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直是一个具有复杂神秘的人文气息的省份,从“摘下草帽当锅盖,三个蚊子一盘菜”这样的云南十八怪,到傈僳族、布朗族、独龙族、基诺族、普米族、拉祜族等15个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
可以看出,云南真的很“怪”
比如前几天,小云在使用地图的时候就发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地名,比如“猫鼻子山”“鸡叫山”“雷打山”“癞石头山”
最容易让人想偏的地名
【菊花村】
昆明市菊花村的盛名,连外省的朋友们都听过。“菊花”一词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外地同学听到这个都露出会心一笑,那么菊花村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其实,人家这个地方也是十分纯洁的。
菊花村地处昆明的东部,五十年前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小村。解放初期全村八十四户人家,后山高大的麻栗树,遮天蔽日,村前一片茂密的菊花万紫千红,故得名菊花村。
【吹箫巷】
在昆明,能和菊花村一样出名的地名,唯吹箫巷莫属了。不要在上扬嘴角露出奇怪的微笑了~
吹箫巷其实是个很文艺的地方,其实这条不起眼的小巷早在明清时期就存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这里曾有艺馆戏园,琴瑟和鸣,常常飘出美妙的箫声,是才得此名。
后来的吹箫巷逐渐萧条了,抗日战争时期又被惨遭轰炸,重建之后也没有了昔日艺馆戏园的踪迹,成为了一条除了名字以外都很不起眼的小巷。
【酒井】
听到这个名字,不少同学已经心痒毛抓了:“不要拦着我,我要跳进去喝个够!”如果你生活在清朝,那么恭喜,你真的可以在这个地方里喝个够。
酒井哈尼族乡位于普洱澜沧县境东部,酒井得名于乡驻地酒房。清朝末年,此地善煮酒,酒业兴旺,名扬四方,当时人们称此地酒如井水,常流不息,故得此名。
【黄瓜营】
看了前面的菊花村,你肯定以为黄瓜营里都是种黄瓜的。哈哈哈,大错特错!其实,黄瓜营根本就没有黄瓜!
黄瓜营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明代的时候这里是驻兵营地,首领姓黄,大家就叫这里黄官营。后来,昆明方言你懂的,说着说着就成黄瓜营了。
说起昆明以“营”为地名的地方,真的是和历史有着说不明道不明的关系。
长官姓氏设为营、盘江东侧张官营
旗官姓氏设为营、穿金西有王旗营
金汁河西官姓任、因此得名任旗营
村子原名黄官营、久之改名黄瓜营
张姓村民献大刀、因此得名金刀营
战时豆腐供军用、因此得名豆腐营
村民纺线为副业、因此得名麻线营
大观河西种棕树、因此得名棕树营
大姓大族设为营、昆明多得数不清
最文艺的地名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作为旅游热门目的地为人熟知,因为听的多了,大家也就慢慢习惯了这样特别的地名。
其实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
这里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及首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香格里拉藏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等景点。
【普者黑】
和香格里拉一样,少数民族聚集地取名的依据都是按照当地特有语言取成。
普者黑彝语意为“鱼虾多的池塘”。从地名上我们就可想象:清澈的湖水,水中鱼虾肥美,游人既可享受游湖之乐,又可品尝鱼虾之鲜。现在去普者黑玩一玩,一样能体会到着鱼米之乡的温情。
在普者黑,还有一个名字大气的草场,叫做舍得草场。这里的“舍得”也是是彝语。舍:箐;得:洼,含义是洼塘箐。舍得景区主要以草场、高原风光、名优特产、浓郁的民族风情及革命根据地五绝而著称。舍得草场面积达10多万亩,是云南省最大的草场,被誉为文山的”小香格里拉”。
最具有吃货属性的地名
【一窝羊】
一窝羊位于昆明市圆通山东北面,原来紧挨着古城墙的外边丛生着一大片青灰色山石。从山脚到山顶,一堆一垒,大小不一,从城墙上往下望,它们分布得杂乱无章,或聚或分,一块块一簇簇地从土里冒出来,乍一看就像羊群在山坡上悠然吃草。特别是冬天下雪后,那些“羊群”的模样更是栩栩如生,因此人们以形喻名,称这一带为“一窝羊”。
上图是老照片里的圆通城墙和“一窝羊”,可能由于当时技术限制,拍不出那些“石头羊”了,同学们只能自行想象了。
【菠萝村】
此菠萝村可不是海绵宝宝的菠萝屋,也不是买卖或者种植菠萝的村子。
菠萝村位于昆明市北市区,菠萝村是昆明精神病院所在,昆明人在说笑时常说“你给是菠萝村后墙倒了跑出来的”,意思就是在调侃对方是神经病。
根据资料记载,菠萝村原名滇阳驿,是元代昆明通往中原与京都的重要通道。
【小花椒巷】
位于近日公园以南,东起东寺街的独口巷。民国初军官马伯庵在此建房成巷,以与花椒巷相连得名。
【炒豆巷】
炒豆巷位于昆明翠湖公园以南,武城路以北的独口巷。因清末巷内有两家人善营炒豆得名。
最难念的地名
【牛恋村】
牛恋村在晋宁县城东北9公里,走高速去玉溪的必经之路。要是L N不分的小伙伴,看见这个地名可能舌头都要打结了,niu、liu、niu......
