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妈妈把女儿培养成博士,秘诀只有四个字:我们试试!

2020-07-17   幼教咖

原标题:平凡妈妈把女儿培养成博士,秘诀只有四个字:我们试试!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作为父母,谁不渴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太重要了,平凡家庭的孩子想要一飞冲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非一般!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育儿也是一样,如果家庭情况很普通甚至贫穷,就意味着孩子无法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孩子的格局和视野被限制,大概率上会成为和父母一样普通的人。

可古往今来,“寒门出贵子”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些人要么要过人的智慧,要么靠过人的胆识,皆能有所成就。就在人们纷纷探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候,泰国一则《豆芽引发梦想》的公益短片又让人们对育儿有了新的思考。

泰国公益短片走红,平凡妈妈仅凭一招将女儿培养成博士

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宏大的场面,只有一对朴实低微的母女,她们在社会的底层挣扎生活,可这部《豆芽引发梦想》公益短片还是不无意外的走红了,因为它足够撼动人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母女,妈妈只上过四年级,甚至还有很多字都不认识,她只能靠在菜市场卖菜为生。她有一个女儿,平日里都在陪妈妈在市场卖菜,日子过得很是辛苦。

不久,女儿发现,市场里有一家卖豆芽的摊位生意特别火,于是她就问妈妈:“我们也能种吗?”没想到妈妈立马点头肯定说:“我们可以试试!”

说干就干,妈妈回家后便找来了泥土、种子和种植篮,她们很快就把豆芽种进去了,可一段时间过后,豆芽却丝毫没有起色。第一次种植豆芽失败了,女儿很沮丧,妈妈却说“没关系,我们再试!”

女儿瞬间又燃起了斗志,她们一起找来书籍学习,得知豆芽不能见光后,她们把豆芽放在了阴凉处,又盖上了一层布。过了几天,当她们揭开布后发现,豆芽依然没有种植成功,因为她们忘记了浇水。

有了这次的经验,妈妈很快找来了垃圾瓶子,把它们改装成了简易水壶,母女俩又信心满满地开始种植豆芽。这次女儿有些焦虑地问妈妈:“这次会成功吗?”妈妈的回答依然是:“我们试试!”

终于,她们这次成功了,她们成功地种植成了豆芽。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女儿的潜能、斗志被激发,她的好奇心、探索欲得以滋养。

事实上,这则公益短片是根据现实改编的,这位女生的真实名字叫Netnapa Saelee,现在是一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她说:“我的梦想是从豆芽菜开始的!”

分析

有网友看了这则短片后表示这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有人说,换了我妈,只会说“你又在浪费钱了!”“你不要再白费这些心思了!”“你要把心思花在学习上才对!”还有网友说,最好的育儿是来自父母的爱和鼓励!

的确,现实中有多少孩子的翅膀是被父母生生折断的,只希望孩子去做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事,而旁的事则被认为“不务正业”“不思进取”。鼓励孩子去尝试,其实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的成长充满动力!

父母该如何鼓励孩子多做尝试?

1.保持耐心,看淡成败,教会他持之以恒

爱迪生做了1200多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达芬奇只是画鸡蛋便画了3年……可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要成功,想要做出一点成绩,必须坦然面对失败,屡败屡战,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2.尽量放手,为孩子创造更多尝试的机会

想激励孩子不断努力奋进,不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那父母就要学会放手,尽量做那个引导者、旁观者,而不做决定者、命令者,即使你认为孩子做得很糟糕,也不能轻易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体会到尝试的喜悦,进一步激发探索欲。

3.不为孩子设限,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很多父母在孩子提出想要做什么时,会直接给出否定答案,比如“你不是做这个的料”“你还是别痴心妄想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去吧!”这种否定就是为孩子设限,也让他的一生难以有所成就。鼓励孩子多做尝试,就要大胆打破自我认知,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失败并不丢人,丢人的是你连试都没试,就已经被自己、被他人否定。永远不要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只有努力尝试了,你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你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是自己码字,如果错别字请见谅。本账号已开通维权,欢迎个人转载,但不允许抄袭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