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别人家孩子”,是承受不了“同辈压力”,自我肯定很重要

2019-10-07   C位妈妈

文|C位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我要说“少年深知愁滋味”,现在的孩子们的压力不单单来源于学习和家庭,还有来自同辈人或同龄人的压力。

不要小看这种“压力”,这种压力常常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

小时候:
  • 很小朋友都有变形金刚、有奥特曼、有芭比娃娃,而“我”却没有;
  • 老师或家长总是表扬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同学,很少表扬“我”;
长大了:
  • 青春期来,周围的小伙伴有开始抽烟或喝酒的,不和他们一起会被“嘲笑”;
  • 同一个班级的同学有的考进了985、211,而“我”只考进了不知道是几本的大学;
成年了:
  • 进入社会,各种社会的压力非常的残酷,同龄人早早的进入领导层;
  • 高薪、房产、车子、家境……样样比“我”强……

在这种“压力”中,常常让我们迷失自己,否定自己,焦虑、自卑在一生中不断交替……

家长以为孩子讨厌“别人家孩子”,是抗拒家长的比较和唠叨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同龄人或者说是同辈人之间有一种关系叫“同辈压力”,现在还有一种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两者又略有不同。

“别人家的孩子”通常表现在父母对别人家孩子优点的一种对比和羡慕,通常是在学习方面或者事业上的对比。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反复“唠叨”中,让孩子的内心对“别人家的孩子”产生一种抗拒。

而这种内心对同辈人的抗拒,慢慢的转为对家长的抗拒,每每从家长的口中说出“别人家的孩子”,从家长的口中说出“你看看XXX人家怎么就比你学习好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也会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比较。

不知道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如果他们回家后的表现是不开心或是闷闷不乐,作为爸爸妈妈您的想法是什么呢?

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了?被同学欺负了?……但是唯有一种情况可能是家长想不到的,那就是来自同辈人的压力,这种压力更多的反应的叛逆。

在孩子未成年的时期,同辈人所带来的影响,可能超过社会、父母和老师带来的压力。

其实真正让孩子受不了的是来自同辈的压力

同辈压力又称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是指个体感受到同辈团体对自身态度、价值观甚至是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使自身行为发生倾向于遵守同辈规范的改变。

一般来说,同辈压力有两类:

从众型同辈压力

这种类型的压力是因为担心被同辈人排斥,所以选择放弃自我,进而顺应他人的一种选择,或者说是一种被迫的改变。由于孩子性格、身体状况、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会导致一些孩子在某一个群体中格格不入,或者被他人排斥。

而这些孩子内心又非常想融入这个群体中,那么他们就不得不让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一种转变去适应大多数人,比如,“我”要和他们的意见保持一致,“我”要和他们有相同的爱好……

竞争型同辈压力

这种类型的压力就是指周围与自己年龄、地位、生活环境相似的人,由于他们的优秀和成就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就是强迫让自己“变得优秀”的一种压力。

在这样优秀群体中,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平庸,为了在这样的群体中脱颖而出,就会给自己施压,内心深处让自己与这些优秀的同伴进行PK,一旦落后或者失败就会被人轻视,变得自卑。

让孩子承认“别人家孩子”的存在,就要让孩子先接纳肯定自己

由于同辈压力的存在,这很容易让孩子甚至是成年人降低“自我价值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容易否定自己”。

其实,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来自诸多方面,一个人的成就或者说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一定是单一的领域或者是单项的技能。

谁都不能说自己是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霸主”,一旦我们被超越时,不要气馁,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在其他领域获取新的成就。

那么如何让孩子不去承担“同辈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发扬这种同辈压力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认同呢?

01.调整心态,平常心看待

很多人,即使是那些已经成年的人,在面对同辈压力时也会让自己备受困扰,甚至不知所措,惶恐、彷徨都是常常出现的情绪。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有这种类似负面的情绪产生时,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对于成人如何减压在这里就不着重介绍,这里主要介绍如何帮助孩子减压。

在面对同辈压力时,体现出来的那些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是在自己尚未准备迎接这种压力到来时的无措感,这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首先就要平和的心态去正视它而不是回避。

无论在任何群体中,我们都要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接受自己的平凡,不去刻意低调的隐藏自己的优秀。并且要懂得这样的道理,那就是:我不是见不得别人好,我只是希望和他们一样好。

02.调整关注点,和自身比较

当孩子遇到来自同辈人的压力时,作为家长首先不是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而是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缩小与同辈人之间的差距,减轻这种压力。

同时要我们家长和孩子都将这种关注点从“与他人的关系”转到“自我”身上。在羡慕别人的同时,看看自己的优点和所拥有的美好的东西,通过这样一个思考,孩子可能会更清晰的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看到自己的长处。

03. 从“想”到“做”,用行动证明自己

有人说过:只有当自己充实起来,才没有时间去纠结和别人的事。的确,时间宝贵,我们不能将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与其将我们的时间和经历消耗在盲目的“比较”上,不如将这些宝贵的时间和经历用来好好的提升自己,用实际行动去精进自己。

为自己设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找对方法不去考虑成败,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优秀,用努力去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有一本台湾小说,名字叫《千江有水千江月》。

书中有这样的字句:“读书的目的,为了要与好的东西见面,好事,好情,好人,好物。”

孩子世界很大,也很简单,他们最初的世界是又空又大的,那里可以装进很多美好,也同样能装进压力、伤害和困扰。

同辈压力本来就是一种压力和干扰。面对身边那些优秀的同辈,各种负面情绪充斥着每一个美好的一天,日复一日侵蚀孩子美好单纯的灵魂。

下面这句话与各位家长共勉——我们一路向前,不是为了始终“第一”;我们一路向前,是为了遇见、为了领略、为了经历。

今日互动:你是不是也不喜欢和“同辈”进行比较?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关注【C位妈妈】,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的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