一说是从前这个村的渔民,卖一头耕牛到滇池对岸的海口,后来牛从海上游水归来,所以村子就被称为“牛恋”。另说是有一群牛在滇池中吃水,恋而不去,最后化为石,因此而命名为“牛恋”的。
禄脿
赤鹫
漾濞
羊苴咩城
苴力镇
宁蒗
者竜乡
澧江
洼垤
还有这些,生活中不经常用到的生僻字,这样的地名你能把他们读对吗?
别猜啦,屏幕前的你肯定是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来看正确答案呗。
【禄腋】在当地,通常被读做lù piǎo,但官方读音是lù biǎo。
禄腋为彝语,意为"白石头多的"。禄腋是安宁县通往滇西的通道,历代皆在此设"铺",称禄脓铺。
【赤鹫】正确读音:chì jìu
赤鹫乡隶属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北部,乡内有甜杨梅、红樱桃、大板栗万余亩,是全县最大的板栗集散地。
赤鹫乡历史上森林茂密,曾有一种赤色羽毛的鹫鸟栖息, 因此得名。
【漾濞】正确读音:yàng bì
漾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是博南古道、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滇缅公路、大保高速公路、320国道和大瑞铁路穿境而过。
【羊苴咩城】正确读音:yáng xié miē chéng
“苴咩”的读音,《蛮书》卷1原来有注:“上音斜,下符差切”。“苴”读“斜(xié)”,《集韵》徐嗟切,平麻斜。古城名,故址在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唐代南诏国徙都于此,始建城。城池遗址在今大理古城及其以西地区。
还有 【宁蒗 níng làng】 【者竜乡 zhě lóng xiāng】【澧江lǐ jiāng】【洼垤 wā dié】
你读对了吗~
最有历史故事的地名
【洪化桥】
你有没有听过吴三桂的故事?听过的话你对这个地方一定不会陌生。
吴三桂之孙吴世璠称帝改年号为“洪化”,并将其居住的府邸称为“洪化府”,门前的石桥遂改为“洪化桥”,这便是洪化桥的由来。
讲武堂南门与洪化桥老照片
【逼死坡(篦子坡)】
昆明人都知道的“逼死坡”,就在五华山之西,今华山西路中段陡坡地带(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旁边)。
这个地方的名字来源,还是和吴三桂有关。
明代末年,永历帝朱由榔在李定国、白文选等旌拥下入滇,以昆明为滇都、五华山的宫殿为王宫。
清顺治年间,吴三桂率清兵临滇,永历帝逃往缅甸瓦城。后在清兵威逼下,缅王交出了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四月,吴三桂在坡头的金禅寺内,缢死了永历帝,于是民间就把这个坡,称为“逼死坡”。
清政府官方为避“逼死坡”有损声誉之讳,取“升平盛世”之意,于道光年间(1821—1850)更名为升平坡(升平坡)。但是倔强的民间还是称它逼死坡。
现在这块碑还在,上面署名处的“三迤士民恭立”,是民国元年(1912)云南都督蔡锷所为~
【象眼街】
相传象眼街从前是叫鹦哥花街,清朝末年由缅甸进贡来的一匹大象,来到象眼街,跪在街口半个时辰之久才起身离去。
大家认为这是吉兆,就在大象跪的地方用红、白、黑、三色石拼成象的头形,这就是象眼街的由来。
【鱼课司街】
唐南诏时,此地设管理水产、征收鱼税的衙门“鱼课司”,由此得名。鱼课司街东起书林街,西至东寺塔,紧临云南第一人民医院到了今日也是一条热闹非凡的街道。
(转自:一部手机游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