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云南省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2019-2035年)》(下称《规划》)。
《规划》显示,云南计划用16年时间,通过“推进枢纽集约化发展,推进枢纽开放化发展,推进枢纽专业化发展,推进枢纽网络化发展,推进枢纽高效化运营”的发展路径,全面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的多层级物流枢纽运行体系,将云南省建设成为联接印度洋、太平洋的陆海联运国际战略支点和滇缅印欧陆海联运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物流门户枢纽。
分三个阶段逐步实现
总体目标:
到2035年,贯通联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滇缅印欧陆海联运通道,全面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的多层级物流枢纽运行体系。将云南省建设成为联接印度洋、太平洋的陆海联运国际战略支点、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物流门户枢纽,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一核一带三翼”物流枢纽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枢纽,物流枢纽集聚效应逐步呈现;依托物流枢纽建设,构建“四出境四出省”物流通道体系,打造枢纽经济,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形成“设施+功能+区域”联动的物流枢纽网络,实现国内物流与跨境物流网络无缝对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推城镇化建设。
1 近期目标(2019-2020年)是加快补齐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建成2个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现代化运作水平较高、互联衔接紧密的国家级物流枢纽。通过遴选布局建设6个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撑作用明显、服务功能完善的省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培育7家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5A级物流企业,形成云南省物流枢纽网络基本框架。
2 中期目标(2021-2025年)是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物流门户枢纽基本建成,物流枢纽间实现联动和特色发展,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 远期目标(2026-2035年)是全面贯通联接两洋的滇缅印欧陆海联运通道,形成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枢纽+通道+网络”物流运行体系,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全省铁路货物周转量比重提升至35%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全国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的要推进枢纽集约化发展,并计划构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的物流枢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畅通国内、联通国际的物流组织。
云南省物流枢纽空间布局图。
同时,依据区域经济总量、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十纵十横”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结合云南省物流业发展实际,最终确定昆明、大理、红河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玉溪、保山等9个省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迪庆、怒江2个省级培育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重点建设昆明等7个国家物流枢纽
对物流枢纽布局和规划建设要求,需具备交通区位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存量优先、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等条件,并重点建设昆明、红河等7个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19个省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规划建设11个省级培育物流枢纽,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省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为支撑,省级培育物流枢纽为补充的“一核一带三翼”物流枢纽体系,以及“跨境+产业+扶贫”的云南省物流枢纽特色发展格局。
云南省物流枢纽“一核一带三翼”空间体系图。
在推进枢纽开放化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构建内联外通的国际通道体系,有效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承接北向成渝经济区,南向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向长三角地区、西向西藏自治区的国内外商贸流通,建设形成“四出境四出省”物流通道体系。
在衔接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上,云南将主动衔接中缅、孟中印缅、中越、中老泰国际物流大通道,促进云南省与印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缅甸、老挝、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商贸流通及产业转移,加强云南省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及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
在衔接国内物流通道体系上,云南将主动衔接“十纵十横”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促进云南省北向成渝经济区,南向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向长三角地区、西向西藏自治区的商贸流通,加强云南省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支撑作用。
云南省物流通道体系空间布局图。
推进枢纽专业化发展上,《规划》明确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省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建设、省级培育物流枢纽建设三个维度提升专业化。其中,国家物流枢纽计划通过空港型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陆港型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四大工程,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云南省物流枢纽专业化发展。
成立物流枢纽建设领导小组
在推进枢纽网络化发展上,《规划》明确着力打造枢纽核心增长极,依托云南省“八出省五出境”铁路主骨架、“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骨架、航空网以及金沙江等水运通道,开展枢纽间多式联运。支持物流枢纽的智能化多式联运场站建设和运输装备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强化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对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着力推进云南省物流枢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优化多式联运设施与节点布局,加快形成云南省内外贯通的多式联运网络主骨架。
云南省联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示意图。
同时,依据各类型物流枢纽功能的差异性,充分发挥物流枢纽功能联动效应,加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相关物流要素集聚,实现不同类型物流枢纽功能的优势互补。依托云南省特色产业及陆上边境口岸区位优势,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塑造城市经济发展新模式,创新发展枢纽经济。
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基础,以物流业发展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为目标,大幅提升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和综合竞争优势,培育形成物流发展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计划实施促进电商物流融合发展;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物流数字经济发展区;推动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物流设施标准衔接;加快运营主体协同培育六个方面措施,整合枢纽资源,推进枢纽高效化运营。
云南省与周边省市物流枢纽空间对比图。
在电商物流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先进物流模式在物流枢纽中的运用,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模式,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则依托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花卉、果蔬、野生食用菌、肉类、奶制品等为重点的冷链物流;推广使用温湿度全程监控系统,为高原特色农产品、医药、海鲜等产品提供冷链运输保障。
此外,《规划》还明确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等措施,保障规划的推进落实。其中,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云南将对照国家级物流枢纽定期评估要求,对全省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定期考核,并向国家上报相关运营情况。
同时,成立云南省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领导小组,研究枢纽建设及发展的相关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有序推动物流枢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