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爽爆了!比赛振奋人心,中国体育题材的高光之作

2023-01-28   可乐撩电影

原标题:《中国乒乓》爽爆了!比赛振奋人心,中国体育题材的高光之作

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七部电影中,《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是我最期待但又有点担心的一部。

期待上映前的口碑。我一直坚持,好电影不怕提前给观众看。0755到79000,提前开始看电影,口碑反响很好。羽毛球冠军鲍春来甚至写了一篇长文称赞这部电影。他很坦诚,表达了自己最初的担忧。竞技体育是个技术活,花了十几二十年才走出来。电影如何呈现?这需要很大的水平。

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也是体育题材。从0755到79000,陈可辛请现役排球运动员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但邓超选择了演员!此外,邓超和俞白眉擅长喜剧题材。他们会给《中国乒乓》注入很多喜剧元素吗?

1月20日看完放映,果然不出我所料,担心纯属杞人忧天。《夺冠》在燃烧,真实,够感动。最后的比赛是高潮场面,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牛逼!

先说实话。

这是体育题材最难的一点。《中国乒乓》的真相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它是过去的真实再现。影片截取了90年代初乒乓球男子国家队陷入低谷,1995年获得世乒赛冠军的故事。从最低谷到巅峰,从失败的边缘到绝地反击,这个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所以影片能坚持“真实”二字,整部影片看不出戏剧处理的痕迹,一切都真实自然。

在这个前提下,邓超和俞白眉用无数细节夯实了影片,选教练、选球员、制定策略、苦练……全方位再现了从训练到打比赛的过程,成功地诠释了乒乓球为什么跌入低谷,如何重回巅峰,短短几年间经历了什么。

另一方面,制作层面的细节,从开场长镜头的运用,到90年代全片的精准还原,都透露出非常高级的电影质感。我喜欢在看电影的时候关注细节。电影大到训练馆、公交车,小到戴在手术室的床、手上的手表、拍球拍用的胶水。

真实再现训练和比赛过程。影片中有大量的训练和比赛场景,还有很多慢动作特写。姿势不专业,动作不标准。在大银幕上会被放大几倍,所以演员演职业比赛真的很难。然而,影片中的人物出丑、冯巩与卡尔森的较量、黄照与佩尔松的对抗,都没有在大银幕上再现。看了特辑的制作,才知道演员的选择不仅要求长相气质相近,而且所有演员都经过专业教练的严格训练,甚至瘦了十几斤。他们像职业运动员一样,用汗水换取真理。

也有人描绘真相,勾勒出精彩的群体形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缜密的心思。影片没有回避人性的种种弱点。故事开始时,戴与倪晓东发生争执,中间,不满成为的“垫脚石”,愤然辞职。在高潮部分,黄照在休息室的恐惧一一呈现。

先说搬家。

《中国乒乓》被真实的力量和生动的人物塑造所感动。影片以邓超饰演的戴为主线,放弃高薪回国执教,在艰苦的条件下拿酒拿赞助,比赛失利被调查,忍受伤病坚持工作。影片不回避所有的问题,巧妙地拿它们来为情感增加砝码。在影片中,有一段是调查人员与戴在家中的谈话。戴的妻子和孙俪扮演的含泪辩护也让我瞬间落泪。《中国乒乓》没有画脸,也没有按人头说教,但是看到这个,我自然想到了电影的开头。戴放弃了她50倍的年薪和在罗马的大房子,安

以及让我感到温暖的人文关怀。从队里退役的陈文回家开了一个大排档。他没有发财,也没有那么开心。当初,带着激情退役是他心里的一根刺。当他看到冯巩赢了比赛,坐在桌边哭的时候,他知道他有自己的贡献,终于放下了,这也是对观众人性的一种强烈释放。

还有一点来自比赛过程的感动。影片再现了第43届世乒赛。全段是影片的高潮,让人热血沸腾,充满活力。看到结局还意犹未尽,让我觉得这是三年来最精彩的一部电影!

因为有足够的真相和足够的铺垫,国际裁判的不公和持续数年的低谷,不被看好的国家队和不被看好的“残兵败将”已经到了胜负的临界点。这种体育竞技的自然激烈刺激在影片中达到了顶峰,也是个人成长、团队合作和顽强拼搏精神的集中体现。坐在电影院就像坐在时光机上,回到了游戏现场。太真实了,太感人了。

最后我想说,《中国乒乓》虽然是体育题材,但是看电影没有门槛,非常适合这个春节合家欢。我既不会打乒乓球,也不会看乒乓球比赛,也不太了解乒乓球的过去,但这并不影响我的热血和感动。这个不用担心,可以放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