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袁泉有一张长相欧化的脸,眼窝深邃、鼻梁高挺,眼睫垂下时,整张脸都写满了心事。
睁开眼睛时,明亮的眼球藏在深深的眼窝中,带着迷离而朦胧的雾气,透着欲羞还说的渴望。
她不善交际,多数时间喜欢一个人呆着,享受孤独是她的最爱。
每当看到袁泉时,总会为她身上不可名状的寂寞和高冷倾倒。
这个喜欢孤独而高冷的女子,为何偏偏会被夏雨“吃”的死死的?
——叶公子的疑问
01与世无争的袁泉
“与世无争”是所有和袁泉接触过得人对她的评价。
不管是在电影拍摄现场,还是在话剧排练现场,袁泉闲暇之余总是静静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默默观察周围的一切。
不管现场多喧嚣,多热闹,她所在的角落好像永远排除在这个世界之外。
剧组有人闲下来,会跑过去和她聊天,她总会用明亮真诚的眼神看着对方,等对方说完了,她才会不急不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袁泉的世界中,永远带着安静、疏离和沉默。
袁泉,1977年出生在湖北,小时候的袁泉就像个洋娃娃,欧化的样貌甚至比现在更突出。
袁泉的爸妈都是知识分子,爸爸在体委上班,妈妈在学校当老师。
袁泉在上四年级时,突然有一天,有一些陌生的老师去她学校挑选有京剧潜质的学生,袁泉就被选中了。
就这样,不到11岁的袁泉就为自己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要只身一人去北京上学。
怀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怀着对吸取无限的好奇心,袁泉开始了自己新世界的征程。
妈妈把她送到北京后,只陪了她一个礼拜,就回家了。
不到11岁的袁泉开始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送走妈妈,回到宿舍后,看到妈妈给她买的零食和衣服,她就忍不住哭了。
在袁泉的记忆中,虽然和父母家人相隔千里,但家人之间的爱却从来没有缺失。
在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上学的日子里,书信成为她和父母沟通最好的方式。
那时,她还是个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无助。
她在给父母的信中说:“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基本功还是那样,丝毫没有进步。老师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我觉得已经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收到远方小女儿这样的书信,父母也会忍不住偷偷落泪,但他们依然会给予远方的袁泉以无限的爱和力量: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记住,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振作起来吧。”
父母的爱鼓励着她,督促着她一直前行。
学戏曲的7年间,她和父母一共通了近300封书信,每一封信中都透着袁泉的撒娇,透着父母深沉的爱。
7年间,袁泉的生活很单调,除了练功就是练功,唯一的乐趣就是读父母的信。
在无数个训练痛苦的时光里,在无数个咬牙坚持的瞬间,这些爱像带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般,鼓舞着她不断进步。
02继续前行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吃过的苦,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不会白白经历,它们总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点什么。
在戏曲学院吃过的苦也成就了袁泉,在未来的时光中,她优雅的身姿、扎实的唱功、灵动的双眼,都为她未来的演绎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袁泉凭借扎实的功底,一下考入了中戏,和章子怡、秦海璐、梅婷等人成为同学。
其实,当时袁泉是被中戏和背影同时录取了,就在袁泉犹豫不决的时候,给她艺考的常莉老师却给她的父母去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向他们表达了自己对袁泉的欣赏,希望这个姑娘能来中戏。
父母没有给袁泉做决定,依旧如多年前一般,让袁泉自己拿主意。
最后,袁泉选择了中戏,就像11岁那年,她自己决定去上戏曲学院一样。
和她的同学们比起来,袁泉不是一个勤奋的好学生,上学期间,她的同学们已经都开始纷纷出去拍戏了,她却一直不慌不忙。
自小自己打理生活的袁泉,好似对什么都胸有成竹,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时机最适合自己。
大二那年,《春天狂想曲》中,她第一次出演女配角,就一举拿下了国内能拿的所有奖项。
这是大众在荧幕上第一次记住这个叫袁泉的女孩儿,电影中的她笑起来带有感染力,哭起来让人莫名跟着难过,她的脸上总是写满了故事,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究。
袁泉的起点很高,一出道就被大众关注,被导演夸赞,找她拍戏的人也络绎不绝,但却被她全部推掉了。
她回归话剧舞台,就像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话剧排练中,她为此痴迷,为此忘乎所以。
