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县:打造“心”品牌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019-11-20   中国网城乡中国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登录智能平台挂号,扫二维码缴费,用时不超过一分钟,不用排那么久的队。”这是近日在宜宾高县人民医院看病群众最直观的感受。

在高县人民医院就诊大厅,6台智能移动平台已经开通,为患者提供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就诊指引、诊间支付、健康资讯等门诊全流程医疗健康服务。为了解决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高县人民医院依托“互联网+”,实现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缴费,输入门诊号即可自助打印检查报告单,开通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8种预约挂号渠道,完善服务指南,解决“心”期盼,靶向整改见实效。

据了解,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高县始终坚持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将主题教育同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烦心事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两张皮”,做到“两不误”,实现“双促进”。

针对山区群众看病就医不便的问题,高县通过搭建“心”桥梁,创新理念,构建“镇-县-市-省”“四级”远程医疗体系,在镇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立远程会诊中心,为急重症患者“牵线搭桥”,通过“四级”医疗专家远程会诊,目前36名患者通过远程会诊摆脱病灶,重获健康,真正做到解群众之难、救百姓之急。成立13个移动医疗服务小分队,配备常用药品和基本医疗设备,将医务人员信息、联系电话等信息公示到户,9-10月共进村入户40余次,开展讲座50余次,体检11000余人,打通了山区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一环,高县注重“心”感应,建立《高县出入院病人入户回访工作记录》台账,通过每月一名医生带一名护士入户回访一个出院病人开展一次病人与家属健康知识座谈会“四个一”,对院外需治疗、康复、定期复诊的392名患者开展回访,密切了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真情服务暖民心。

服务质量高低,关键看队伍建设。高县结合主题教育建立“心”机制,印发《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从仪表形象、言谈举止等基本礼仪礼貌,管理人员、医师、护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以及良好家庭道德规范等方面制定详细行为规范和要求,已查找出问题30个,整改落实5个,完善相关制度3个。举办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骨干)培训班,组织公立卫生机构负责人、部分业务骨干40余人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脱产培训,更新负责人管理思维,改善管理模式,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切实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胡厚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