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每当该旋律响起,不少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喜儿这一经典形象。
时光飞逝,经典流传。
七十多年过去了。
《白毛女》的故事一遍遍上演,镌刻在无数人心上。
如今,它以一种新形式与观众见面了——
《故事里的中国·白毛女》(2019)
来自盛产爆款的“厂牌”——央视。
形式很新颖:戏剧+影视+综艺 !
演绎经典片段、访谈主创人物、再现故事背后的情感力量。
董卿主持,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担任戏剧总导演。
出手不凡,豆瓣8.6!
观众哭着打五星。
时间回到77年前。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核心思想。
自此,迎来了中国新文艺的创作高峰。
众多作品中,有这样一个典范——
《白毛女》 !
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还催生了日本芭蕾舞剧《白毛女》的诞生。
留下了一段
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话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清水正夫看完电影《白毛女》后便被深深感动。
他同情喜儿,也欣赏《白毛女》的故事。
于是,他开心激动地大喊: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芭蕾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1955年,清水正夫和妻子松山树子,第一次将《白毛女》的故事搬上芭蕾舞台。
同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松山树子。
宴会上,周总理将两位“喜儿”的扮演者——出演歌剧《白毛女》的王昆和出演电影《白毛女》的田华介绍给松山树子。
周总理缔结了《白毛女》的跨国姻缘,也缔结了中日艺术交流的深厚友谊。
1971年,森下洋子接替婆婆松山树子,成为新一代喜儿扮演者。
60多年来,两代松山芭蕾舞团的艺术家坚持不懈,16次来中国进行演出,倾情演绎《白毛女》的故事。
不仅是友谊感恩之旅,更是艺术交流之旅。
如今,在《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
歌剧、舞剧等中日几代白毛女齐聚现场,再度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照。
让观众看到艺术交流带来的成果。
令人欣喜、动容。
纵向,是时间流逝中的延续;
大浪淘沙,经典永恒。
1945年,《白毛女》延安首演获得空前成功。那之后,白毛女旋风经久不衰。
直至今天,喜儿这个艺术形象依旧鲜活。
被一代代中日艺术家悉心传承。
横向,是多范围,多形式表达;
从歌剧到电影再到芭蕾舞,得益于文化艺术交流,这朵饱蘸心血浇灌的艺术之花,盛放于观众面前。
同时,跨越国界,走向世界。
一部为人民创作的作品
一部为最大多数人而发声的作品
必定可以穿越时光、跨越国界
一个中国的故事,通过音乐、舞蹈、表演等等全球通用的艺术语言,变成了一个全世界都能理解并喜爱的故事。
这,便是《白毛女》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持续散发魅力的原因所在。
文章转载自原创作者:派爷 (电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