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3大经典步枪:第1款被使用了半个世纪,是战争上的传奇

2023-09-25   洞察军事

原标题:抗战3大经典步枪:第1款被使用了半个世纪,是战争上的传奇

我们都知道,打仗要有武器,它是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但并不是最终因素。比如抗战14年,尽管日军军备先进且精良,部队中飞机大炮坦克是标配,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很多时候,士兵还要拿着大刀和日军拼杀。而每个士兵平均也只有5发子弹,每5人才分配到一把手动步枪,足见双方军火上的差距悬殊了。很多人好奇,抗战时,我军使用最多、最经典的武器是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第一把:汉阳造。被誉为“中华第一枪”,俗称“老套筒”,生产数量超百万支。在14年的抗战中,我军使用最久、装备数量最多的枪械就是汉阳造步枪。该枪的原型是的德国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从1896年生产线引入中国,被使用了半个多世纪,一直到抗美援朝时期还在服役。抗战时,成为了我军的主力武器之一。当时无论是国军、八路军还是后方游击队、民兵都使用该枪。

汉阳造口径7.92毫米,全重4.06千克,实际最大射程1300米,枪身长度为1.25米,加上刺刀的长度0.4米,面对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在白刃战时,也不落下风。该枪由张之洞主导引进时,其实被德国军火商给忽悠了,一开始德国说卖给我们的是当下最先进的毛瑟步枪。结果给的图纸和生产线却是被德国淘汰的1888式。

第二把:李-恩菲尔德步枪,诞生于1896年,是英国制造的手动步枪,在一战、二战乃至后来的朝鲜战争,都被英国大量使用,其产量超7100万支,目前来看,位居世界第二,第一是AK枪族,数量超1.5亿支。该枪全长只有1.13米,旋转即可发射子弹,经过多次的修改,改造成了装弹速度快,操作方便,射程远的精良步枪。

随着士兵对枪支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战时,就改造成了可以发射20枚子弹的单手扣击步枪,威猛的火力给敌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断的有其他国家对此步枪进行采购;在二战期间还改造成狙击步枪,更加精准的射击敌人,其射程达1000米。在抗战时,作为援助武器,它也出现在了中国战场,因其口径为7.7毫米,因此在中国,它还有个名字叫“英七七”。

第三把:中正式步骑枪。这款才是真正的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于1935年引进生产线,并结合中国人的身材和作战需求,经过改进更新,成为了中正式步骑枪,名义上来说,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款制式步枪。在抗战时被国军广泛使用,逐渐取代了汉阳造,成为制式武器。

该枪全枪约1.1米,口径7.92毫米,射程可达到1000米外。相对于其他枪支来说,该枪比较短小,士兵携带起来很方便,也便于作战。而且配置的刺刀,还专门加长了,面对日军的1.66米的“三八式步枪”也不吃亏。其具有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凶猛等特点。截止到1949年,该枪产量超181万支。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枪支的性能越来越高,早期的枪支早已落后,而我们中国,也早已拥有自己的国产步枪,比如杀伤威力大、射程远、精准度高的95式的突击步枪、03式突击步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