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那么不容易,你怎么可以给差评呢?”

2020-01-05   青年文摘

作者:灰鸽叔叔

来源:灰鸽叔叔(ID:unclehuige)

前不久,一起外卖小哥冲动杀人事件,让#外卖员疑因差评持刀伤人#微博消息四处传播。随后官方澄清,此订单用户没有差评信息,也没有投诉记录。这原本是一起偶发性的事件,却在传播过程中让很多人进入误区……

突然之间,“给差评”好像成了一件没道德的事。

“外卖小哥那么辛苦,你怎么可以给差评呢?”

“快递员那么不容易,你怎么可以给差评呢?”

“你难道就不能多等一会儿吗?”

“你难道不长腿自己不能下楼吗?”

“你难道不能理解普通劳动人民的疾苦吗?”

千言万语汇聚成一个意思:

你要是给差评,你就是尖酸刻薄、有点权力就滥用的混子;只有给好评,全五星,你才是和谐社会的缔造者,才是关心劳动人民的消费者,才能散发着爱与正义的光芒。

给了差评,就活该被骂,活该被打。因为“一个差评,会让小哥几天白做”。

“你知道他会多难过多绝望吗?”

“也许他的孩子正等着他的礼物,他的父母正等着他的汇款。”

“而你的一个随意的差评,就毁了这一切……”

每次看到这种评论,我就想:那这些软件还放着“差评”这个按钮做什么?

应该就只放三个: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

我一直觉得“差评”是非常有价值的发明。

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从事的一项职业,难免水平有高低。做得好的,符合标准的,用户打好评;做得烂的,不符合标准的,用户打差评。差评一多,达不到工作要求的就会被淘汰。

这不是什么辛苦不辛苦、容易不容易,也不是什么外卖小哥和快递员的专利。

就像我做节目,质量高,用户好评多,付费用户就多,平台补贴就高。

如果我不是这块料,节目烂,大家打差评,非但没人买单,平台还会下架。

我绝对不可能说,“我也很辛苦在做啊,昨天还通宵写脚本呢,大家怎么能打差评呢?”——这不是通宵不通宵的问题,是产品烂嘛。

教师、医生、程序员……几乎社会上的每个职业,都处在一个结果导向、优胜劣汰的评价体系里,都得接受被“打差评”,怎么到了外卖和快递行业,这事儿就不能做了呢?就是冷漠无情不和谐了呢?

这肯定不对头。

总会有一些“爱心人士”在评论区里说,“我从来不给外卖小哥和快递员差评”。整个人显得圣洁得不得了,然后还很多人点赞。

我实在搞不懂点赞的逻辑在哪里。

我也从来没给过外卖小哥和快递员差评,但我觉得这谈不上圣洁——他们配得上好评。快递及时送到,言语礼貌规范,我找不到不给好评的理由。

但我并不会因此放弃给差评的权利。如果他们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小时,也给不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或者把东西弄洒了砸坏了,我未必会觉得“你也不容易,我还是给个好评吧”。

凭什么?就算你披星戴月,但你弄坏了我的东西对不对?就像出租车司机,路不熟多绕了一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然后说“哎呀我也很辛苦多开了一个小时,你得承认我是个好司机”——这是什么逻辑?

就算你不多收我车钱,我也硬生生浪费了一个小时对不对?我为什么要被感动呢?

好评,当然给值得得到好评的人;差评,当然给不配得到好评的人。

这才是正常的逻辑。

呼吁给一个行业“差评豁免权”,觉得不给差评就是荣耀,是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

我们要反对的,应该是滥用差评权的人,是不切实际的差评,而不是差评本身。

怎么反对?通过申诉、通过取证,对滥用这一权利的人,可以拒绝提供服务,并在业内共享黑名单。

但如果一股脑地反对“差评”这件事,其实非但维护不了消费者的合理权益,还会对这个行业产生伤害:真正优秀的外卖小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褒奖,而业务能力不行的南郭先生倒可以光明正大地不思进取。

就像教育孩子,考100分说你真棒,考50分也说你真棒,孩子当然会觉得没必要去考100分。

这不是宽容,这是纵容。

如果真要纠结,那也应该去纠结“差评”的标准:比如两小时是不是合理,比如雨天是不是延长规定时间,比如收到差评后的申诉和处罚方式等等,而不是倡导大家放弃自己的“差评权”。

每个行业都有好人,每个行业都有坏人,绝大多数行业都很辛苦。有人规规矩矩接单,认认真真包装;也有人执着于跑量,逆向行驶撞了老太都不扶。

那么多鲜活的个体,不可能每个人都配得上好评。

如果真想呵护一个行业,我们给到的,应该是平等与公正而不是“以道德为名,消灭差评”。

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