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记“妈妈仇”!为何爸爸吼娃不在意,妈妈说两句就记仇了?

2022-06-15     孕育岛

原标题:孩子只记“妈妈仇”!为何爸爸吼娃不在意,妈妈说两句就记仇了?

在有孩子的初期,每对父母都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妈妈/好爸爸,对待孩子不吼不叫,以理服人。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养育后,相信没有人会坚持这样的想法。

因为孩子总是在挑战父母的底线,而有时候父母控制不住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即使事后父母也会自责,但仍然避免不了孩子有时候就“记仇”了。

爸爸批评转身就忘,妈妈说两句却“记仇”

朋友最近和我吐槽:自己家孩子这几天和自己闹别扭了,甚至还“记仇”了。我不禁笑着调侃道:年纪不大,懂什么叫“记仇”吗?

原来,这几天朋友在工作上比较不顺心,回到家再遇上孩子调皮捣蛋,瞬间心情就烦躁到极点,于是便对孩子发了脾气。虽然最后也后悔,但生气的时候仍然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在对孩子发过几次脾气之后,朋友发现:孩子似乎和自己不亲近了?反而去和爸爸好了。不过爸爸有时候也会批评女儿两句,但女儿却丝毫没在意,似乎转身就忘了。

朋友想不明白,怎么自己吼孩子就被记仇了,而爸爸却没事呢?

被爸爸和妈妈批评,孩子为何只记“妈妈仇”?

和爸爸相处比较随意

不得不承认,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爸爸永远都是在充当“老好人”的角色,像被妈妈批评时,爸爸会上来打圆场;尤其是那些“女儿奴”爸爸,即使是板着脸,孩子也不会过于害怕

这样随意的相处方式,让孩子即使被爸爸批评,也完全不当回事,自然就不会记仇;相反妈妈总是忍不住地训斥, 自然会给孩子惶恐不安的感觉。

妈妈更愿意“唠叨”

在育儿这件事上,妈妈往往是负责更多的那个人,对于孩子的琐事也比较爱唠叨。很多孩子对妈妈唠叨这一行为尤其反感,在心里或多或少也会对妈妈心生不满。

这几种情况下,孩子也容易记“妈妈仇”

从小被寄养在外面的孩子

在过去的年代,孩子被寄养在亲戚家里是常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孩子不能长时间跟在父母身边长大,虽然这样的决定是爸爸和妈妈共同决定的,但在孩子心里,其实往往偏向更“仇恨”妈妈一些。

身边朋友小媛就是一个例子,小媛在1岁的时候就被送到舅舅家里,而父母又很快生下了弟弟,小媛对于妈妈几乎没有感情,甚至还有一些“恨意”。

而相比之下,对于爸爸却没有这么大的情绪,主要就是因为小时候缺乏母亲的疼爱,长大后自然也对妈妈爱不起来。

经常被妈妈随意侮辱的孩子

还有一种妈妈,对于孩子报以满心的期望,但有时候期望越多,失望越大。当孩子做不好后,妈妈就习惯恶语相向,甚至用不堪的言语辱骂。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是一样的人,经常这样侮辱孩子的妈妈,孩子又怎么还会喜欢呢?

经常被妈妈发脾气的孩子

脾气暴躁的妈妈,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一团阴影,如果自己也继承了妈妈的坏脾气,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那么孩子对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会感到“怨恨”,而妈妈自然也成为了让孩子记仇的那个人。

如何让孩子“不记仇”,和妈妈更友好地相处?

生活中,孩子对妈妈的感情分为两种:一种是很爱妈妈,另一种则是很讨厌妈妈;不同于爸爸对孩子比较含蓄的爱,妈妈的爱往往表现得既直白又明显,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

如果妈妈的爱意是孩子需要的,那么孩子也会给妈妈回应;但如果妈妈给孩子的爱并不是孩子需要的,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妈妈, 甚至还会“记恨”。

其实,作为妈妈,如果想要孩子不记恨自己,还能给自己回应同等的爱意,那么就要学会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爱孩子,而不是自以为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爱。

这样不尊重孩子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压力,只有尊重孩子的意愿,才能得到孩子的喜爱。

小岛想说:

虽然有时候看上去,孩子和妈妈不亲近了,不过在自己需要安慰的时候,孩子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妈妈,所以说,孩子对妈妈的感情,终究还是“爱之深,责之切”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eec043e3a40f3ce46dab7742d96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