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从出道的那天起,就决定了自己要站在风口浪尖上。
随着娱乐各个圈层的融合,演员也不单单只是演员。他们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多,许多被高片酬冲昏头脑的演员,忘记了自己本该有的“羞耻心”。
在这种大环境下,仍有人恪守作为演员的职业道德,保有一颗宝贵的“羞耻心”。
演员张译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他谦虚、敬业,有“羞耻心”,比起那些撕番位、上蹿下跳的人,更对得起演员这份职业。
对于演员来说,“羞耻心”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
演戏没有达到预期可以自我反省,颁奖时没能拿到奖杯会心怀愧疚。
张译从来不会因为赚钱而去触碰自己的底线,像参加综艺这样“挣快钱”的事情,他甚至会觉得“丢人”。
这就是演员张译的“羞耻心”。
金鸡奖是许多演员都梦想得到的奖项,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备受认可。
正因为如此,金鸡奖的竞争也都格外激烈,能入围已经是对演员本人莫大的肯定。
当然,“陪跑”的情况也司空见惯。
第34届金鸡奖可谓是万众瞩目,“最佳男主角”入围名单一经公布,网络上便掀起讨论。
而大家都知道,这次的影帝之争,最后一定是在张译和于和伟之间。
其他的竞争者,易烊千玺资历尚浅入围已是破天荒,刘烨和郭晓东的参赛作品较之《悬崖之上》都逊色不少。
虽然在《悬崖之上》里,于和伟的戏份要更多,但张译的表现更亮眼一些。
他对于角色的掌控与拿捏,表演的张力无不呈现出高超的表演艺术。
说到“陪跑”,其实张译本人就是“陪跑”的常驻选手。
2017年曾入围金鸡奖“最佳男配角”,2018年出演的《鸡毛飞上天》曾入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
2020年凭借《我和我的祖国》入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而结果都是落败。
明明自己的代表作也不少,口碑也是十分可靠,但张译偏偏就少了那么一点得奖的运气。
2016年以前,张译甚至连提名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后来华鼎奖、百花奖等他都陆续拿到了,可仍旧差一座金鸡奖的奖杯。
张译三次入围金鸡奖,但最终也只拿到了“最佳男配角”,金鸡“陪跑”对张译来说好像已经习以为常。
走到现在,张译的演技也许早就不需要用奖项来肯定,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拿到金鸡奖是一个梦想。
从台下走到领奖台的距离只有几步路,但这几步要用多少年的努力来换取只有张译最清楚。
在公布获奖时,张译的紧张全部写在脸上,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才长舒一口气。
等待公布的时间只有几秒钟,但对张译来讲也非常煎熬。
在颁奖礼上张译直言自己1988年第一次看张艺谋的作品是《红高粱》。
现在他终于走进了张艺谋的镜头之下,走进了《一秒钟》,走进了《悬崖之上》。
从台下走到台上,张译用了三十多年。
比起一夜爆红的巨星,张译算是大器晚成。
“十年磨一剑”,熬了这么多年,张译终于圆梦了,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拿到金鸡奖影帝之后,面对记者,张译表示对于于和伟没有获奖,自己很遗憾,他认为于和伟演得比自己好。
“羞耻心”让张译觉得自己拿影帝心里有愧,但是对于大家来讲,张译是配得上这个奖的。
同台竞技的人们都是好演员,输赢只在一念之间,张译和于和伟可以说是不分伯仲。
但这个奖最后落到了张译的头上,说明在评委心目中,张译确实更胜一筹。
张译的演技不仅得到观众的认可,几位著名导演也对他赞赏有加。
“在他心里,戏比天大”,这是陈凯歌眼里的张译,陈可辛也夸赞张译是一个文艺青年。
贾樟柯对他的评价或许更为实在和简洁:能行。虽然只有两个字,但足以看出他对张译能力的认可。
演戏演得好的人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有天赋,老天爷赏饭吃。
还有一种是对表演的敏感,加上后天的努力,这是祖师爷赏饭吃。
张译很明显是属于后者。
张译成名前的经历更是坎坷,考广播学院的时候被人顶替,初恋女友意外变成植物人,喜欢话剧却不被人接受。
四处碰壁的坎坷经历,让大家觉得张译是真的“惨”,作为演员在先天条件上并无优势,也没有导演喜欢他。
开始入行的前十年,与其说是拍戏,实际上就是跑龙套。张译直言那时候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投简历而不是演戏。
在这十年间里,张译做过多种尝试,演小品,做场记,广播剧配音,这都没有让张译失去希望。
最让张译接受不了的,是在自己最热血的年纪却被导演打击,“你演戏就是个死”。
这一个否定几乎摧毁了张译为了表演而付出的所有努力。
2006年,张译的演艺生涯终于有了转折,而这个转折点就是《士兵突击》。
成功塑造了班长“史今”这个角色的张译,似乎找到了自己演戏的路子,他又陆续出演了一系列军旅题材影视剧。
张译的演技逐渐被大家认可,他也开始有了电影圈的工作邀约,国内的知名导演张译几乎都合作过。
