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8月18日 · 美庐传奇——蒋介石永别庐山

2022-08-18   冯晓晖

原标题: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8月18日 · 美庐传奇——蒋介石永别庐山

1948年8月18日, 蒋介石离开美庐,永别庐山。

地点:

九江

类别:

旅游

“美庐”南向主立面 笔者摄于 2021 年 8 月

1948 年 8 月,蒋介石在庐山脂红路 12 号别墅(今河东路 180 号)写下“美庐”两字,并注“戊子八月中正题”,命人将二字及落款刻于庭院中的一块岩石上。

1948 年 8 月 18 日,蒋介石离开美庐,此后他再也没回庐山。

资料来源:庐山别墅大观

很多次想写美庐,却总是放弃。选个日子写美庐太容易了,这座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别墅里发生过太多的故事,你甚至可以闭着眼睛在6 月到 9 月的日历上戳一下,点到哪个日子都能找出一个甚至几个事件,这些事件的跨度长达 40 年,中国近代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都直接或间接与这栋别墅有过关联。

美庐航拍 摄影:李明宏,2022 年 8 月

因此我总是不敢写美庐,它的主题太大,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用本系列这种两千多字的篇幅来讲述它,太难。然而,美庐是庐山这座政治之山的标志性符号,也是无数次在九江市志中出现的名字,故事总要去讲,就要挑个合适的日子。1848 年 8 月 18 日,这一天对美庐很特别,它是一段历史的结束,宣示着另一个时代即将来临。

美庐的名称得来很晚。1948 年 8 月 18 日前的某一天,蒋介石找人在院内一块石头上刻写了“美庐”二字,这幢别墅才由此得名,在此之前,它一直被称为脂红路 12 号,或者 13 号。用两个号都没错,因为这片庭院面积达 6330 平方米的院落,以一栋别墅占了两块地皮。它最早的业主是英国西伊勋爵(Lord See O. Reynolds)。西伊勋爵在 1903 年前建造了这栋别墅,具体年份不详。

1896-1930 年英租界地 8~15 号占地分布 图源:《庐山别墅大观》

1903 年,西伊勋爵将别墅出售给常居庐山的英国人巴莉女士。巴莉女士的丈夫在庐山上有大片土地,并开办过“圣经医院”。巴莉女士在庐山颇有名气,算是社交圈里的名流,她与蒋夫人宋美龄私交甚笃。1933 年,她将脂红路 13 号转给了宋美龄。据称是赠送,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很多人不知道,庐山上还有一栋宋美龄的私家别墅(脂红路 210 号),是 1927 年宋美龄的母亲买下后送给她的,算是婚前的礼物。这栋别墅在美庐后面的山坡上,建筑面积不大,但精致实用。蒋宋结婚后,他们每次上山都住在脂红路 210 号。

美庐航拍,可见二楼阳台 摄影:李明宏,2022 年 8 月

据闻,蒋介石听说宋美龄得到脂红路 13 号后并不高兴,但到别墅内巡视一圈后就相当满意了。脂红路 13 号是一座出类拔萃的精品别墅,为英式券廊式风格。它坐东朝西,背靠大月山,面向长冲河,东西长,南北短。别墅的左右两边地形略高,形如“太师椅”,风水甚佳。

别墅为石木结构,毛石墙体,水泥勒缝,主体两层,高 10 米,结构匀称稳重。别墅有三个敞开式外廊和一个大平台、一个阳台,两层楼套间均有会客室,合计七个交际空间。建筑有古罗马建筑元素,糅合近代折中主义,是典型的英国近代别墅建筑风格。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美庐”院内读圣经 笔者翻拍于“美庐”,2021 年 8 月

1933 年 8 月 8 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正式入住脂红路 13 号。有传言称,因为 13 是欧美的不吉利数字,宋美龄要求改变门牌号。也有说法称,蒋介石从不相信这种欧美迷信,对此号码浑不在意。然而,1934 年,脂红路 13 号的门牌却被改成了 12 号。如前文讲述,13 和 12 都是对的。

1932 年 6 月起,庐山牯岭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因此脂红路 12 号并非寻常意义的别墅,它成为国民政府最高军政领导人的正式官邸。其一楼为餐厅和宋美龄的会客室、卧室等。二楼为蒋介石办公室、会客厅、卧室,与其办公室斜对着的是蒋介石笔杆子陈布雷的办公室和卧室。1934 年,按照蒋介石的要求,脂红路 12 号进行了扩建,添加了副房以供贴身侍卫和保健医生居住,改建后的别墅建筑面积达到 900 平方米。

1934 年“美庐”添加的副房 笔者摄于 2021 年 8 月

1933 年至 1937 年间,蒋介石除 1935 年在四川“剿匪”未登庐山外,每年平均在庐山居住两个月。尤其是 1937 年,从 3 月起到 12 月,蒋介石夫妇多次上山,很多重要的会议、决策在脂红路 12 号内做出,包括中日谈判、国共和谈、抗日声明的拟定与发表等。

