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和部署,我市高三年级27410名学生、初三年级82364名学生分别于4月7日、4月13日返校。自学生返校复课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与各级各部门协作,市、县区、学校三级联动,全面强化师生返校后管理工作,同时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抓实抓细师生返校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做到“确保一方净土、确保生命安全”,努力做到“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开学”。
制定预案,应急处置早演练。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校园发热诊疗医护人员配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求学校根据返校复学后疫情防控预案,做好疫情突发处置演练工作,加强排查,堵塞漏洞,做好人员、物资、场地、监测等各项准备。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坚持“日报告”“零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如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和异常情况,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目前,全市高三、初三学生返校期间332名防控指导员全部到位,在校园内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疫情防控工作职责。
加强防范,校园出入严管控。加强进出校园管理,引导走读生及家长加强安全防范,避免感染风险。严格实行校园全封闭管理,实行校园准入制度。严格管控学校校门,确保校园入口为管控单一入口,加强师生晨检、午、晚检,严格做到“五个一律”,即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测量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各类场馆进行划片管理、学生公寓封闭管理,设置体温监测岗,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小班教学,食宿监管保安全。在加强校园安全防控管理的同时,严格落实小班额教学,每班学生不超过40人,严格执行食堂和用餐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分段错峰就餐的方式,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学生就餐保持安全距离,不面对面就餐,避免交叉感染。学生住宿按照便于管理、相对分散的原则进行安排,寄宿学生一人一床,避免头部相对就寝。学生进入宿舍需实名认证、体温检测,不得相互串宿舍,洗漱、洗澡分散进行。学校配齐配足宿舍在岗值守人员,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定时巡查宿舍内学生活动、就寝等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保障物资,卫生管理成习惯。做实做细消毒、洗手、通风等安全防控工作,保障防控物资供应,加强酒精、消毒液等物资规范使用和安全管理。学校每日定时对校园进行消毒,特别是人员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并做好记录。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通风换气。监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掩口鼻,进餐实行分餐制,不共用浴巾、水杯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教育、战“疫”专题教育、生命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养成心理健康好习惯。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和清洁垃圾盛装容器。
科学统筹,督导检查抓落实。科学统筹各方力量,强化督导检查,确保省、市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学校返校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成立市高三初三复学工作领导组,组建6个教育督查组,建立包保机制,开展16次实地督查,以暗访等形式,强化跟踪问效,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落实落地落细。各县区教育督导部门将学生返校工作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范围,开展专项督导,确保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安全有序返校。
信息公开,宣传引导强氛围。督促各县区和学校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正确对待疫情,加强科学防控;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学生返学复课和防控防疫工作,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高三初三年级学生返校复课各项准备工作,并就群众关心的学校物资储备、班额编制、应急处置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利用媒体宣传报道全市关于学生复学工作的做法及成效。其中,学习强国上稿20篇、中安在线14篇、安徽日报4篇、安徽日报客户端6篇、安徽青年报4篇、中国教育报1篇,安徽教育网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