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与草铵膦,只是一字之差,而且如果发音不准的话,还真分不清。
在2015年之前,草铵膦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海外,国内需求不足1,000吨,全球总需求不足10,000吨。
2016年起,百草枯水剂被禁用,草甘膦面临抗性,草铵膦获得成长机会。2016年,我国草铵膦需求增至2,000吨以上,达到1万升以上(200克/升计,下同)。
就这样,作为草甘膦、百草枯之后的第三大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两年,草铵膦已俨然成为除草剂领域的新贵。基于对草铵膦的市场预期,企业之间进行了火热的“登记竞赛”。
作为一种全新成分除草剂,短短两三年时间,草铵膦已发展成拥有近200个登记证的大产品。在广东、海南等南方区域,以拜耳“保试达”、永农“百速顿”和威远“紫电青霜”为代表的草铵膦品种推得比较好。
然而,很多农资经销商朋友,对这两个“兄弟”依然不是很清楚,不能很好的区分。
现将两者的不同之处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草甘膦和草铵膦的区别:
1、作用方式不同
草甘膦是甘氨酸类,作用机理——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蛋白质合成受阻;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对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强,能达到一般农业机械无法达到的深度。
草胺膦是膦酸类,作用机理——积铵触杀,抑制谷氨酰胺合成。草铵膦为膦酸类非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通过抑制谷氨酸合成酶这一植物的重要解毒酶作用,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紊乱,铵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使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最终导致杂草死亡。
2、传导方式不一样
草甘膦是内吸传导灭生;
草胺膦是半内吸或内吸很弱无传导的触杀灭生。
3、除草效果不一样
草甘膦一般要7~10天见效;
草胺膦一股为3天(正常气温)。
从除草速度、除草效果、控制杂草再生时期等方面看,草铵膦的田间表现都很优异,随着草甘膦、百草枯的抗性杂草越来越严重,农民会因草铵膦卓越的防效及良好的环保性能而很易接受。对生态要求更安全的茶园、农场、绿色食品基地等,对草铵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4、除草范围不同
草甘膦对160多种杂草有防除作用,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但它对部分多年恶性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对抗性恶性杂草如牛筋草、小飞蓬等,草甘膦效果不是很明显;草甘膦一般不能用于浅根或根系暴露在外的作物如香菜、胡椒、葡萄、木瓜等;
草铵膦为广谱、触杀型、灭生型、非残留除草剂,使用范围很广,草胺膦可以用在所有作物(只要不喷到作物上即可,行间施药要加装盖或罩)。采用杂草茎叶定向喷雾处理,几乎可以用于宽型种植的果树、中耕作物、蔬菜和非耕地的杂草防除;能快速杀死100种以上的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特别是对耐受草甘膦的部分恶性杂草如牛筋草、马齿笕、小飞蓬等效果非常好,成为禾本科与阔叶杂草的克星。
5、安全性能不同
草甘膦一般药后20~30天才可播种移栽;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使用不当会给农作物到来安全隐患,特别是用其防除田埂或果园杂草时,最易出现漂移留害,或者在使用后不及时清洗喷雾器械,结果在喷施其他农药时,将含有残留草甘膦的药剂喷施到其他作物上,同样造成药害发生,特别是在水稻上产生药害,轻者可造成稻叶失绿引起严重生长障碍,重者提早枯死,或不抽穗,或成畸形穗。
草胺膦在1~4天即可播种移栽。草铵膦低毒、安全、快速、环保、追肥增产,对土壤、作物根系和后茬作物无影响,持效期长,几乎适用于所有作物除草,在土壤中易降解,对作物安全,不易漂移,更适用于在敏感期或雾滴漂移无法完全避免的玉米、水稻、大豆、茶园、果园等的除草使用。
汇晟元(huì shèng yuán)释义
汇之本义为盛器,引申义有积聚、聚集等。
晟之本义为中午12点钟的太阳,引申义有兴盛、旺盛等。
元之本义根源,根本,引申义万物之本原;
汇晟元旨在汇集多方智慧,兴盛中国农业,以农技服务为元点,整合多方资源,聚焦产业融合。为农业产业链发展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
为了更好的给各位粉丝带来阅读体验,本头条号一周内每天将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农技知识、农业资讯等方面的文章。
汇晟元头条号文章发布预告:
星期一、病虫草害(病害、虫害、杂草的防治)
星期二、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星期三、肥料(复合肥、水溶肥、叶面肥、有机肥等的鉴别与使用技巧)
星期四、果树(柑橘、苹果、梨、葡萄、猕猴桃、樱桃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五、蔬菜(番茄、辣椒、茄子、黄瓜、马铃薯、白菜、萝卜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六、大田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天、综合信息(新品种、补贴、政策、电商销售等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