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司空高干被杀,权臣高欢闻讯大哭,然而背后的真相竟是这样

2024-01-15     阿斗爱

原标题:北魏司空高干被杀,权臣高欢闻讯大哭,然而背后的真相竟是这样

中国古代尤其是皇朝末年,经常出现臣强主弱的局面,傀儡皇帝和权势大臣都巴不得拉拢有能力的大臣们为自己所用。然而,有这么一位大臣,竟然被双方同时抛弃,并被双方不约而同地锤死。

这个大臣就是北魏末年的高干。

高干生性聪明有悟性,英俊伟岸有智略,声音仪容都出众,进退举止文雅,但其实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屡次犯法的恶少,身为长子,经常带着三弟高昂胡作非为,甚至做出求婚不得就强上的禽兽之举,连累自己的父亲高翼多次下狱,气得老高大骂自己死了都要没人下葬了。

高干真正认定的朋友是尔朱荣立为皇帝史称孝庄帝的长乐王元子攸,这位新帝遥除高乾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高干觉得尔朱荣胡乱杀人,天下必乱,干脆自己下场带着流民起事,还拜了民变大佬葛荣的码头,屡败齐州官军。孝庄帝派人招安,高干兄弟投降,高干受任为给事黄门侍郎,兼武卫将军。

尔朱荣说,哪有让叛臣当近要官职的道理?孝庄帝不得不让高干走人。高干回家招纳骁勇,以射猎自娱。

然而这一去就是永别,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弑君了。尔朱兆派监军孙白鹞(或作孙白鸡)带百余骑去冀州,诈称征用马匹,想等高干兄弟来送马就把他们抓起来。高干早有预料,秘密与和尔朱荣有杀父之仇的前河内太守封隆之合谋,封隆之欣然同意。于是高干与高昂召集壮士,袭据州城,传檄州郡,射杀孙白鹞,擒刺史元嶷,于葛荣殿为孝庄帝举哀,三军缟素。高干升坛誓众,辞气激扬,涕泪交下,将士莫不哀愤。众人要推高翼为王,高翼推辞不如封隆之,于是众人推封隆之为大都督权行州事。高干拜幽州刺史刘灵助为老大,互相呼应。

不久,刘灵助败亡,高翼也去世,临终嘱咐高干兄弟早图尔朱兆兄弟,以报国家。然而这时,尔朱荣旧将晋州刺史高欢却出兵山东,声言要讨伐高干,一时间人心惶惶。

高干却指出高欢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事情没那么简单,并与封隆之之子封子绘率十数骑在滏阳关口迎接,对高欢分析时局,言辞慷慨,说愿意以本州人财襄助高欢,果然得到了高欢的赏识器重,乃至同帐寝宿。高欢还和他攀亲戚,不知道是不是对了家谱,他虽然比高干大一岁,却呼高干为叔父。后来前南赵郡太守李元忠也来迎接高欢,高欢还装傻说高干兄弟不合作,李元忠说这不可能。

由于高干的合作,高欢得到了冀州。高昂闻讯,认为高干是妇人之举,竟然给自己的亲哥送去布裙。

高欢想拥立一位皇帝让自己师出有名,在高干的共同参谋下,立宗室勃海太守元朗为帝,高干以定策之功拜侍中、司空。

这时候的高欢实力有限,想立皇帝也只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找人,哪怕元朗连个爵位都没有,也没挑选的余地。后来高欢打败了尔朱氏,就觉得世系疏远的元朗难以服众,而尔朱氏所立的节闵帝是现成的皇帝,也许可以继续尊奉,便派仆射魏兰根观察节闵帝为人。魏兰根怕节闵帝神采高明,日后难制,与高干兄弟及黄门侍郎崔凌强调节闵帝系尔朱氏所立,共劝高欢为了师出有名,不能拥立尔朱氏所立的皇帝,最终高欢将元朗和节闵帝一并废黜,拥立了孝武帝。

孝武帝登基后,恢复了高干的司空一职。史书没有记载高干的司空啥时候因何被罢免。高干上表辞职,说自己先前丧父的时候没有守孝三年,现在想补上。孝武帝于是免其侍中,仍为司空,封长乐郡公,食邑一千户。高翼生前封乐城县侯,高干如果袭爵也只是侯爵,这下升级了。

但高干却高兴不起来,原来他请辞只是做姿态,根本没想到孝武帝会同意!突然就从中枢大员变成了闲人!