从没有人看得上到争相邀请,张译用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
对于演戏这件事,张译从来没有放松过,每一场戏都要认真面对,他始终保有敬畏之心。
在影视圈子里有一个关于张译的笑谈,那就是张译是个“瘸腿表演艺术家”。
在拍摄《我的团长我的团》时,这部剧一共拍摄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张译就瘸了半年,而瘸腿也成了这个人物的标志。
好友吴京曾说他对张译最深的印象就是瘸腿,只要他演瘸子,无论腿本身好坏,戏里还是戏外,他总瘸着。
张译之所以如此敬业,源自他对表演的热爱与痴迷,对演员这个职业的敬畏。
虽然张译现在已经成为了“最会演戏的男演员”,实力派也成了他的代名词,但对于他自己而言却不敢放松一丝一毫。
也许是前半生的起落让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现在自己得到的一切。
在拍戏时紧张到睡不着是张译的常态,张译坦言自己是一个入戏很慢的演员。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不自信”才让张译可以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去酝酿,积蓄能量。
而这些能量最终在片场得到爆发,张译的戏可以把导演看哭。
张译天生的条件不是最优越的,但他却是最努力也最有态度的那一个。
作为“毒舌”代表的金星,在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中曾表示对张译非常欣赏,并且预言十年的时间,张译一定会成为影帝。
2021年的金鸡奖颁奖礼上,张译做到了,他说能获奖自己最感谢的是张艺谋导演。
这十年,张译一直在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演戏。
他曾直言自己并不是一个能娱乐的人,在这一点上自己的功力还达不到。
现如今参加综艺栏目,真人秀等赚到的钱比片酬要高得多,但这对张译完全没有吸引力。
因为作为一个演员,他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张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演员而不是明星,他认为明星相较于演员来讲更具有商业价值,责任也更重,而这个属性不属于他。
而对于演员这个身份,张译看得更为清醒,他说自己是一个“见好就收”的人。
面对荣誉与掌声,他懂得知足,有“羞耻心”,所以在获得影帝之后才能说出自己不如于和伟这样自谦的话。
“谦虚使人进步”,也许大家觉得张译太过谦虚了,但张译并不是作秀,而是他真的明白今日的成绩来的有多难。
多少一夜爆红的明星因为忘记了初心,丢掉了“羞耻心”而跌下神坛。
对比之下张译的谦虚与谨慎并不过火,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
谦卑是张译身上一直带有的,2015年他曾凭借《亲爱的》摘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他也一直表示自己只是运气好,捡了一个漏。
这种低姿态让他对于奖项也没有太过于看重,对于张译来说,提名就已经是一个最好的认可了。
张译一直在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没有骆玉珠就没有陈江河”。
拿到影帝之后最感谢的是张艺谋,其次才是自己的热爱与坚持。
多年的打拼和获得的成就并没有让张译迷失自己,而是更清楚了自己要做的事。
“羞耻心”让张译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作品,得失并不重要。
现在很多演员好像从不关心作品质量,对于观众的评价也是一笑了之或者找理由反驳,并不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对于张译而已作品每一次上映都让他感到焦虑,这是对他几个月工作的检验,他没办法放松。
在《一秒钟》上映时大家都在讨论张译为什么不火,对这个问题张译是怎么回答的呢?
张译表示并没有所谓的火不火,你看到的火只是自己的电影凑巧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上映了,这与作品的质量无关。
可以看出从头至尾,张译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演戏,怎么把戏演好才是张译心中永恒的课题。
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风雨,所以才会更为别人着想。
在颁奖典礼或者红毯上,他似乎总是扮演着那个“工作人员”的角色,为大家递话筒、排位置。
在合影时,他会为了让年轻的面孔有更多被别人看见的机会,而主动让出C位。
角色张译演绎过很多,也做到了“千人千面”灵活而又纯熟的表演。
但在做人上,保有“羞耻心”是他一以贯之的品质。
他是不放弃的史今,是深情的陈江河,是英勇的张宪臣,未来他还可以是更多的人,但他从未忘记他是演员。
不忘初心,让自己尽可能的优秀,做一个让自己肯定的好演员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