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粉2元、煎蛋1元,南宁这对老夫妇开小吃店11年不涨价
2023-11-02 02:06·南国早报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梁雅佳 陈溯/文 尹世斌/图
通讯员:唐杰婧
南宁市长堽路六里是一条断头路,这条小巷里有一家餐饮店,红色的餐车和遮阳伞格外显眼。近日,它凭借亲民的价格吸引了网友的关注:炒粉、炒面只卖2元,煎蛋、扣肉、香肠等配菜只要1元,并且开店11年来价格不变。对此,不少网友感到好奇。11月1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探访。
炒粉炒面2元
多年未曾涨价
这家小店只有10平方米大小,简易的制作间,高压锅里是提前炒好的一大锅炒粉。在店门口,一把红色大伞撑在餐车上,餐车上盛放着制作好的食材,顾客一到,即可马上装盒。餐车前醒目的价格牌,上面标着“粽子2.5元、糍粑1.5元、凉粽1元、炒粉炒面2元”等。
餐饮店位于南宁市十九中旁,价格比较亲民。
10月29日上午,陈芳在小店里制作炒粉。
店铺的经营者是一对70岁的老夫妻。妻子陈芳说,他们在此开店已有11年,售卖的食品一直没涨价。
“老板,还有炒粉吗?”“阿姨,我的糯米饭加扣肉,再要一点扣肉汁。”记者留意到,来这里的食客大多购买粉或者面,素制的粉面,用酱油翻炒而成,配上酸菜粒,塞满快餐盒,售价2元。
一份炒面(2元),加菜火腿肠(1元)和腊肠(1元),满满的一盒仅仅花费4元钱。
正值中午放学时间,不时有附近的学生、市民来购买午餐。一名40多岁的男子告诉记者,他在附近住了4年,平时不想做饭,就在这家店解决,一份炒面加煎蛋、腊肠、扣肉,只花5元钱,他觉得很实惠。
10月28日,许多顾客慕名来小店购买餐食。
两名年轻人来店打卡,称自己在网上看到这家小店,前来看看是否真的如此便宜,尝尝食物是否好吃。
邻里互帮互助
传递小巷温度
陈芳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曾从事餐饮工作,有一手好厨艺。平时,两人每天早上6时许就开始蒸煮50斤糯米饭,中午开始炒粉和面,一般到晚上八九时才结束营业。
价格为何多年不涨?陈芳解释说,铺面的房租200元/月,因为小巷是断头路,生意不好做,房东也理解,从未涨过租金,而食材是夫妻俩从市场购买、自己加工,酸菜也是自己腌的,卖不掉的就会倒掉或送人。
陈芳还说,邻居见他们年纪大了仍在做事都很照顾,“小店的桌子、凳子都是别人送的”。
10月29日上午,陈芳在摊位忙碌。
旁边修车店的老板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此开店已有20年,整条街的铺租都是几百元至一千元,从未涨过。看老人家辛苦,邻里平时会帮他们干重活,还会拿菜去老人店里烹饪,再招呼街坊来吃,大家其乐融融。
邻里的互助,让两名老人在此顺利经营小店,而二老也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去年,有一名40多岁的女子,看上去穿着整洁,但她跟我说身上没钱了,太饿了,问我能否给点吃的,我就给她打了一份粉。”陈芳说,别人肯定是有困难才开口,能帮就帮。
一名在附近学校读书的学生称,平时来买吃的,二老顾及学生们在长身体,就会多给些量。
只要身体允许
会继续开下去
“小巷里大多是进城务工租客,或城中村居民、附近学生,价格这么低,一是觉得大家赚钱不容易,二是薄利多销,每种食品一份利润约1元钱,基本都能卖完,每天能挣一两百元就足够了。”陈芳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年纪大了,只是赚点生活费有个活干,多年来,他们抱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就没有涨价。
如今,这家小店不仅成为了附近居民和学生们的日常“食堂”,也吸引了网络达人来打卡。“这段时间好多人来光顾,吃完还把视频发到网上去,火了!”旁边理疗店铺的老板娘告诉记者。
陈芳说,网络的传播确实给餐饮小店带来了一些新顾客,但他们做不了更多食品,每天基本上还是做原来的量,卖完就收摊。二老表示,只要身体健康,小店会继续开下去,不会轻易涨价。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赵敏 戴昕明
校对:麦雪莉
责编:杨波
审核:王冲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