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两院院士候选人各省人数排名:江苏第一、湖南第二,浙江跌出前三!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相关阅读:
- 近10年各省籍当选院士人数排名:江苏断层领先,浙江、湖南稳居前三!
- 2023院士评选前瞻:40年来培养院士最多的名校有你母校吗?
- 2022年31省院士总人数及单位产量排名:江苏总数第一,浙江人均第一
院士是某一学科领域国内顶尖科学家的代表,是国家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作为学术圈内最高头衔的含金量不言而喻。鉴于院士的遴选机制相对公开、透明、严格、严肃,多年来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院士的当选,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公认为是其所在单位以及他们的母校、家乡的无上荣光。
根据统计,截至2021年当选周期,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的存量中国科学院院士1540人,占比55.92%;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214人,占比44.08%。两院院士总人数达到了2754人。
近期又到了每两年一次的新科院士增选阶段,前期我们盘点了各大高校以工作单位为统计角度的两院院士候选人数,也盘点了各校本硕博校友候选人数,今天将从院士候选人的籍贯角度进行新的盘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2023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各省市区籍贯盘点,分析各省市区在培养最高学术人才方面的总体实力;并计划在今年最终当选院士名单公布后,再将人口因素考虑进去,最终分析各省单位人口院士产出能力。
2023年两院院士候选人籍贯分布图
01
根据2023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各省籍贯人数,中国出产院士候选人最多的Top10省份分别为以下十个省市:
-
江苏省在2023年两院院士候选人人数上位居榜首,遥遥领先于各省,反映了该省在科研和学术领域的强大实力。事实上,近千年来,江苏一直是中国人文最鼎盛的省份之一,产出了大量的顶尖人才,尤其在学术领域更是一骑绝尘,今年江苏继续引领全国完全不出所料。
- 从现实角度看,江苏拥有多所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这也为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提供了绝佳的环境。除北京、上海外,江苏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省没有之一。
- 同时,江苏省的高科技产业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为科学家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
湖南省在两院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二,显示了该省在科研人才培养上的杰出表现。作为内陆省份,湖南的经济从来都不出彩,但文化、教育领域的表现却常常引人惊叹。今年湖南籍候选人人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同样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过去几轮院校评选湖南一直位居全国前三,这一传统继续延续。
- 作为内陆省份,湖南拥有3所985大学,该省的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也为湖南在院士评选中的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
安徽省在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三,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科研潜力,并且将实力强劲的浙江省挤出前三强。
-
安徽拥有中科大、合肥科学城等重要科研基地,这也为科学家的大量产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研究资源。
-
山东省在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四,成为北方院士产量第一大省,显示了该省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表现。
- 山东学风一向踏实,在全国享有盛誉。该省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实力也有望继续增长,持续支撑该省在院士产出上的杰出表现。
-
浙江省在2023年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五,表明该省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和成果不断增加。作为人均院士产量最高的省份,浙江存量院士数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不过今年的新科院士候选人人数略微有些下降,我们将持续关注浙江的发展。
-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多个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科学家,尤其是稳居全国第三宝座的浙大院士产量直逼清北,在全国遥遥领先。
- 该省的产业结构也越来越侧重于高科技领域。
-
河南省在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六,表明该省的科研实力逐渐崭露头角。
- 具有代表性的郑州大学等高校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和合作有望继续提高。该省科研领域的增长潜力未来有望逐步显现。
-
湖北省在2023年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七,展示了该省在科研和学术界的发展。
-
湖北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大等全国排名前10的高校,在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研究成果,也为院士候选人的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
河北省在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八,表明该省在科研领域有一定的实力。
- 河北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正在逐渐提高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声誉。
-
陕西省在2023年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九,反映了该省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
-
陕西拥有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是我国的科研重镇之一,在科研和教育方面有着卓越表现,为院士候选人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
四川省在院士候选人人数上排名第十,显示了该省在科研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
四川省的高教实力在全国稳居前10,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校,这些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也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科研人才。
整体而言,这些省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都表现出色,拥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培养出众多的存量院士,也孕育出大量的院士候选人。我们期待今年院士评选尘埃落定之后各省表现的最终结果。
启示与建议
02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选择读大学或者读研的目标院校时可以评估各省的高教实力,尽量选择高教实力整体强大且拥有大量优质高校的省份就读。尤其是致力于走向学术道路的考生,更要选择学术圈人脉深厚的省份,这不光与考生自身的学习息息相关,更与其未来长远在学术圈内的发展有莫大关系,因为院士当选的底层逻辑,除了学术水平本身以外,校友学缘关系、老乡地缘关系、亲友血缘关系,这些因素对于能否当选院士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if you know what I m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