1938 年 5 月,宋美龄在庐山召开妇女谈话会,26 日离山赴汉口。

7 月 26 日,九江城区沦陷,庐山孤军继续奋勇抗击日军,在坚守 9 个月后主动撤离,牯岭被日军侵占,脂红路 12 号遭受很大破坏。

抗战胜利后,1946 年 7 月 14 日,蒋介石重返庐山。在此之前,管理局已将脂红路 12 号进行打扫并重新油漆。入住后,宋美龄尽力恢复被破坏得最严重的园林,她请人在院内修造了两组石桌椅,又在院落的一角建了一间面包房。

“美庐”一楼原宋美龄卧室 笔者摄于 2021 年 8 月

1946 年的夏天,牯岭仿佛又有了“夏都”气象,蒋介石夫妇在美庐居住了近两个月,期间多次召开会议,举行谈判,并接待国内外政要、友人。7 月 19 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脂红路 12 号向蒋介石呈递国书,成为了第一个在庐山递交国书的外国大使,此时的脂红路 12 号,俨然是国府的代称。

1947 年,蒋介石夫妇仅在 9、10 两月在庐山逗留数日,并未召开重要的会议。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夏都”已如昨日黄花。1948 年 8 月 9 日,蒋介石携夫人最后一次登上庐山,在 10 天的日子里,他并未处理太多公务,更多的时间用来和宋美龄一起到庐山各处探访,包括海会寺“庐山军官训练团”旧址、庐山图书馆等。在脂红路 12 号,他在院内的一块石头上挥笔写下了“美庐”二字并签名,命人刻在石上。自此,这栋别墅有了新的名字——“美庐”。

8 月 18 日,蒋介石夫妇下山回南京,从此告别了美庐,永远离开了庐山。蒋介石为什么在告别庐山前为这栋别墅取名?他写给谁看的?

1948 年 8 月,蒋介石题写“美庐”石刻时的情形 笔者翻拍于“美庐”,2021 年 8 月

解放后,美庐归由庐山疗养院管辖,用以招待重要的客人。1959 年 6 月 24 日,为了准备召开庐山会议,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先行抵达庐山,现场考察了别墅情况,决定毛主席住美庐别墅。6 月 30 日早上,毛泽东乘车抵达美庐,据说他进入院子后,先围着房子转一圈,对环境表示满意,之后走入别墅,还喊了一句:“委员长,我来了!”住下后,主席诗兴大发,写就了那首著名的《七律 · 登庐山》(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看世界》)。1959 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在“美庐”住了 50 天。1959 年的“美庐”与十年前相比,有个不是特别明显的变化:大门前的楼梯改了方向,由沿墙而下转到了朝向院子,调整了 90 度。有人说,这么做表示“改换门庭”。

1961 年 7 月到 9 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庐山,并主持了中央工作会议。此前,专门为主席修建的芦林一号(今庐山博物馆)已经建好,但主席只在那栋房子里住了一个晚上,其余时间都住在美庐。1970 年 8 月到 9 月,第三次庐山会议召开,这一回可能是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住在美庐后面的河东路175号,江青则和上两次一样住在美庐的一楼,也就是当年宋美龄的卧室。

1959 年 8 月 毛泽东在“美庐”与工作人员合影 图源:《伟人风采》

解放后美庐招待的重要客人,除了毛主席和江青外,还有林彪夫妇、郭沫若夫妇、十世班禅、陈毅、胡耀邦等人,以及一批重要的外国友人。其中在1955 年 7 月,宋美龄的姐姐,时任人大副委员长的宋庆龄来庐山疗养,入住美庐 10 天。

1985 年 5 月 1 日,美庐,这栋全中国唯一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袖及家庭的别墅,停止了它的住宿功能,正式对游人开放,成为庐山上著名景点。1996 年 11 月 20 日,美庐别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经刻写过“美庐”和蒋中山名字的那块石头依然在原处,上面的字迹却已被凿得乱七八糟。1959 年 7 月初,已经入住美庐几天的毛泽东游山归来,却发现有石工正在凿去“美庐”题刻,原来是工作人员觉得这里不应该再有蒋介石的字。主席制止了此事,表示应当尊重历史。但石刻已经被部分毁坏。“文革”期间,石刻再次被凿,字形基本被毁。

“美庐”石刻 笔者摄于 2021 年 8 月

如今,景区工作人员在那堆乱糟糟凿痕间,用红色的油漆描出“美庐”二字,但那字体歪歪扭扭,实在不像个样子。蒋中正的字,没这么难看。笔者以为,在旁边的牌子上说明清楚,字迹还是不描为好。不描,也是尊重历史。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