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源》
内容简介: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共同的信仰是国家和民族存续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国家强盛离不开国民精神的支撑,民族的进步有赖于全社会文明的成长。人民有没有信仰,是关系国家有没有力量、民族有没有希望的大事。本书分为如何树立理想信念、如何夯实理想信念、如何发扬理想信念三个篇章,从理论和案例的角度论述了如何树立人生信仰、民族信仰、家国信仰,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党的建设理论水平,从思想上、源头上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
作 者:张荣臣、蒋成会 著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盐铁论》
内容简介:
《 盐铁论》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全书分为10卷60篇。前41篇是写盐铁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篇至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盐铁论》涉及国家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官员选拔制度等诸多方面,其所蕴含的思想,提醒中国学人如何基于数千年中国历史实践,对经济学这一舶来品进行本土化创新。而且还是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特别是西汉经济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作 者:桓宽 著 陈桐生 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虚拟资本》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虚拟资本如何侵占我们的未来,以及金融体系的复杂运作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书中详细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起源,以及它如何通过杠杆效应、衍生品交易和复杂的金融工程手段不断膨胀。作者通过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丰富案例和数据,展示了虚拟资本如何扭曲市场信号,影响政策制定,导致资源错配,加剧贫富差距,探讨了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社会福利的潜在影响。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新兴的金融现象,如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它们对虚拟资本和整个金融体系可能带来的影响。
作 者:[法]塞德里克·迪朗 著;陈荣钢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地平线:现代科学的全球起源》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透过地理看历史?地理是历史发展的舞台,对文明的演进起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相对脱胎换骨的人类演化,地理环境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只有在切实还原的地形图上才能理解历史发展的隐含逻辑。以地理的视角来看,历史会格外简单清晰。本书用500余幅彩色历史地图,随文辨绘,让学史的过程简单化、通俗化,让知史的方式立体化、逻辑化。
作 者:[英]詹姆斯·波斯基特著;孙亚飞 译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了不起的国宝三部曲》
内容简介:
《了不起的国宝三部曲》包含《国家宝藏》、《消逝古国》和《国宝档案》三册。《国家宝藏》一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历代关于宝藏的神秘传说和历史典故,从秦始皇陵到“南海一号”沉船,内容丰富且考据严谨。通过这本书,您可以发现藏在精美古画里的国家宝藏,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消逝古国》则带您走进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国文明,如楼兰、大宛、夜郎等。书中通过追踪考古遗址和遍考史书古籍,真实再现了这些消逝的古国,让历史变得清晰明朗。《国宝档案》介绍了青铜器、玉器、陶瓷等中华文物,每件国宝都配有精美图片和详细的背景介绍。通过这些斑驳的瑰宝,您可以走进已经远去的往昔岁月,体验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变迁经历的历史性转型,展现出一幅全新的唐代历史面貌。
作 者:牟彦秋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中国文化之美》
内容简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品格、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作 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编辑:张雯婷
校对:凌 锐
审核:侯祖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