所幸,她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她在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深深抓住观众的心。
她的同学刘烨曾经在媒体前表示:“袁泉是我们班里最厉害的,我和她直接不在一个层次上。”
就在很多人纷纷都投身影视剧行业时,袁泉却极少出演影视剧,看一下袁泉出道以来的历程表就可以发现,她基本上每年只接演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而其他的时间,她全部用来演了话剧。
从《琥珀》到《简爱》,再到和黄磊的《暗恋桃花源》,再到《活着》,她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角色中。
但在接演的话剧的过程中,袁泉却总是让自己“受伤”,不是身体上的,是心灵上的。
就如张国荣对陈凯歌说:“我就是程蝶衣。”
袁泉在出演任何一个角色之时,她也会是那个角色,为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人物的灵魂,她会一次次的沉浸其中,一次次让自己变成角色中的人物,让自己受伤,再自我修复。
这个过程是很痛苦,很折磨的,可袁泉从未放弃,相比影视剧来说,她觉得自己更适合戏剧舞台,所以愿意投入一切。
或许是因为自小独自在外,也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敏感,袁泉总能很快的梳理出自己和人物之间的共同点,慢慢的,不急不躁的变成“她”。
03袁泉和夏雨
满身疏离、冷静自持的袁泉,让大众唯一感受到烟火气的就是她和夏雨的感情。
两人在大学相识,夏雨是学长,已经出演过多部电影,已经是双料影帝。
袁泉是学妹,也已经成为当红小花,两个焦点人物的恋爱,总是会让很多人关注。
那时,他们一起走在校园里,总是会引起很高的回头率。
多年后,想起和夏雨的爱情,袁泉把它形容为“人生中最疯狂的事”。
夏雨在操场打球,袁泉会抱着半个西瓜等他休息;
袁泉排练,夏雨会买一杯咖啡送过去;
看见夏雨走过来,袁泉会带着羞涩的笑跑过去。
这段被成为“金童玉女”的爱情,一直成为中戏最火的话题。
即使是被全民关注,袁泉依然不会在公共场合大肆讨论他们之间的事,因为她太习惯沉默,太习惯低调。
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袁泉不想被关注,可是这对大学恋人,还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
不管再爱的情侣,一旦到了感情的倦怠期,总是会面临一些问题。
夏雨和袁泉也在交往7年之后,出现了大众熟知的七年之痒,争吵、冷战,成为两人之间经常出现的问题。
当时,两人已经一起签了同一家经纪公司,公司也一直以“恩爱情侣”来打造他们,谁曾想人生总是会充满很多戏剧性。
有段时间,两人决定分开冷静一段时间,因为天天迁就彼此真的太累了。
离开夏雨的袁泉像失去了生命的光,除了每天工作工作好像再也没有任何乐趣。
而卓伟则爆料,夏雨因为和高圆圆排练话剧而暗生好感,两人走到了一起,甚至还发出了两人在地下车库的照片。
袁泉的电话被记者打爆,由其经纪人出面表示,两人已经分手。
这时,外界才知道,两人是真的分手了。
04爱,从不会失去
分手后,夏雨、袁泉和高圆圆,在很长时间内,都成为话题的热搜人物。
两人分手后,袁泉第一次为《孤独的花朵》做宣传,被主持人问道夏雨,问到这张专辑中的“孤独”是否因为夏雨。
袁泉的泪瞬间就湿了眼眶,一向淡定自持的她第一次出现了慌张,第一次语无伦次,哭到不能继续采访。
那个永远淡定的,永远游离在世界之外的,永远疏离的袁泉不见了,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失去爱人的小女孩,是一个为爱哭泣的少女。
后来,卓伟说那些地下车库的照片是P的,那段夏雨和高圆圆的新闻是假的。
袁泉和夏雨和好了。
不管那段新闻是真是假,相信袁泉都愿意相信是假的。
此事过后,袁泉成长了,她的眼睛依然明亮,可是眼神中却多了很多故事。
很多网友不明白,这么“高冷”的袁泉,为什么还是选择夏雨呢?
或许这个答案,只有袁泉自己能回答,外人无权干涉。
此后的袁泉,在感情生活中更加低调,她不想让自己的爱情成为别人的榜样,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料,她惟愿他们做一对普通的夫妻。
她藏起自己少女的心事,藏起自己年少时想嫁给夏雨的憧憬,只默默的等待着,守护着,一切顺其自然。
现在的袁泉已和夏雨相守20载,尽管有风雨有波折,却最终迎来了艳阳天。
20年过去,袁泉的脸部更加消瘦,在《我的前半生》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她和少女时期的差别。
她的眼窝更加深陷,眼角也有了细细碎碎的皱纹,脸上有了更深层次的阅历感。
她将自己裹在黑白灰色的羊绒大衣里,抬着高傲的脸,眼神中透着精明能干和疏离,依然那么高冷,那么孤独。
据传,她的冷静自持在孩子妈妈中也广为流传,有一阵子,她给孩子报了画画班,每周末两小时上课时间,其他家长全部都在玩儿手机,只有她,自始至终都在看书。
多数家长都认出她是袁泉,想和她拍照留念,想和她搭话,可都被她隔离在世界之外,不好意思去打扰那个安静看书的女人。
她的世界太美好,太疏离,好像有一道门,让她和这个世界完美的隔离。
反观夏雨,这几年玩滑板,晒书法,画画,活的热情洋溢,袁泉却始终安安静静。
或许,这就是夏雨能把袁泉“吃”的死死的原因:一个似冰,一个似火,互相冷却也互相温暖。
在经过轰轰烈烈的热恋期,跌跌撞撞的成长期,袁泉和夏雨都变得成熟而强大,都不再被外界事务所影响,才过上了自己安静的美好生活。
如今,他们的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安稳而美好,这就够了。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