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项羽宁愿自杀也不过乌江,并不是傻,只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2022-02-27   生活幸福

原标题:为何项羽宁愿自杀也不过乌江,并不是傻,只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谈及项羽,总会为其英雄气概称赞,而提及项羽之死,不禁令人扼腕叹息。项羽,虽悲剧收场,然观其作为行事,无愧于英雄之称。

谈起中国历史的时候,人们的脑中可能会

闪现出许多有名的人物,有些是骁勇善战的武将,比如吕布、赵云,有些则是智谋过人的文臣,比如张良、诸葛亮。而在这些人物之中,有一个人物,每每被人提及,都会引来其他人的哀叹,此人正是有“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

直到今天,在民间依然流传着许多

具有传奇色彩的有关项羽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中,除了体现他的勇武之外,还有他和虞姬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只可惜,项羽和虞姬二人最后的结局不仅不圆满,反而充满了悲惨的色彩。在汉军最后的围剿下,先是虞姬拔剑自刎,而后项羽也自杀在乌江岸边。

虽说当时楚汉

双方兵力差距悬殊,但是项羽军队的整体素质依然要强于刘邦的军队,并且垓下之战中,项羽在亲信部队的帮助下,依然逃出了汉军的包围圈,随后他来到了乌江岸边,这里距离楚地只有一江之隔,可以说只要项羽回到楚地,他就有机会整顿兵马,东山再起,与刘邦再一分高下。

但是在来到乌江边后,项羽并

没有选择乘船渡过乌江,而是发出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感叹,最终选择了自杀于江边。在之后的历史里,曾有许多人都为项羽的选择感到不解,感到惋惜。明明渡过乌江,就会有一线生机,那么项羽为何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渡过乌江呢?其实这并不是因为项羽愚钝,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要说清楚这个秘密,就不得

不从头说起。由于秦王朝苛政重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最终导致各地起义不断。虽然最初的一段时期,秦朝有能力镇压这些起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的国力日渐损耗,最后再无能力将这些起义军镇压。而在这些起义军中,当属项羽和他带领的8000余名江东子弟最为勇武。

项羽是楚国名将之后,

自幼熟读兵法,在后来反秦的战争中,展现了非常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比如在巨鹿之战中,他曾采用破釜沉舟的计谋,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击溃了名将章邯和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可以说,如果没有项羽,秦朝不会那么早就被推翻,他是当时反秦势力中的主力和领头羊。

击溃秦军主力后,项羽率领着军队攻进关中,却发现自己的战果已经被人捷足先登,此人正是他日后的劲敌刘邦。随后项羽准备了鸿门宴,邀请刘邦参加,本来打算听从范增的话,将刘邦除之,但是在张良等人的计谋下,刘邦最终逃脱了这一危机,而这也是项羽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不久之后,

楚汉之争开始了。随着战争的进行,项羽的势力慢慢变弱,最终被强盛汉军包围,而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他之所以没有选择渡江,是因为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是他和汉军交战过程中发现的。正是这个秘密,让项羽断绝了东山再起的念头,这个秘密就是天下大势趋向刘邦。

项羽在发现这个秘密之后,一方面他知道

自己哪怕回到江东,再召集江东子弟,面对大势所向的刘邦,胜算十分渺茫,反而让江东父老遭受更多的损失和苦难。项羽心中不忍。

另一方面,在认为

转机已无的情况下,项羽面临的选择就变得很少了。虽然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姓埋名,过平凡人的生活,但是被人誉为“西楚霸王”的他怎肯灰溜溜地逃走,而自己被俘也是无法忍受的事情,所以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只剩下了自杀。

通过司马迁

《史记》中的记载,人们不难看出哪怕是自杀,项羽依然是充满了英雄气概,只不过更多的是悲情色彩。也正是项羽的这一举动,让不少后世的人都对他感到敬佩。

其实说到底,项羽有此结局,和

自身的骄傲自大脱不了关系。如果不是他放跑了刘邦,如果不是他脱离了群众,历史必然不会是后面的样子。只可惜,时间无法倒流,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曾经的选择承担后果。正所谓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希望每个人都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