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热议:中国首艘核动力集装箱船问世,为核动力航母做铺垫?

2023-12-13     军武次位面

原标题:军迷热议:中国首艘核动力集装箱船问世,为核动力航母做铺垫?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12月5日,江南造船集团公布核动力集装箱船舶设计的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核动力”的字眼加上造船厂此前承建一系列军用船舶,甚至包括最新福建舰的现实,让人不由自主地往“核动力航母”上联想。事实上,这种联想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核动力集装箱船舶一夜之间饱受关注

上世纪50年代核动力军舰开始成为现实,一路发展至今已经演变出核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战舰两条技术路线。其中核潜艇已然成为大国标配,全球林林总总不下10多个型号,像英法更是放弃了其他核武投射方式,专注于战略核潜艇的使用。相比之下,核动力水面战舰的应用要窄很多,严格来说,当下全球仅有四款还在现役:美制“福特”、“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法制“戴高乐”级航母,苏制“基洛夫”级巡洋舰,并且后两者都只有一艘。核动力水面战舰生存的如此艰难,原因在于其超高的使用成本,和有限回报之间的不对等。举个例子,美国海军在上世纪曾短暂发展过几款核动力巡洋舰,并在1964年出动三艘军舰组成全核舰队,一时间震动全球,但美军之后并没有大规模量产核动力巡洋舰,仅有的几艘也均在冷战结束后退役。

当年震动全球的全核舰队

究其原因,则是核动力巡洋舰建造成本太高,使用成本也很惊人。世人皆知美军“长滩”号追随“企业”号航母全球航行炫耀武力,但很少有人知道,这艘排水量不到两万吨的巡洋舰,实际造价高达3.3亿美元,而当时8万吨“小鹰”级航母的建造成本不过2.7亿美元,核动力巡洋舰的离谱可见一斑。因此,美国海军后面建造的核动力巡洋舰吨位越来越小,甚至低到不足万吨,但最终也没有真成规模。与此同时,苏联以核动力破冰船起家,最终推出了著名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这款2.5万吨巨舰的建造成本不详,但一般认为高于6万吨级的“第比利斯”级航母(即现在的“库兹涅佐夫”级)。更关键的是,多年来潜艇用、民用核反应堆的发展,并没有为“基洛夫”提供可靠的动力系统,以至于苏联海军还为其搭载了一套常规动力作为保险。

“基洛夫”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根独苗“彼得大帝”号

总的来说,核动力巡洋舰是一条并不好走的技术路线,它造价奇高,使用也不灵活,美军将其视为炫耀武力、和苏联军备竞赛的验证舰,而苏联则因为国情特殊,授予其特殊的作战使命。有意思的是,这些缺点在核动力航母上却截然不同。美军“尼米兹”级10万余吨的排水量,平均了核动力装置带来的高昂造价,节节攀升的油价,也使得其经济性大为好转。美军核动力航母数十年的耀武扬威,更是让核动力航母代表先进的理念深入人心。国产福建舰排水量逾8万吨,但海军肯定不可能终止于这个吨位,10万吨已经被证明是当下技术条件,各方面最均衡的大吨位航母排水量。究竟是继续沿用常规动力,还是从头开始,发展水面核动力路线,这是个问题。

美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表现确实不俗

国内两艘滑跃航母使用的都是蒸汽动力,“烧锅炉”听起来是个落后的做法,但美军核动力航母其实也是在烧锅炉,只不过燃料不同罢了。从出动率来说,核动力响应速度快,能够以小时为单位从港口出海,这是常规动力做不到的。不过,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到一年,甚至是十年,核动力出航时间又明显低于常规动力。进一步细分到甲板作业安全、燃油空间等领域,双方也是各有特色。概括性的来说,核动力航母综合性能还是要高一些,属于真正的高精尖,而常规动力要差一些,但胜在简单可靠,并且经济上其实是有优势的。国内现阶段在核动力水面舰艇领域的积累很少,就连核潜艇的发展也不是很理想,仓促上马核动力巡洋舰的概率很低,短期内接连建造常规动力航母,以扩充航母队伍是很合理的选择。

山东舰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出动效率

而从长久来看,核动力水面舰艇又是无法舍弃的存在,即使短时间内不能建造,也必须开始着手积累经验,避免在需要的时候无技术可用的尴尬。举个例子,美军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事故连连,现在已经停飞,国内短时间是没有兴趣跟这个风的。但倾转旋翼机的理论性能确实很出色,未来完全有取代重型直升机的潜力。因此,国内的最终做法是,发展国产倾转旋翼机验证机ZN-1作为技术储备,一旦到了科技真的满足实用需求的阶段,能马上拿出来改进、量产,反之,则小规模投入保证技术不断代就行。核动力航母其实是一样的,国内短期内不太可能开工建造,但技术积累必须开始做起来,像“基洛夫”那种搭载两套动力系统的做法,国内是不能接受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c6a1c3ebf6df714c0e661fb92788b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