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建议:吃1瓜,食2果,喝3汤,尊重老传统,健康入秋

2024-08-02   简食记

立秋,乃天地间四季轮回之序章,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位,昭示夏之炽烈渐退,秋之温润初临。《礼记·月令》有云:“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此语精辟揭示立秋之时辰与天象,古圣先贤观天象,察地利,以立秋为界,划分季节更替,指导农桑稼穑,其智巧深远,堪为后世典范。

立秋之诞,溯至先秦,历法初具规模,古人依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定四时之始,立秋便由此而来。周朝《周礼》记载,天子于立秋之日,身着白色祭服,率三公九卿至西郊迎秋,行“授衣”之礼,象征着接受秋之凉爽,预示丰收与安宁。此礼仪庄重,蕴含天人合一之哲学,彰显君主尊崇自然、顺应天时之治国理念。

立秋习俗,源远流长,融汇南北,异彩纷呈。北方有“贴秋膘”之俗,立秋日食肉,谓之“咬秋”,旨在补充夏日消耗,备冬之需,饱含对健康与丰饶的向往。南方则有“啃秋”之习,以吃西瓜、甜瓜为主,意在清暑解渴,迎接秋凉,寓含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各地习俗虽异,却同归于对自然规律的尊崇,对生命节律的顺应。8月7日立秋,建议:吃1瓜,食2果,喝3汤,尊重老传统,健康入秋!

“吃1瓜”

吃西瓜。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西瓜因其清凉解渴的特性而成为夏季消暑的佳品。古人认为立秋之后,天气开始转凉,但暑气未尽,俗称“秋老虎”。因此,立秋吃西瓜不仅是对夏季的告别,也是为了驱除体内的暑气,预防秋燥,保持身体健康。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以消暑解渴,同时也有祈求丰收、健康之意。

“食2果”

吃葡萄。葡萄,自古以来便是秋季的代表性水果之一,其色泽鲜艳,晶莹剔透,如同珍珠玛瑙,令人赏心悦目。立秋时节,吃葡萄不仅能够解渴生津,还能补充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对皮肤保养和提高免疫力均有裨益。在古代,葡萄还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人们在立秋品尝葡萄,寓意着收获满满,生活甜蜜。

吃秋梨。秋梨,以其清香甘甜、汁多核小而备受青睐。立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秋梨因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功效,被古人视为秋季的养生佳果。《本草纲目》中记载,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因此,立秋吃梨,不仅能够滋润干燥的喉咙,还能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换,保持健康。

“喝3汤”

老鸭汤。老鸭汤,以其汤色澄清、滋味醇厚著称,尤其适合立秋时饮用。鸭肉性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滋阴清热,补虚损。老鸭搭配药材如沙参、麦冬、枸杞等,更能增强其滋补效果。在立秋之际,一碗热腾腾的老鸭汤,既能补充夏日流失的体力,又能抵御初秋的微凉,是调养身体的上乘之选。

薏米莲子汤。薏米莲子汤,是一道集清热利湿、健脾养心于一体的养生汤品。薏米,性微寒,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的作用,特别适合秋季食用,以应对湿热余气。莲子则能养心安神、补脾止泻,两者相辅相成,既可调理脾胃,又能安神定志。在立秋时节,一碗薏米莲子汤,不仅能够滋养身体,还能舒缓心情,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

莲藕排骨汤。莲藕排骨汤,以其清甜可口、营养丰富而闻名。莲藕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排骨则能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和钙质,有利于骨骼健康。立秋时节,天气逐渐干燥,一碗莲藕排骨汤,既能润燥养肺,又能强身健体,是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莲藕排骨汤

排骨;莲藕;生姜;盐;白醋;清水;

排骨先用清水浸泡约30分钟,去除血水。然后将排骨放入冷水中,加入几片生姜,大火煮沸,焯水去血沫,捞出排骨,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莲藕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或按个人喜好切成片。可以将切好的莲藕放入清水中,加入少量白醋浸泡,以防氧化变黑。

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放入排骨和几片生姜,大火烧开。水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慢炖约30分钟至排骨半熟。加入莲藕块,继续小火炖煮,直到排骨熟透,莲藕酥软。炖煮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水,确保汤汁充足。

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调味。若喜欢胡椒粉的味道,可以在出锅前撒入少许。关火,将莲藕排骨汤盛出,即可享用。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