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来说,问界M5要比问界M7更加遥遥领先,但体现在订单上,调价之后的问界M7似乎更有吸引力。
过去半个月,华为和赛力斯沉浸在问界M7爆单的喜悦中,的确,这是华为丢失高端芯片之后的第二次重大突破,上一次还是问界M5持续销量破万。
但很遗憾,问界M5破万的成绩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就在自主品牌的冲击下落下阵来,全新推出的问界M7并没有弥补问界M5丢失销量之后的遗憾。
2024款的问界M7可以说红火了一把,核心原因是AITO调整了问界M7的定价逻辑,新款车型价格调整4万,同时增程器马力增大,配置合理调整。
简单来说,降价救了问界M7。
但从AITO产品规划来看,其实问界M5更好一些,比如说悬架结构方面,问界M5使用的是双叉臂,而问界M7使用的则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从舒适性以及操控高度两个角度分析,问界M5都要更加优秀。
同时,问界M5的充电时间其实更快,其计算的是从20%到80%的充电时间,只有30分钟,而且四驱版本加速能力达到4.4秒,比问界M7更快。
其实充电时间、 加速能力这两个板块,问界M5和问界M7都是“性能溢出”的状态,但内部比较的确问界M5更好一些。
之所以问界M7销量更加优秀,一方面是尺寸更大,满足中国用户“大而美”的消费理念,另一方面,问界M7是显而易见的降价,7月上市的问界M5只下调一万价格, 诚意显然是不足的。
所以,AITO的潜在车主选择了更具有性价比优势的问界M7。
这也很好的说明了,其实AITO需要再一次调整价格,才能够像盘活M7一样,让问界M5也遥遥领先起来。
问界M5和问界M7的价格差距,起初就在3万元左右,而如今的两款车型起售价完全一样,所以说从销售端来看问界M5的起售价在21万-22万左右非常合理。
换句话说,问界M5卖贵了。
而且目前4米8的电动智能SUV起售价都在20万左右,比如说领克08、比亚迪唐这些车型起售价都不高,所以问界M5的价格、配置、车型数量也都需要进行重新梳理,才能真正意义上从销售端刺激消费热情。
本质上来说,问界M5的操控、科技、性能、使用感受其实都要比问界M7更好,毕竟其是一台相对成熟且优秀的车型。
当然,AITO还是一家小体量企业,目前只有两台在售车型,伴随着华为的重新梳理、赛力斯的更名以及问界M9的登场,未来AITO的定价布局将会更加合理。
比如说,问界M5的起售价会在20万左右,问界M7起售价在25万左右,而未来的问界M9起售价在30万左右,彻底让定价、定位清晰化,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拿出华为该有的实力出来,一定会打造出来更多遥遥领先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