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人比起来,你根本不会亲嘴

2022-06-10     壹读

原标题:和古人比起来,你根本不会亲嘴

没学过房中术的壹读君 丨 彤 子

最近热播的古装连续剧《梦华录》,因吻戏频繁嗨翻全网。

不是所有观众都爱看吻戏,比如一看吻戏就“口渴”的家长朋友们。据说有些家长还对该片进行了投诉……

对吻戏有意见的不止家长们,还有网友表示: 古装剧不宜激情。

古装剧为何不宜激情?因为像“接吻”这种激情戏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那么中国古人会接吻吗?

网友们围绕古人接吻的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有人认为,古人只是“古”,但还是人,有欲望就会接吻;有人认为,古人应该不会接吻,而是直奔主题……

所以中国古人到底接不接吻?

中国古代的接吻高手

关于中国古人接不接吻这件事,只要有一位古人做过,我们就要承认中国古人也接吻的事实,况且中国古时候接吻者不止一人。

中国古代汉族的礼仪、习俗极保守,在清朝时,连满族原有的“抱腰接面”礼,都被当做“蛮俗”废止,更别提接吻了。

但是,部分古人私底下却十分开放,还研究出了中国古代性科学这门“独立学科”—— 房中术

“房中术”是一门包含性常识、性技巧、性功能障碍治疗及受孕原理的“综合学科”,主要“教材”包括《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玉房秘诀》等,“房中术”的目的不是为了生孩子、找乐子,而是一种严肃的 养生方式。

而在“房中术”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接吻的插图。

这个马赛克不是壹读君打的

这种边接吻边“鼓掌”的姿势,不是为了丰富“房中术”的招式数量,而是为了达到养生目的。

中国古代性科学认为通过“鼓掌”,可以实现采阴补阳的功效。在《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中有“三峰大药”之说,这第一味“大药”名为 玉液,就是女子的唾液,男子通过舌头获取玉液可 补气血

上曰红莲峰,药名玉泉,又曰玉液,曰醴泉,在女子舌下两窍中出。其色碧,为唾之精。男子以舌舔之,其泉涌出华池,师之咽下重楼,纳干丹田。能灌溉五藏,左填玄关,右补丹田,生气生血也。

上曰红莲峰,药名玉泉,又曰玉液,曰醴泉,在女子舌下两窍中出。其色碧,为唾之精。男子以舌舔之,其泉涌出华池,师之咽下重楼,纳干丹田。能灌溉五藏,左填玄关,右补丹田,生气生血也。

而通过舌头吸对方口水的行为,也就等同于接吻,甚至超越当代的法式深吻。

看什么看!没见过养生啊?

既然中国古人这么会“养生式接吻”,为什么学术界还把接吻定义为西方文化?

推来推去的外来词语

其实学术界不止把接吻定义为西方文化,还把“接吻”这个词定义为“外来词”。

民国时期,中国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 周作人先生就曾提出: 中国古典汉语体系中并不存在“接吻”一词,该“外来词”的出现主要受到近代日语的影响,是源于日文的借词。

这个说法受到很多学者认同,然而沈国威老师曾对这一观点提出过质疑。

更有日本学者通过对中日两国文本资料的广泛考察后,发现“接吻”一词在中国文献中最早出现于乾隆四十二年的《西域闻见录》,得出中国的“接吻”比日文早了近半个世纪,并表示: 不!“接吻”一词是我们从中国引进的“外来词”。

《西域闻见录》目录

这位日本学者说对了一半,现在中国学术界已经承认“接吻”一词是从我国输出,但《西域闻见录》并不是“接吻”一词的最早出处,而是目前所知最早记录西方“接吻礼”的书籍:

见亲友宾客,无跪拜揖让之仪,惟接吻以为礼。——《西域闻见录》

见亲友宾客,无跪拜揖让之仪,惟接吻以为礼。——《西域闻见录》

而元朝诗人舒頔所著的《贞素斋集·交山记》中,就有“将山交颈 接吻而有情爱乎”的内容,是目前已知的“接吻”一词最早出处。

问世间何为恐怖?看文章标点全无!

温馨提示:

在大量明清文献中有“阁道相属,连蔓接吻”类的表述,此处的“接”还是“连接”,但 “吻”却指古建筑屋脊两端的神兽 “吻兽”。因此,该“接吻”是表 状态的动宾短语,而非动词kiss。

既然“接吻”在中国古已有之,为啥在古籍中很少见到“接吻”一词?

藏匿古籍的接吻马甲

“接吻”不仅在中国古代的社会行为中隐身,在古籍中也玩起“隐姓埋名”的勾当。

传统汉语中几乎见不到“接吻”这个词,这导致很多人认为“接吻”行为在中国古代不存在,其实“接吻”在古籍中有很多马甲。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个 “吃胭脂”的坏毛病,连姑娘嘴上的胭脂都不放过。

袭人道:“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袭人道:“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不管贾宝玉的重点是胭脂还是姑娘的嘴,“吃胭脂”这个行为已经构成“接吻”的事实,所以“吃胭脂”就是“接吻”的马甲。

唐朝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中,用 “呜口嗍舌”作为“接吻”的马甲。

在张鷟所著的唐代传奇小说《游仙窟》中,有一段下官与十娘的 “口子”之争,而“得口子”、“输口子”描写的就是两人调情时“接吻”的情景。

十娘失声成笑,婉转入怀中。当时腹里癫狂,心中沸乱。又咏曰:“腰支一遇勒,心中百处伤。若为 得口子,余事不承望。”

十娘嗔咏曰:“手子从君把,腰支亦任回。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

十娘曰:“虽作拒张,又不免 输他口子。”

口子郁郁,鼻似薰穿,舌子芬芳,颊疑钻破。

十娘失声成笑,婉转入怀中。当时腹里癫狂,心中沸乱。又咏曰:“腰支一遇勒,心中百处伤。若为 得口子,余事不承望。”

十娘嗔咏曰:“手子从君把,腰支亦任回。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

十娘曰:“虽作拒张,又不免 输他口子。”

口子郁郁,鼻似薰穿,舌子芬芳,颊疑钻破。

有学者统计,古汉语中“接吻”的马甲还包括“衔口吮舌”“接唇”“亲嘴”“做嘴儿”“香嘴”“乖乖”等,且 “接唇”“亲嘴”常用于描述男女奸情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确实“接吻”,只是将 行为描述都藏得过于严实,且对西方的“接吻礼”极为排斥。

当年清朝翻译官张德彝游历欧洲时,就被当地的“接吻礼”搞到崩溃,和朋友在德国逛街时,差点被德国男子“强吻”,张德彝用雨伞将德国男子打跑,然后天天写日记骂“接吻礼”。毕竟,当地的路人和巡捕都不理会他的求助。

毕竟,在西方人看来不过是打招呼的“接吻”,没什么值得帮助的。但对张德彝来说,“接吻”是“玉露”不保的大事!

参考资料:

[1]贾钦涵. 西方接吻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受容与变迁[J]. 学术月刊, 2019, 51(6):27.

[2]佚名. 我吻故我在——读《接吻的历史》[J]. 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2012(4):1.

点击图片阅读 | 刘亦菲和陈晓,这两颗完美的头

点击图片阅读 | 这可能是《梦华录》最大的bug了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eb94d1d1ee1f3f28155dc3f20cb0a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