发展高端精细化工、高端合成材料和材料后加工产业,高标准建设龙口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构建“高端、绿色、低碳、安全”的化工产业体系,培育专业化、功能化下游产业集群,形成“岛内大型炼化龙头+岛外专精特新下游”的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擦亮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底色。通过精准招商、政策支持,为龙口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赋能升级、提质增效,引领产业聚集,形成区域特色,打造技术优势突出、协同有序发展的高端化工产业新高地提供助力。
道恩集团推进高端聚烯烃产业链条、可降解全产业链条和钛产业链条建设,逐步构建了产业与产业之间迸发合力、产品与产品之间彼此关联,企业与企业之间赋能发展的产业链、产品链、企业链,以“链式思维”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单套产能最大的降解材料(PBAT)合成装置,还计划打造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未来将打通从原料BDO到上游PBAT聚合,中游PBAT改性到下游可降解餐具、复合包装、农用地膜等终端制品环节,让可以回收的更容易回收,让不可回收的更容易降解,有效解决白色污染,赋能低碳新生活。
开辟绿色产业新赛道
一直以来,龙口工业重化特征明显,铝及铝制品、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及存储等传统产业占据龙口工业的主导。如今,在龙口市东江街道(高新区),德晋新能源锂电池及储能设备项目给龙口工业带来新的气象,实现了龙口新能源产业的突破。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今年以来,龙口市全力打造全国领先、北方最大的千亿级绿色能谷。绿色能谷项目分布于龙口市沿海及南部山区一线,总投资约1200亿元,规划实施11个清洁能源项目,分为“风光储”一体化、热电联产、LNG综合利用三大板块,共同构筑起龙口绿色能源发展新蓝图。绿色能谷建设是贯彻落实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的生动实践,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清洁能源产业是国家优先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该产业链条是龙口市“5·10”工程的重要板块之一。近年来,龙口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依托国家管网龙口南山LNG、中石化龙口LNG等高端优质项目建设,探索开辟具有龙口特色的清洁能源发展路径。
“国家管网龙口南山LNG一期项目,是LNG板块中的旗舰型项目,总投资121亿元,规划用地745亩。作为环渤海地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一期工程设计LNG接卸能力为500万吨/年。”国家管网龙口南山LNG项目负责人表示。国家管网龙口南山LNG一期项目锁定全数字化移交、全自动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致力打造国内国产化水平最高、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标杆式LNG储运基地。一期工程将于2023年底具备投产条件,建成投产后,每年供气能力将达到70亿方,助力山东省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00万吨。
在龙口市南部山区,绿色能谷系列项目中的另一重点项目——华电龙口七甲30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工。目前,正在推进的是一期100MW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4000亩、总投资约5.34亿元,建成后年可发电1.3亿度。
绿色能谷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龙口市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步入了“先行快车道”。绿色能谷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利税170亿元,减少碳排放26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2.4亿棵、近16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1年。
8月23日新开工的华能山东半岛北BW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位于龙口市桑岛西北海域,规划装机容量为510MW,拟安装60台单机容量8.5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采用超长超柔叶片技术、风电机组主轴承技术、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新型高效风能转化风电机组技术,构建多层框架的风电场群协同优化调度方法,提高规模化海上风电并网友好性,有利于实现资源与产业联动,推动山东省海上风电基地规模化开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助力龙口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8月11日,在龙口黄水河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摄影家们又发现了东方白鹳的美丽身影。这是今年龙口市第三次迎来东方白鹳。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世界自然保护濒危物种,有“鸟界国宝”“鸟中君子”的美誉,对栖息地要求非常高。本次来龙口的东方白鹳,经常在龙口黄水河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活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据公益摄影人王速腾介绍,从2016年以来,每年都能在龙口黄水河看到东方白鹳的身影,特别是近几年,最多一次来了有近百只。
“‘稀客’变‘常客’,活动范围扩大,见证了龙口自然环境逐年向好。”龙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龙口市坚持把推进国土绿化作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开展自然资源生态修复,统筹推进山体增绿、水体伴绿、湿地修复等工程,重点加强对保护地内的疏林地提升、裸露山体治理和南部山区采石场地质环境修复治理,以向山体拓展绿化空间为突破,大力推进绿化提质增效。同时,按照“水库林带化、河流林网化、湿地园林化”原则,扎实开展水系生态绿化,持续提升域内河流和沿海防护林带生态防护功能,建设具有拦蓄、补源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的黄水河生态湿地。
伴随着林长制、河湖长制等一系列举措的落地,现在的龙口,拥有更加蔚蓝的天空、更加茂密的山林、更加清澈的河流、更加清新的空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来此栖息觅食、繁衍生息。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而龙口市作为奋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先锋、北方样板、山东龙头”,将不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县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龙口力量。
YMG全媒体记者 王军华 通讯员 谢宏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