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说七年之痒。在生理上,人体的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华丽诞生。
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正好约需要7-10年,也就是说,“我们约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7年之后我就不是我了?这可难免有披着科学外衣胡说八道的嫌疑。不过,关于细胞的年龄,确实有正经的研究。
细胞的年龄有多大?
细胞不会开口说话,我们怎么才能得知一个细胞的年龄呢?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中心(Karolinska Institute)的约拿斯•弗里斯恩教授(Jonas Frisén)从考古学中得到了灵感——碳14浓度可以作为细胞年龄的标记。
碳14是碳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来自宇宙射线对大气层的冲击,半衰期5730年,在大气中的含量是比较稳定的。
上世纪,人类在地面上进行了许多次核试验,额外的放射线使得大气中碳14浓度显著升高。而在1963年的一纸禁令后,地面上再无这种能够产生大量碳14的来源了,因此随着扩散和与大洋水体的交换,大气中的碳14含量又快速下降。
而对于单个细胞来说,从诞生之日起,DNA就几乎不再发生物质交换,其中所含的碳14也就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碳14的自然衰变在几十年的尺度上微乎其微),等于当时的大气碳14浓度。因此先测定生物体细胞DNA的碳14含量,再与大气的碳14浓度变化曲线相对应,就能够推出该细胞诞生的时间。
人体的细胞种类比较多,不同细胞的寿命也不同:红细胞也平均只有120天可活,寿命稍长一点的 肝脏细胞约有300-500天的寿命,而看似终身不变的人体骨架约每10年也会重新更换一次。如果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细胞综合起来看, 整个人体内细胞的平均年龄大约为7-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