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安得志远

2019-08-04   温州美文

作者 李宝平


人这一生,有很多的时间都在与自己较劲,学会与自己相处,是多么的重要。

生活中不是苟且,是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

感觉,人不要太情绪化,要懂得沉淀自己。花开在最美的时候,是于无声处的绽放,而人又是于宁静里凝香愈浓着。真的不要过于矫娇饰是,露出与其华丽的外表,不如优雅谈吐,人们的容颜与时俱逝不可抗拒,则内涵伴人永远不会老去。为人不愠不火为上嘉,做事不急不躁达极致。感觉忘却竟是疗心的良方。我们静下来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跳动。也许,正狂热追求的事物,并非真想要的。也许……也许……坐下来后静看花开时,静观水流水滴的瞬间,心在平和中得以宁静,自然就看清了眼前的一切。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喜悦。

谁都会有喜欢的作者,根源在于文字的灵魂。被滋养的精神和思想可以一直鲜活不枯萎,一直生长不停滞,生命中有滋润的土壤,在心田上感受天成的这份美这份高贵,不需要多纯的情怀多柔软的心,只要平静的就好。虽然粗糙抑制了想象力,也任然被震撼。

于是我便读到:宋代,李清照的一篇很美的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听说,此词属存疑之作,但,我依然执着的相信,当为李清照早年作品,妙笔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妙就妙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经停止,但仍然可以想象得出而且还能看到,这美丽的少女荡秋千时的欢心情景,那罗衣轻飏,如燕子一样空中飞来飞去自由摆档,静中见动。“慵整” 二字用得贴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发麻,却又懒得稍微的活动活动,写出少女的娇丽涵憨。“纤纤手” 是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也点出人物的年纪身份和性别。“薄汗轻衣透”,穿“轻衣”,荡秋千时出了一身薄汗,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说明是春天的早晨,在花园里。


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这时,突然花园里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感到惊讶,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穿着袜子走路,金钗下滑坠地,写出匆忙时的表情。来人定是一位翩翩美男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做了准确的描绘。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动心态。那么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把一个少女惊诧、慌张、好奇、含羞及爱恋的心理活动,细细刻画出来。

我,在宁静中沉思,回味,品尝这极美的盛宴方能宁静。

这时,唯有湖堤旁绿化带两边的紫荆花却不怕风吹烈日,张扬着开。也许,一千朵花就有一千种个性,所以叫“花千骨”吧。紫荆也不例外,此花也有一些小个性:骨子里清高的,就开成素白色,喜欢隐藏心事的就开成水粉,性格开朗的就开成大红或紫色。

但,这些都不及李清照的“蹴罢秋千”那样美的,得以养眼,读以养脑,静以养心。


以养眼,脑,心的传统品尝这样的锅碗瓢盆的乐趣中散发的味道,我相信这样的口感也是代代相传的,在原地盛宴里得以安稳宁静,父母亲养大了我,而我也养大了我的孩子。这种最传统,最原始的方式,也是最富足的。

深深感到,宁静是一种奢侈品。

宁静不是表面的安静,而是人生路途馈赠的一种淡然和安详。如同齐盛湖这潭湖水,万象掠过而不为所动。不争,不惧,从容,洒脱。是磨练中浇灌出的最美丽的人生之花。

久违了,宁静独舞醉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