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成人该看的动画片

2022-09-27     电影派

原标题:这才是成人该看的动画片

雨夜。

一个醉酒的男人下了车。

踉踉跄跄、一步三晃地往家走。

推开门。

他开始不住地喘息、呕吐。

恶臭的呕吐物流了一地。

那里面是跳动的活鱼、乱爬的螃蟹、打火机......

奇怪吗?男人毫无察觉。

他瘫倒在椅子上,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

有什么“东西”推了推他。

他揉了揉眼,扭过头,定睛一看。

自己面前站着的......

居然是一只硕大的老鼠?!

救命!!!这是啥?

恐怖童谣?都市怪谈?惊悚动画?

不。

派爷必须告诉你,这是现实题材——

癔症

以上这个片段。

来自B站“胶囊计划”的第二部动画短片《癔症》。

剧情,相当简单:

喝醉酒的男人回到家,惊愕地发现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只老鼠。

再往后的发展就不难猜了。

无非是抓老鼠、打老鼠,或者......杀老鼠

所以面对小老鼠。

他拿起扫把打,用水瓶砸。

顺手抄起一个脸盆,将小老鼠死死扣在下面

看着老鼠不停挣扎,还要拿起旁边的箱子压上,确保它逃无可逃。

面对大老鼠。

他掐住它的脖子,踹它、打它。

当着小老鼠的面,像拖死尸一样,把大老鼠锁进卫生间

这场“战斗”他大获全胜了?

但,你看。

大老鼠身上穿着粉色的围裙

小老鼠脚上穿着蓝色的拖鞋

你看。

当他醉得不省人事的时候。

大老鼠在他身边,努力想把他扶起来

当他暴力伤害大老鼠的时候。

小老鼠在哀嚎求情,抱着他的腿无助地哭喊

你再看。

当男人闯进房间无差别攻击“它们”的时候。

从画面中传来的哪儿是老鼠的声音。

这分明是女人一声又一声的惨叫、和孩子上气不接下气的哭声

到这里,整个故事已经非常清晰。

醉酒男人打的不是“老鼠”,而是他最亲近的妻子、孩子。

动画的主题更是显而易见——家庭暴力

短短12分钟的动画。

没有一句对白,却看得派爷毛骨悚然。

不仅是因为沉重的主题,也是因为它极其巧妙的拍摄技法。

男人摔倒,那一瞬间犹如坠入水中的窒息感,让观众立刻身临其境。

男人进屋,房屋倒转。

既是模拟天旋地转的醉酒感觉

又是在暗示男人醉酒后大发雷霆,把房间砸得七零八落

还有开车门时,从车底望出去的低位视角;

每次睁眼后的POV镜头;

持续倾斜的楼梯间、房屋;

每一景,都在给人具象化的感官体验

男人眼中以老鼠形象出现的妻子和孩子。

是在面对体能差距时,妇女、儿童毫无还手之力的表现。

也能解读为在家暴案件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即许多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主妇难以奋起反抗、摆脱现状。

短片用“老鼠”设下悬念,从头到尾没有直接的打“人”镜头。

但仔细看,处处都是家暴的意象。

暴雨倾盆,喝醉的男人开着车,毫不留情地碾过带着花苞的蒲公英

家暴的主题,一开场就有暗示。

进入家门时,老旧的电视机里持续报道着家暴案件

“......提交的伤情照片和证物。”

“丁女士本以为自己的证据很充分,没想到法院......”

雷声过后,象征危险的红色蔓延。

此后这种颜色在男人的暴力行为下贯穿全片

雨过天晴时,只有满地狼藉的房间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到这里无论是拍摄技巧还是故事表达,《癔症》都已经做得相当完善。

画龙点睛的一笔,是一切被白光吞没后,渐渐浮现出的那行字:

“本片声音片段取材自真实录音。”

彼时女人的哭喊和绝望仿佛就在我们耳边,这句话的分量是巨大的。

所以派爷敢说,这是一部无限贴近现实主义的动画作品

很多时候说起动画,大家总会第一反应“那都是给小孩看的”。

先入为主地给动画片打上“幼稚”的标签。

但《癔症》的出现无疑是给这些刻板观念的一记重击。

“表现力好绝”、“带入感太强”是观看过程中弹幕最常刷屏的两句话。

“震撼”、“心痛”、“鸡皮疙瘩起来了”......