然而有一天,孝武帝在华林园请客吃饭的时候,却单独留下高干,大赞高干世代忠良,本人也有大功,名为君臣,义同兄弟,不如订立盟约?

等孝武帝自己招募了大约一千人的军队,高干才意识到孝武帝这是在自我武装,目的必然是摆脱高欢的控制,将来一旦有情况发生,我高干可怎么把自己摘出去?便向高欢告密。

当时高欢采取的是本人出镇晋阳,遥控朝廷的掌权模式,所以本人并不在京城。他召高干去晋阳谈论时事,高干便劝高欢受禅称帝,高欢用袖子掩住高干的嘴,说:“不要妄言,我让叔父重新担任侍中,门下省的事就托付给你了。”于是屡次请求,但孝武帝始终没有下诏复拜高干为侍中。

高干感觉到孝武帝对他的信任动摇了,那就只能抱紧高欢的大腿。他秘密请求高欢让他出镇徐州,于是被除骠骑大将军、使持节、都督三徐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

如果一切顺利,高干就能暂时脱离险境,甚至东山再起。然而,他没机会了——他奉命回到了他心心念念想回去的门下省,却不是以他希望的方式。

孝武帝确定了高干出卖自己,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他也告诉高欢:你只知道高干向你出卖我,却不知道高乾和我也有盟约,他今天能背叛我,明天也能背叛你!

高欢知道高干竟然背着自己和皇帝结盟,也恼了,把高干前后谈论时局的文书也整理打包送给了孝武帝。

孝武帝在门下省召见高干,不是为了让他复出,而是命他和高欢的使者对质,并且当着高欢的使者历数高干的过失。

高干说:“我以身奉国,义尽忠贞,陛下自己另有打算,却说我反复。皇帝把罪责都推在我身上,我还能逃命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功大身危,自古如此。如果死后有知觉,我也不负孝庄帝。”

是啊,我高干的朋友只有孝庄帝,我想保护的也只有孝庄帝,但孝庄帝已经死了,其他的皇帝是我高干的什么人?我高干为什么要效忠他们?

孝武帝命武卫将军元整监刑,就在门下省将高干赐死。元整问高干是否要作家书,高干说兄弟在别处此次必受波及难以保全,儿子还小没见识,覆巢之下无完卵,所以没话可说。高干临死神色不变,见者莫不叹惜。

由于窗户纸已经捅破,高欢与孝武帝也终于决裂。高欢讨伐孝武帝的手下斛斯椿时,对高昂说:“如果早用司空的策略,岂有今日此举!”

因为孝武帝出奔关中投靠了大佬宇文泰,高欢只能另立皇帝,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由高欢和宇文泰掌权。

东魏天平初年,赠高干使持节、都督冀定沧瀛幽齐徐青光兖十州军事、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文昭,由高干长子高继叔袭祖父爵为乐城县侯,第二子高吕儿袭高干爵(哥哥侯弟弟公,求哥哥的心理阴影面积)。再后来高慎叛投西魏,高欢也因高干为勋臣,免高干一门连坐。高欢后人建立北齐后,追封高欢为皇帝,皇建元年(560年),高欢子齐孝昭帝高演诏令将高干等十二人合祭于高欢之庙。

如此种种,足见高欢及其子孙对高干充满了怀念和惋惜。

然而,这真的是高欢的真实态度吗?

宇文泰得到皇帝的支持,就传檄方镇,说高欢秘密向朝廷告发高干,是要借朝廷之手杀高干灭口,掩盖自己的不臣之心;孝武帝自己也在事发当时就派舍人温子升写敕书问责高欢:你为什么对高昂说“你哥枉死”?难道杀高干只是朕一个人的意思吗?

《北史》《北齐书》在高干本传很直接地说:

但以非颍川元从,异丰沛故人,腹心之寄,有所未允。露其启疏,假手天诛,枉滥之极,莫过于此。

说高干有勤王之志,也是高欢的创业功臣,但终究不是高欢的嫡系,也就不能成为高欢的心腹,所以成为了高欢借刀杀人的牺牲品。

只有杀掉高干,才能兼并高干的势力。

至于高慎和高昂,且不说有可能蒙在鼓里,就算他们看穿了真相,又能如何呢?自己已经成为了皇帝的追杀对象,再与高欢为敌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能让高干活过来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0d7d69456d1fc927eba069c6a7388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