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1首飞前,中国先准备好克星,外观看着简陋,却是十足黑科技

2022-08-18   佐罗军事

原标题:B-21首飞前,中国先准备好克星,外观看着简陋,却是十足黑科技

B-21首飞前,中国先准备好克星,外观看着简陋,却是十足黑科技

赶在美国B-21隐身轰炸机首飞前,中国新型米波反隐身雷达设计概念曝光,体积小巧宛如屋顶的晾衣杆。而就是这么一款外观朴实无华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雷达,却是有可能改变未来空战隐身战机生存环境的“黑科技”。

近日,中国《现代雷达》期刊刊载了一篇论文引起了海内外各国雷达专家与军事专家的重视。在这篇名为《分布式米波雷达试验系统设计与实测结果分析》的论文中,国内雷达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米波雷达设计概念,将雷达一分为二,分散布置,以较低的雷达体积实现大型米波雷达才有的探测性能。

从论文配套的雷达照片中可以看出,该雷达体积确实很小,在配合屋顶背景的情况下甚至容易被误认成没有安装完成的太阳能板或是晾衣架,与常见的米波雷达相比外形差距巨大。当然,外形的因素可能与现阶段这款雷达仍处于样机开发阶段密不可分。

图注:新型雷达的照片,可以看出来非常小

但即便如此,这块“简陋”的雷达依旧引起各国军事观察家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的出现很可能将改变未来战争中隐身战机的生存环境。

众所周知隐身战机之所以能够“隐身”,是因为战机的机体外形与特制的雷达波吸收材料能够有效降低雷达回波。由于雷达发射的探测波绝大多数要么被隐身战机的涂层吸收掉了,要么就是被独特的外形反射到了其他方向,雷达只能接收到极少的回波,还往往会被系统自动当做杂波过滤掉,最终导致雷达无法探测到隐身战机。

这其中,靠吸收雷达波来实现隐身的技术也是有极限的,那就是机体只能针对特定波段的雷达波进行吸波设计,无法做到对全波段雷达进行隐身。

由于米波在这些隐身战机无法有效反制的雷达波段中,表现的效果最高、探测距离最远,所以米波雷达也被称为“反隐身雷达”,是反制隐身战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不过有优势就有劣势,米波雷达最大的问题在于体积大、机动性差。因为雷达的波长与天线长度成正比,波长越长,天线也就越长。米波雷达作为低频雷达的一种,天线自然也非常“高大威猛”。同时米波雷达的精度误差也相对较大,无法作为火控雷达引导导弹攻击。

图注:俄罗斯的RLM-M米波雷达,可以看出来雷达体积非常大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米波雷达都只能作为固定预警雷达来使用,往往是敌人第一波重点攻击的目标,战场生存性与隐蔽性极差。

图注:中国的YLC-8B雷达,具有反隐身能力,但需要固定布置

例如中国出口到叙利亚的JY-27三坐标远程预警雷达就是一种米波反隐身雷达,能够在上百公里的距离上发现以色列的F-35隐身战斗机。然而由于该雷达需要布置在固定阵地上,最终在2019年被以色列空军的F-35先发制人给炸毁了。

图注:中国出口叙利亚的JY-27三坐标远程预警雷达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空军在宣传B-21时也表示B-21并不惧怕反隐身雷达,反而能够占据先手优势摧毁掉这些“眼睛”。可以说,以现在的雷达技术想要发现隐身战机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安全的发现隐身战机并引导反击。

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新体制反隐身雷达会受到重视的原因,因为如果能够将雷达天线做的足够小,就能够塞到车里进行战术机动,哪怕需要同时布置两台雷达天线才能发挥作用,那也比待着不动只能挨炸要好太多。

图注:中国的YLC-8E反隐身雷达,体型还是太大,难以机动

而且这款新型雷达还能进一步解决米波雷达精度差的问题,将极大地改善雷达引导己方战机反击敌方隐身战机的效率。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该型雷达能够在B-21首飞前完成概念测试,实现大规模装备,那等到B-21服役的时候,天空可就不再是隐身战机能够随意飞行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