是无数人看完以后的第一反应。

作为现实题材动画,它用动画的形式,讨论沉重的社会话题。

短片里不管是用天旋地转的镜头运动模拟醉酒视角;

还是醉酒视角里将妻子孩子异化成老鼠的设定,都是巧妙且成熟的。

这是成人动画才会有的设计,也是成年人才能秒懂的故事。

事实上动画领域从来不缺优秀的创作者。

动画作品的创作也从未止步于子供向。

2017年《大护法》上映,在没有分级制度的情况下,率先自我分级。

影片中花生人的“同类互食”

不仅指的是花生人的“饲料”皆由他们孵化失败的同类幼崽而来。

也是每个花生人对同族的举报、揭发、屠杀。

花生人,一群有独立意识的智慧生物。

却因为独裁者的愚弄,甘愿戴上假眼睛、贴上假嘴巴,生怕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身上的黑蘑菇、开口说话的能力,明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东西。

这一切却因为“与众不同”,变成了花生人眼中最可怕的传染病。

观众对《大护法》的解读层出不穷,并且从未停止。

电影播出以来几乎每年都有B站UP主拆解、分析,一字一句地讲解企图扒开背后的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常看常新

2021年,B站9.8分的《时光代理人》横空出世。

从第一集女性遭遇的职场性骚扰;

第二集敬告大家不要忘记初心与梦想;

到后来直指2008年的“512大地震”

还原了那一年无数人在地震来临前最平凡的一天。

可能有人刚刚赢了篮球比赛;

可能有人鼓起勇气终于想跟初恋告白;

可能有人跟妈妈吵架后心心念念想着和解.......

随后,戛然而止。

这个悬念一压再压,最后迸发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每一集都有泪点,每一集都能让人代入现实。

一脸开心地点进来,泪流满面地退出去

但退出去不是结束,而是擦干眼泪后绞尽脑汁要把这个动画安利给全世界,形成二次破圈效果。

每一部,都是国产动画向前跨越的一步。

每一步,都在向我们证明动画作品绝不是只适合哄孩子的低幼内容

揭露人性的《大护法》;

直面国人伤痛的《时光代理人》;

还有今年以家暴为主题的《癔症》......

我们能看到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创作者正尝试做更风格化、实验性的表达。

他们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证明动画创作拥有无限可能的机会

只要提供渠道、抓住时机

你就不难发现他们在主流市场之外有着更多的“表达欲”。

比如B站这次的“胶囊计划”就给足了创作者发挥空间。

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极致”,一层层加码带给观众极致的情绪体验

所以在《癔症》里,你会看到硕大老鼠、红到诡异的色调、天旋地转的镜头和坠入深海的窒息感。

最大可能地调动我们的感官,以致于真相揭开时的刺痛、警醒才会更深刻。

《癔症》打破了大众对动画低幼向的认知。

故事内核、叙事节奏、镜头语言,巧妙且成熟。

用动画才能表现的超现实画面,讲完一个直击人心的现实故事,《癔症》做到了。

但B站的“胶囊计划”不止有《癔症》。

而是会有14支独具风格的专业团队进行5-15分钟的短片创作

每一部短片都必须精益求精。

因为他们并不着眼于当下的胜负,而是向前、再向前,以“登上世界舞台”为目标。

第一届“极致情绪”的主题,让题材千差万别、主旨各不相同的动画有了同台的机会。

比如以失去自我为代价换取金钱的《终极体验》

赛博朋克的道士vs醉生梦死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的受害者,是极致“幻”和“燃”的体现。

讲述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社会,机械少女拥有“人性”面临挣扎与选择的《界》

欲望不断膨胀下,少女成“神”后的肆意妄为。

以及醒悟的瞬间发现自己不过是被操控的傀儡,让人头皮发麻

探讨两性关系中由于过度的掌控欲带来自毁的《晴转多云,有时蝌蚪》

从一见钟情、初尝爱情的“喜”。

到亲手毁灭掉一切美好、从此成为陌路人时悔恨的“泪”

从这些优秀的、肆意展现才华的作品里,你可以窥见B站对于动画创作者们的关注。

从最开始扶持动画院校学生的小宇宙计划,到面对专业动画团队的胶囊计划

B站始终在挖掘更多新鲜的动画内容。

并且试图抛开了主流路径,尝试更多动画表达。

胶囊计划的动画作品里,“刺、欲、喜、幻、麻、泪、燃”,7种情绪胶囊,两两组合。

碰撞、交织,带动了更多题材丰富的类型动画的出现。

创作者们用一个又一个开脑洞的设定,讲出了触摸社会现实的故事。

把观众的情绪一次次推向高潮,带来视听盛宴。

成人动画的高口碑也足以说明。

动画创作可以兼具现实的沉重感与超现实的想象力,进行更深刻、严肃的表达。

动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它的解法不止是有“哄孩子”一种。

属于成年人的动画,未来也是一片蓝海。

只要给这些动画团队机会、给他们曝光的渠道。

他们可以被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也可以变成揭露现实的利刃。

还可以让我们从每部作品的未尽之言里咂摸出自己的人生。

显然,动画作品能带来的惊喜,远超我们的想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cdef6563a817fe1bf3da2ce13d1a4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