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纱线网,天天有分享,欢迎收看《老王漫谈》。
《老王漫谈》第181期
中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一感觉是诧异!难道我们国家还没有建成统一的市场吗?
认真学习思考之后,觉得这个话题,极具深意。谈点个人浅见,欢迎交流讨论。
一、现象
仔细想一想,确实能找到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显示我们离真正的统一大市场是有距离的。
1、比如,某省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在省内对产业链进行补链和强链的工作。
很显然,这种产业布局并不是站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度来进行规划的。造成的后果极有可能是省与省之间的重复投资。当年用宝贵的外资引进彩电、冰箱、汽车生产线,造成的浪费极其惊人,成为严重的历史教训。未来是否会有芯片、超导、硅谷等更大更高端的类似现象?
2021年,湖北省十一项大型芯片项目开工
2、又比如,莱赛尔纤维因为其绿色环保、性能优异、价格适中被视为未来最有前景的纺织纤维。
因此,投资莱赛尔纤维生产项目成为大热门。各地政府纷纷立项,并在土地指标、财政补贴、电力供应、人力政策、银行贷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规划中的莱赛尔纤维产能总计超过100万吨!如果真的全部投产,将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
如果从一个县市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培育一个好项目,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动机无可非议。但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要求看,这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3、还比如,全国目前有超过1亿纱锭的纺纱规模。总体上产能过剩的状况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产生这个状况的历史原因是,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开始,不管是否具备竞争优势,全国几乎县县都上棉纺厂。回顾这段历史,当年以县财政投入为主的国营棉纺厂,大部分都因为效益低下,亏损严重,或被出售兼并或被关停转产。尽管目前我们的棉纺产业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当年那种惨烈的“优胜劣汰”仍然难以令人释然。
1998年上海敲响了全国纺纱压锭的第一锤
4、再比如,某个企业因为经济纠纷打官司,法官在判决的前一天接到县委书记指示,要尽可能照顾当地企业。
县委书记的要求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考虑的是当时的税收贡献、GDP考核、就业保障,但却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很有可能带来逆淘汰的不良结果。
5、其他还有像:
各地层层设置障碍导致物流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政府采购过程当中设置优先保护本地企业的先决条件;劳动力、人才由于户籍制度的因素不能在全国范围之内充分自由地流动;用超级优惠政策非理性招商引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归纳起来,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各地政府站在自身利益角度发展经济,形成了区域之间的市场壁垒,造成效率下降、资源浪费。
二、变化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保持连续多年高速发展的奇迹,著名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揭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县域经济之间展开充分的竞争。
一个县可以看成一个超大的公司,县委书记几乎就相当于公司董事长,县长是总经理。
每个县每个市每个地区都各显神通,大展身手,激活了整个中国经济。加上正好遇上加入世贸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但是,区域之间的“篱笆”也因此而形成。
而形势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两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导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变得非常紧迫。
一是内循环,二是共同富裕。
而目前的现状是,内循环不能畅通,反而还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内卷!缺乏高度的规划则导致恶性竞争,强者通吃,弱者出局,共同富裕越来越困难。
三、未来
未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应该是“有破有立”。
破的是,过去看似合理,但在新的形势之下已经成为“经济篱笆”的各种不合理的体制制度和做法。
立的是,站在全国一盘棋高度的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吴敬琏所说的“市场经济2.0版本”。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伤筋动骨的改革!
可能出现的变化将会对包括纺织在内的各产业带来极大冲击和影响。
1、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分工变化。
中央层面的权力会更加集中,地方政府的资源调配权力会削弱。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具有战略地位的重大项目将由中央决定。
交通运输、司法、金融、工商管理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条条管理职能会进一步体现中央意志而减少地方色彩。
或许未来的纺织协会会重新回到纺织工业部体制。
2、贫困边远地区的投资会大幅增加。
基于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的大规模纺纱企业将更多地出现在有原料、土地、能源、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这既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合理产业布局的需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讲,目前新疆大规模投资建设纺织产业是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的。如果新疆纺织板块从政策洼地发展成为产业高地,那么在未来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就会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3、一厂一品模式。
未来大量沿海中小纺织企业的出路在于,在各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很多工厂规模不大,或许只生产某一类品种甚至只有一个品种,但是因为他面对的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细分领域里面有足够的比较优势,可以充分享受14亿人口大市场的规模红利,发展空间仍然是极大的。
4、国家级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大数据中心、要素交易市场,都是未来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所必须的。
中国纱线网制作的2018年全国纱线产量分布图
全国究竟有多少纱锭?多少布机?主要品种的产能产量?产业分布地图?都将能做到精确掌控。同时关键的产业数据应确保掌握在国家层面而不是由资本来左右。
5、大宗物资的国际采购价格趋于合理。
如果拥有超大统一市场的购买力,中国理所当然是世界头号大买家,未来在棉花、煤炭、铁矿等大宗物资的采购方面,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四、挑战
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这不是要回到过去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了吗?又要开始“跑部钱进”了?贫穷落后的地方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经济水平不就更落后了吗?人才和资源流失不就更严重了吗?
老王认为,要保证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在统一规划之下,坚持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体。
首先,中央需要加强的是战略规划、统一协调能力,资源配置的权力继续留给市场。这有点像日本的通产省发挥的作用。“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其次,国家财政用于战略物资的采购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统一规划之下,在关键要素市场之外,仍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以保障市场活力和资源的配置效率。
带来的挑战是中央的产业规划和协调能力必须是高水平的、科学的、精准的。
由于水平有限,以上一些浅显的想法或许是有很多错误的,欢迎同仁在评论区拍砖。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中国纱线网公众号后台
回复“老王漫谈”,获取《老王漫谈》合集
- 关于老王漫谈 -
《老王漫谈》是中国纱线网重磅打造的栏目,中国纱线网总编王果刚用三十余年的纺织从业经验,全球实地考察的感悟评论纺织天下事,探讨行业新趋势,是从业者了解纺织行业的重要窗口。
高手在民间,评论出真知,诚邀您在文末留言,您的反馈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我们也会及时回应相关评论。行业最近在关注什么?您想听到哪个话题?欢迎大家为老王提供建议,直接在文末留言即可,采纳即可获得丰富奖品~
“今日话题”
您觉得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利弊有哪些?请大家留言评论~
在文末留言评论,我们将选出3位幸运读者送出微信红包~
更多纺织行业新闻,请点击下方关注“中国纱线网”公众号,有粉丝说看不到我们最新发布的新闻,那是因为公众号改变了推荐规则,只要您将我们设为星标,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