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SIFF|靳羽西:把魅力上海展现给更多海外友人

2023-06-09   中国电影报

原标题:我与SIFF|靳羽西:把魅力上海展现给更多海外友人

《三十“光”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的征集吸引了大量影迷、粉丝的踊跃参与,我们从一张张旧票根、一份份纪念品中,重温着或惆怅或喜悦的故事,经过岁月的淬炼,这些故事都闪耀着一种叫做“热爱”的璀璨光芒。

今天的“我与SIFF”版块介绍的是靳羽西与SIFF的故事。

靳羽西

靳羽西

历年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红毯始终星光璀璨,除了中国和亚洲明星外,还有不少享誉国际的明星出席。三十年来,许多上影节的“老朋友”为此出力不少,靳羽西就是其中一位。“从2006年开始,我接受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邀请,担任国际推广大使,这一做已经十几年了。”

她说,真正的国际电影节,参与的国际知名电影人肯定不能少。十多年前,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迈入发展“快车道”,商业大片开始初具规模,引起了各国电影人的注意。借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东风,靳羽西把海派文化推荐给了更多海外电影人。她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影人们介绍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兴起、潜力无限,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这座城市举办的国际电影节是拥有深厚电影文化积累的”。

靳羽西

靳羽西在上海的家,就在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的办公室附近,她和电影节的工作人员聊起来,也全是多年老友的感觉。为了让国际明星们来上海后更好地了解上海的文化,靳羽西也会亲自上阵接待。“凯瑟琳·德娜芙来的时候,我知道她喜欢旗袍,就请上海有名的裁缝师傅给她定做旗袍,一口气做四套,她非常开心非常满意;我会带客人们去浦江游览,请他们吃饭,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上海风情。”曾经,在电影节开幕前,她会在家中办一场盛大的欢迎派对,大家聚在一起畅聊电影和生活,气氛总是非常热烈。

资料图: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国际巨星做客靳羽西家

妮可·基德曼、休·格兰特、娜塔莉·波特曼、克尔斯滕·邓斯特、尼古拉斯·凯奇、杰森·斯坦森、伊莎贝尔·于佩尔、朱丽叶·比诺什、朱莉埃塔·玛西那、汤姆·希德勒斯顿(抖森)……这么多年来,星光熠熠的开闭幕红毯,让上海国际电影节吸引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同时,伴随着中国电影票房飙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也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对国际巨星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如今,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重新恢复,靳羽西也为上海国际电影节进一步加大国际影响力“建言献策”:“这种场合不但需要有电影艺术,也需要吸引各行各业各类人群的关注,让各界的优秀人士都聚集在这个平台上,导演、明星、画家、模特,只要是重要的名人,我们都应该欢迎——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节也应该聚焦更多的目光,成为具有综合影响力的艺术平台。”

靳羽西

资料图: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闭幕红毯

目前,她在美国担任已有百年历史的公益组织华美协进社的主席,“这个主席就是既要出钱又要出力”,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同时,她也重新拿起麦克风,像当年做让自己一战成名的《看东方》《看世界》一样,开始筹备一部名为《Meet Me In China》的纪录片,“打算走访包括上海在内的10座城市,从文化、美食、时尚等多个方面来展示当下的中国。”

为此,她近日在回上海不多的时间里,去附近的美琪大戏院看了上海歌舞团的驻场演出《永不消逝的电波》,还打算去拜访受到年轻人喜欢的上海彩虹合唱团,邀约他们为这部纪录片写主题歌,“在纪录片里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一起,都放在文化板块中讲述。这样多姿多彩的上海文化,才是真正的中国啊!”

葛亮

影迷

由葛亮提供:志愿者工作证

(2005年~2021年)

第一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外宾接待工作是在2005年6月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第11届上海电视节,当时我还是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学生。4个月以后留校担任老师,每年就带外语学院的学生们共同参与志愿者工作。从大学辞职以后,每年的6月还是会回到熟悉的银星皇冠588大本营工作,从外宾接待工作,也渐渐拓展到中宾接待、参赛片短片接待和志愿者部的工作。中间搬家了好多次,部分工作证遗失了,但每年只要电影节有需要,我还是会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提供服务,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一起努力,确保两节的顺利进行,也不断充实着自己的人生。

徐大毛

影迷

由徐大毛提供:照片、票根

(2016年~2021年)

2016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当时啥也不懂,看到有伊恩爷爷的场次就无脑抢了这场票。过了这几年后,现在想想这种机会真的太珍贵、太难逢了。

2018年正好在日本玩,抢票那天要去镰仓,我起了个大早拥有了一次海外抢票的经验,成果还算满意哈哈。

感谢上影节让我看到很多优秀的作品,觉得自己的生命都得到了丰富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