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撕开人生真相:钱让人充满魅力,无论男女

2022-08-02     尘飞扬说经典

原标题:《傲慢与偏见》撕开人生真相:钱让人充满魅力,无论男女

整部《傲慢与偏见》一直在强调,钱能让人充满魅力——无论男女。

先说金钱对男人婚姻的加持。

《傲慢与偏见》开头,奥斯丁就开宗明义,“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有钱人必定会娶太太,是因为很多人会向他们推销自己的女儿。

班纳特太太,那么蠢的一个人,在推销女儿方面,也能迸发出惊人的光芒。

年收入有四五千英镑的彬格莱,乘坐“一辆驷马大轿车”租房,仅凭着一个细节,班纳特太太就觉察到这是乘龙快婿。书中有个细节还证明了她的精明。

简去彬格莱家做客,很可能有降雨,班纳特太太却希望简骑马,而不是乘车。其他人没有伊丽莎白的智商,不明白班纳特太太的用意。班纳特太太希望天下雨,只要简骑马过去,她就能在彬格莱家过夜。只要女儿在彬格莱家过夜,两人的感情就会升温。

彬格莱成为女婿,只是时间问题。

再举一例。伊丽莎白是那么傲气的人,参观达西的豪宅,她对达西的好感明显提升。

“彭伯里的树林一出现在眼前,伊丽莎白就有些心慌,等到走进了庄园,她更加心神不定。”
“伊丽莎白顿时不禁觉得,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
《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本

达西性格傲慢,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资格。

在奥斯丁的小说中,达西的财富仅次于《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拉什沃斯。前者年入1万英镑,后者1.2万英镑。

不考虑时代因素,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换算,达西的年收入班纳特家的年收入=拉什沃斯的年收入。

达西瞧不起伊丽莎白的原生家庭(主要是她妈缺少教养),是富豪对中产阶级的鄙夷。

班纳特家的年收入是两千英镑,和《理智与偏见》的布兰登上校的收入齐平。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吧,伊丽莎白嫁给达西,是有钱人向更有钱人的阶层跨越, 而不是灰姑娘向公主的蜕变。

再说金钱对女人婚姻的影响。

有钱的女人,桃花运也会水涨船高。威科姆疯狂追求达西的妹妹,主要原因是看中了她有三万英镑嫁妆。

同理,《爱玛》中的埃尔顿牧师,在爱玛面前形同舔狗就不难理解了,因为爱玛也有三万英镑嫁妆。

继续说回《傲慢与偏见》。

伊丽莎白对爱情始终保持着宁缺毋滥的态度 ,她告诉简,如果没有爱情,她宁愿不结婚。能说出这样的话,因为伊丽莎白背后有钱兜底。

伊丽莎白只有1000英镑嫁妆,另外每年有四十英镑的收益。这笔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笔钱当然和爱玛没法比,三万英镑嫁妆每年1500英镑收益,爱玛有充分的婚姻自由。

“不要害怕,我的哈里埃特,我就是变成老姑娘也不会贫困不堪的。只有那些贫穷潦倒的单身女子才会被人轻视!”

班纳特一家在当地算得上望族。柯林斯去他们家吃饭,夸赞食物美味,以为是位表妹的手艺。班纳特太太夹枪带棒回答他,“我们家还请得起厨子”。

嘿嘿,这一刻多么像《流金岁月》中章安仁去蒋南孙家做客时的场景。章安仁说没必要为了他烧一大桌子菜 。而蒋南孙告诉她,平时就是这样吃的,为他只加了道红烧狮子头。

话说回来,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和当下流行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小甜文一样,更像是意淫的产物,和老板给我画的大饼一样,认真就输了。

世界上不存在达西这样的人,因为男人始终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的定律——没有男人能同时满足多金帅气专一的三种品质。

达西是浪漫想象,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三角中能同时占据两角就是凤毛麟角的佳偶了。《傲慢与偏见》中最现实的婚姻结合,从来不是简嫁给了彬格莱,也不是伊丽莎白家给了达西,它应该是夏洛特·卢卡斯嫁给了柯林斯。

柯林斯是《傲慢与偏见》中的第一可笑人物。夏洛特却看准机会,迅速成为柯林斯太太。

当夏洛特答应柯林斯的求婚后,包括伊丽莎白在内的人都认为她犯了错误,夏洛特怎么像她父亲一样糊涂。

伊丽莎白当然是聪明人,但这不代表她的看法始终正确。

夏洛特受过高等教育,27岁的大龄剩女(在维多利亚时期确实如此),家境一般,年龄一般,容貌一般,夏洛特有《劝导》中安妮的病,却没有安妮的命。

两人都是27岁,都是大龄未婚,然而,安妮的单身依旧带着白富美的傲气,她是因为“老娘对温特沃斯念念不忘”。而柯林斯却是无人问津的大龄灰姑娘。

夏洛特非常明白,她的父母没能力为她找门好亲事,她不能像伊丽莎白那样,摆明了无爱情不婚姻的姿态。在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后,班纳特太太决定将玛丽介绍给柯林斯,她没有给玛丽机会,果断截胡。

夏洛特确实看清楚婚姻就是找个人搭伙过日子,而嫁给柯林斯是她能挣到的最好的命运。

伊丽莎白看不透柯林斯的困境,对她而言,柯林斯夫人几乎是她能挣到的最好命运了。

柯林斯有一千英镑的存款,有正当工作——牧师,善于逢迎,有财大气粗的金主器重他。

我特别佩服夏洛特。

我曾专门写文分析过,如果没有夏洛特,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不会那么顺利。

夏洛特结婚后,伊丽莎白去她家做客,习惯在柯林斯的庄园散步,她发现经常遇见达西。

为此,她非常郁闷“她觉得自己倒霉透顶,来这里见不到别人,却偏偏遇见他。”

伊丽莎白不明白,此刻的偶然邂逅都是蓄谋已久。她总是遇见达西,是因为达西一直在注意伊丽莎白的动向。

达西能提前来到柯林斯的庄园,不断和伊丽莎白偶遇,最重要的幕后势力有且只有一个——夏洛特。

夏洛特无法嫁入豪门,她会努力让自己的闺蜜嫁入豪门。这里有她的聪慧。

然而,在婚配市场上,聪慧的价值比不上颜值。

彬格莱开舞会,夏洛特第一位与彬格莱跳舞的姑娘,他看中的是颜值更高的简,而不是颜值中等偏下的夏洛特。

即便是达西,最被伊丽莎白吸引,也是因为她有双好看的眼睛。

《傲慢与偏见》和奥斯丁的其他小说一样,都在强调金钱对婚恋关系的重要作用。

当然,奥斯丁在小说中宣扬的婚姻观,针对的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个女子缺少经济独立的时代。

男人要有钱,才有可能为后代提供物质保障。女方要漂亮,意味着携带着更健康的遗传基因。女爱有钱人,男人爱美女,这是互利共赢,双方各取所需。

穷小子缺少魅力,有钱人才是良配,这是奥斯丁爱情小说的游戏规则,也是主流婚姻的真面目。

即便如今不是维多利亚时期,但我们依旧能看到奥斯丁小说婚姻观的遗风,比如说,没房的男人在婚配市场上的魅力值,总会大打折扣。

P.s.本回答的版本来自王科一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1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a6590f4fa0a5b8a1b8653bce9b7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