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要失业了?
这一次,是真的了。
9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一则通知明确要求,观众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实名入场制度.
而且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这次《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好契合了演出市场上观众对于“强实名制”的强烈呼吁。
今年演出市场快速恢复发展,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大量增加。
但在各大演唱会售票开票后,却常能看到不少粉丝抢不到票,黄牛手握大量门票资源、坐地起价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以下五招:
实名购票:每个身份证每场演出只能购买一张门票。
实名入场:购票人和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公开销售:面向市场门票数量不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
其余门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
落实责任:谁举办谁负责。
五大招,真的能彻底解决黄牛问题吗?
对此,浙报传媒银沛财经记者胡淑娟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黄牛常走的后门,基本被堵死,黄牛要黄已是大势所趋。
从模式上看,一人一票的实名制认证确实可以解决黄牛问题,就如此前火车票实名制所达成的效果一般。
但在具体执行上,演出市场产业链各方都必须做好“守门员”角色,用技术手段、人工检查等方式,真正确保“人票一致”。
同时,面向市场门票数量85%的要求,、是一条红线,可以有效避免内部倒票的行为。
此外15%的空间,在赠票等特殊门票上,再次确定实名要求。
这些既严苛又不失灵活的要求,都可以有效封堵黄牛票过去惯用“后门”。
不得不说,该通知从内容上看,可以体会到有关部门针对票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
其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都具有一针见血的效果,而且不再是鼓励、应当。
而是划出各种红线,列明在时间、地点和对象上的精准要求。
如此明确的规范,势必让到处漏风靠行业自律的演出行业整个产业链,进入正本清源的新阶段。
当然,认为一个通知就一揽子解决黄牛,肯定不现实。
后续,在此通知基础上,应该还会有更多针对性的规范陆续出台,完成对整个演出市场各种问题的解决。
例如代抢票的行为,暂时还没有体现在通知之中。
诚然,代抢确实是一个漏洞,同时也有一定的黄牛性质。
但在购票环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对购票者实名验证,人证一致,还是可以做到一定的防范。
当然,类似过去抢火车票的那种加速应用,或线下代排队的行为,则需要后续整顿市场过程中逐步破解。
通知不可能对整个票务问题一揽子解决,都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堵漏的过程。
通知的出台,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现实,即:
演艺市场如果靠行业自律无法有效规范,就需要行政监督介入来助推其规范。
相应行政规范并不会影响繁荣性,只是确保其在市场经济下有序健康发展,而不是野蛮生长形成乱象。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