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房改浪潮涌起,国内楼市便踏上了一条波澜壮阔的上涨征途,其间几无喘息之机,稳健的回调似乎成了遥远的传说。全国房价的画卷缓缓展开,从最初的温柔笔触——均价两千元每平米,到后来的浓墨重彩,巅峰时触及一万一平米的辉煌,涨幅之巨,令人咋舌,平均而言,已是昔日五倍有余。而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如同搭乘了火箭,涨幅直逼二十倍,让早期勇敢入市的智者,不仅超越了通胀的桎梏,更步入了财务自由的殿堂,成为人生棋局中的大赢家。
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起,楼市风云突变,步入了漫长的调整期。这场调整,起初是二三线城市的低吟浅唱,如郑州、石家庄、天津等地楼市渐显疲态,继而环京楼市也未能幸免。时间的车轮驶入2023年,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璀璨明珠,也未能抵挡住下行的趋势,以上海为例,其市中心的房价已从云端跌落,跌幅之大,三至四成之间,令人唏嘘。
为稳楼市于风雨飘摇之中,政府频出救市奇招,限购限贷之锁,在除一线及少数二线城市外的广袤土地上逐一解锁。银行亦不甘落后,房贷利率自高位的5.8%轻盈滑落至3.2%,首付门槛更是温柔降至两成,力图以政策之暖,唤醒刚需购房者的沉睡之心。
面对楼市未来的迷雾重重,网民们纷纷猜测:至2030年,今日价值两百万的房产,又将何去何从?专家之声纷至沓来,普遍认为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或继续探底,而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或能寻得一丝企稳的曙光。三四线之城,房价泡沫本就轻盈,下跌之路或显平缓;而一线之贵,泡沫厚重,调整之路必将是漫长且深刻的。
王健林与曹德旺,两位商界巨擘,亦对楼市未来投下了他们的目光。王健林曾言,全球鲜有房地产市场能繁荣逾半世纪,二十余年已是极限。自1998年至2021年,中国楼市已狂奔二十三年,繁华落尽,调整之期已至,房价缩水,恐难避免。曹德旺则更为直白,断言未来房价将日益亲民,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已成过往云烟。他建议,若为改善居住条件,不妨静待时机,待泡沫散尽,购房成本自会更为亲民。
两位大佬的共识,无疑为楼市未来蒙上了一层理性的阴霾。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楼市调整大势已定,外力难阻。一线城市的房价松动,标志着调整已进入深水区,未来之路,或将更为崎岖。其二,疫情三年,经济受挫,百姓收入不稳,高房价已成负担。理性购房之风渐起,楼市回归价值本源,势在必行。其三,保障房的大量入市,将为楼市注入一股清流,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投资炒房者终将退场,房价下行,已成定局。
因此,展望2030年,那价值两百万的房产,或许已不再是今日的辉煌,价格缩水,成交艰难,或将成为新的常态。而这一切,都是市场规律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c745759ce2b9c1bbfdc7b8bd55390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