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超越能力的中庸作品——《恶世之子》

2023-10-28   妙看影视

原标题:野心超越能力的中庸作品——《恶世之子》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恶世之子》。

片名Misanthrope / To Catch A Killer / Misántropo (2023),别名追凶 / 追捕杀人狂(港) / 限时追捕(台)。

本片是阿根廷导演达米安·斯兹弗隆(Damián Szifron)的英语处女作。

他的前一部作品《荒蛮故事》(Relatos salvajes ,2014)构思极为巧妙,六个小故事交相辉映,将人类最糟糕的行为描绘成黑暗喜剧,形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整体,取得了不俗成绩。他花费将近10年时间才推出了下一部电影,正是这部《恶世之子》。

连环杀手题材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十分流行经久不衰。

挖掘不同类型凶手的变态心理似乎总能勾起观众的兴趣。达米安·斯兹弗隆将他的英语处女作电影选中这个题材,安排一名心理不太稳定的探员追捕一个心理扭曲的极端恐怖分子。

本片丝毫不拖泥带水,一开场就进入迅猛的节奏。

在新年前夜,随着礼花绽放,无情的枪声也随之响起。前一秒还在庆祝新年的无辜人士下一秒就倒在热水浴缸、电梯、酒吧或街头。

经验丰富的FBI探员杰弗里·兰马克带着新秀警察艾莉诺·法尔科一起抓捕这个匿名恐怖分子。

《恶世之子》的整体表现介于“合格”和“好”之间,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动作惊悚电影,但算不上是什么不得不看的佳作。

本片原本会变成一部常规的警匪类型电影,不过在巧妙的悬疑剧本和两位主角的默契演绎下,影片整体效果获得一定提升。

这部影片就像是一部扎实的调查笔记,没有花里胡哨的创新,但以一种极为自信的方式提供了足够的悬念。

故事在情节方面,处理得非常出色,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过于眼熟。

对于一位能拍出《荒蛮故事》的编剧导演来说,《恶世之子》还是缺少了当初的那份自信和独特,整体缺少了个人风格,流于普通的类型片。

本片保持着良好的运行节奏,时刻处于紧张阴郁的氛围,尤其是购物中心、药店的枪战场面都非常出色,平平无奇的场景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整座城市都被描绘成潜在的靶场,一时间人人自危,这让最后的乡村段落显得让人没那么有兴趣。

在长时间按部就班地推进后,长时间的对话将观众的耐性消耗殆尽,在最后一幕达到高潮时,观众反而很疲惫。高强度的节奏带来的结果是松弛无度,这让观众在最后精心制作的高潮时刻顶不上去。

兰马克表面看起来十分专业,也很严厉,私下还是一名资深同性恋。他坚持自己的判断,向上顶住压力,不向政客低头,向下刚柔并济,全力破案。

艾莉诺缺乏经验,有着自己的心理问题,但直觉却很敏锐精准。她为调查小组提供了最贴近凶手扭曲思想的侧写,颇像《沉默的羔羊》里年轻又无畏的克拉丽丝·史达琳。

达米安·斯兹弗隆可能是想通过这一系列悲剧批判罪恶土地上失败的制度,从腐败政客到无能警察,从媒体、沙文主义,到军工复合体、医疗体系,一切不公都是影片抨击的对象。

而影片实际表现却差强人意,导演的野心大大超过了能力,看似紧凑的情节实则拖沓,角色看似个性十足实际上却不够充实。影片在各种模仿中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恶世之子》有吸引人的情节,有主人公复杂细致的表演,有锐利的剪辑,还有令人惊叹的摄影,但导演想拍的并不是一部常见的类型片,而是想要表达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影片中也出现了一些右翼极端主义的声音,但没有更深的探讨,仅仅是作为人物标签,让观众形成刻板印象而已,整个过程并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而影片对官僚体系的探讨浅尝辄止,想表达一些东西,但没有说太多。这就好比观众知道他想说什么,他也知道观众想知道他想说啥,但最终没有说得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令人失望的。

广撒网式批判赶不上野心,

创新性不足失去个人风格。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