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武汉开了城门。这一天,人们等了两个多月。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1号)措辞简短,却改变无数人的生活: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暂停键一按,76天的每一刻都留在了武汉人的记忆中。
武汉探亲80天后回广西
G529次高铁,从北京始发,终点为广西北海,4月8日下午1点左右经停武汉站。朱女士带着两个小朋友,搭乘这趟高铁,将于下午6点多抵达广西柳州。
上午11点多,坐在武汉站候车室的朱女士,一个背包、一个行李箱,还有一袋吃的东西。她的两个小孩,姐姐5岁多、弟弟3岁,都在玩平板或手机。朱女士以为解封首日会堵车,提前两个小时到高铁站等候。老家在武汉汉南区的她,近些年和丈夫在广西工作。今年1月19日,朱女士回武汉探亲,此后一直滞留武汉。
4月8日中午武汉站,朱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在等待回广西的高铁。
旅客从武汉站进站,进站口有相关提示。
回到武汉第二天,听到了新冠病毒“人传人”的新闻。在她的印象里,一开始猜测这种病毒可能与冬季流行的甲流类似,属于常见病毒感染,去年11月她的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就有好多小朋友中招流感。
“从没想过那么严重。封城前一天,其实小区就加强管控了。封城当天的通知是在凌晨发布,我们都措手不及,看到已经晚了。如果早点说,可能就提前离开武汉了”,她一直有点后悔。
1月23日,朱女士和家里的小朋友到小区旁边的一个湖游玩放风,早上小区一扇小门还能通过,下午回来发现已经封住,小区只留一个出入口。朱女士居住的小区很大,有30栋左右。虽然不像某些小区是“重灾区”,但也出现过一两例确诊病例,因此小区管控愈加严密,基本不让出门。
曾买三根青瓜花了30元
“一开始超市、小区杂货店里的米、油什么的全部被抢完了,那种场面你们没见过”,封城前后武汉物资紧缺,朱女士一家只买到两袋米、五斤面粉和十筒面条,还备了一点菜和水果。
封城期间的武汉人,或多或少都有关于物价的故事。朱女士感叹,吃菜都能吃穷,土豆最贵时八九元一斤,有一次买三根青瓜花费30元。因此,她曾经和其他居民打政府部门电话投诉。
最初的一段时间,肉类非常少见。家里原来腌制的腊肉、腊鱼,朱女士和孩子们吃了二十多天。没有肉没有菜,朱女士的妈妈买了20包榨菜,吃得全家人都瘦了。“想一想多恐怖!幸好家里鸡肉、羊肉有点存货,打算亲戚朋友过年来吃的,我们也吃完了”,朱女士回忆,等到政府放储备肉时,买了两次排骨和五花肉,才算是吃到新鲜的肉。
封城后期,爱心菜给她留下“难忘”的记忆:“白萝卜、胡萝卜、土豆,这三样,可能我之后半年都不想看到,选择少、经常吃,大家都烦”。
“啃老”啃了两个多月
武汉滞留期间,朱女士一直在忙着照看小孩。除了她自己的两个,家里还有她哥哥的8岁儿子:“小孩子精力都很旺盛,在家待不住,总想出门。前期就靠哄,明天出去玩、后天出去玩、天晴出去玩……后来哄不住,吵疯了,吵死了,只能让他们看电视、玩手机”。
一家人身体健康,这是朱女士觉得最幸运的事,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子,让人天天担心。她的丈夫过年期间留在了广西,已经复工。“幸好他没回武汉,否则一家人全部没有收入。人家都说啃老是耻辱,我就啃了两个多月”,朱女士说,她自己做点小生意,现在不仅亏,还要贴门面钱。
4月8日武汉解封首日武汉站的乘客。
解封首日,车站旅客非常多。这种场合能不能摘掉口罩吃东西?中午时分,朱女士还在犹豫要不要把带的食物分给孩子。她出门时除了戴口罩,还穿上简易的隔离衣,手上戴着手套。两个小孩也是全身防护,隔离衣是妈妈绑了绑,改造成适合小孩穿的样子。
“会不会防护太多?在家里待久了,感觉外面的世界陌生得很,有心理阴影了”,她告诉南都记者,这种经历别人无法体会,因为怕,有些武汉人今年都不会想出去玩。
4月8日,进武汉站乘车的一家人。
目前,凭绿色健康码、体温正常,一家人可以出武汉。根据政策,回广西后,朱女士首先要住到一家指定酒店,第二天做核酸检测。如果结果是阴性,就能回家和丈夫团聚。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