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早投小投新”生态渐成 北交所资金“虹吸效应”显现

2023-12-09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投早投小投新”生态渐成 北交所资金“虹吸效应”显现

本报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近期,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迎来持续火爆行情。

自10月23日北证50指数触底反弹,随后开启连续上行,到11月27日北证50指数盘中创下一年多来新高时,区间涨幅已累计达到58.6%。赚钱效应下,资金“虹吸效应”显现。11月下旬北交所交投活跃度大幅提升,成交额攀升至近千亿元。与此同时,北交所开户量暴涨,日均开户数量维持在上万人次。

进入 12月份,北交所热度不减。在经历短期调整后,12月5日,北证50指数逆势上涨7.28%,市场人士称,北交所第二波行情启动。多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北交所的持续火热是受多重积极因素叠加影响,虽然一定程度上或存在积累涨幅后的短期回调压力,但北交所长期向好趋势不改,优质公司关注度攀升,估值修复或将持续。

大涨“出圈”

北交所首轮行情启动始于10月下旬,在11月下旬达到高潮。这也成为北交所首次因大涨“出圈”,引发市场关注。

北证50指数自10月23日触底反转到11月27日,北证50指数创下一年多来新高,区间涨幅接近六成,大幅跑赢沪深两市其他主要指数。Wind数据统计,在此期间,北交所234只个股普涨,区间涨幅在50%以上的个股高达209只;多只涨幅超过200%的“翻倍黑马”,其中有两只个股涨幅分别达到560%、652%。

在此行情下,北交所关注度飙升,流动性大幅改善,成交额快速放大。以周为单位,10月末,北交所周成交额在30亿—40亿元级别,反弹开启后,周成交额放大,接近翻番达到70亿元级别。到11月10日当周(向前计5个交易日,下同)成交额已放大至百亿元级。11月24日当周成交额放大至599.93亿元,到12月1日当周成交额已经飙升至942.32亿元。短短5周,北交所周成交额放大了30倍左右。这也被市场认为是资金“虹吸效应”显现。

成交额放大的同时,各类资金蜂拥入场。其中,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快速攀升。根据公开信息,截至11月28日,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已超640万户,近期开户数量维持在日均上万人次。北交所副总经理孙立提到,截至11月下旬,800余只公募基金以及社保基金、QFII等均已入场。

北交所强势行情的背后,是多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分析:“政策面上,从北交所深改19条到北京市国资基金入市、转板指引落地、中证国证跨市场指数入围、做市商扩容等,北交所改革、政策利好叠加效应显现。北交所持续一个月的反弹,赚钱效应显著,不仅提振市场信心,也推动了场外观望资金加速流入北交所。此外,近期沪深A股市场对于‘微盘股’的投资策略正在演化,‘小而美’的北交所标的成为策略调整中的一个配置新方向。从估值上看,北交所仍是估值洼地,估值修复行情或将持续。”

与此同时,机构调研频率大增。Wind数据显示,11月,共计6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获得调研,调研总次数达到89次,涉及机构463家次(含同一家机构对不同标的或同一标的的多次调研,下同),其中证券公司190家次、基金公司175家次。有10只个股在11月接待调研的机构家数达到20家以上。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提及:“北交所的流动性正快速改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加快‘入场’进一步助力价值发现。同时北交所本就有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定位,在经济复苏大趋势不变的情况下,资本风险偏好也会逐步调整,推动北交所的投资价值进一步显现。”

勿盲目追高

在火热行情的推动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北交所的生态预期正悄然发生改变。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提到:“北交所整体估值偏低,同时北交所企业大多具有逆周期属性,今年三季报整体业绩表现良好,使得北交所具备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同时,近期助力北交所发展的政策利好和改革指导措施出台速度和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叠加北交所容量小,容易催生出赚钱效应并形成正反馈,近期北交所市场吸引力大幅提升,资金涌入,进而改变了北交所的生态预期。”

从资金动态上看,申万宏源发布研报认为,未来会有三批资金陆续进入北交所。“一是中证指数将符合条件的北交所证券纳入中证全指指数样本空间,于12月指数样本定期调整日实施,并将有被动指数投资资金进入北交所;二是公募和私募基金是北交所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三是新加入做市商也将带来增量资金。”

“本质上看,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多为‘专精特新’的创新型公司,其中部分公司已发展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创新和增强经济活力与韧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稀缺性。”朱润康提到,从更大的维度上看,北交所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至关重要,其很好地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同时也让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源也提到:“北交所服务于‘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推动创业创新,其成立填补了我国证券市场在小市值企业领域的空白。在近期‘出圈’行情下,资金涌入,除了短期推高个股股价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中长期的影响。中期来看,北交所市场定位获得资金认可、优质企业获得持续性关注,‘投早投小投新’生态逐步形成。长期来看,北交所流动性改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力提升,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为中小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也提到,在利好政策、改革预期落地的推进和赚钱效应、资金“虹吸效应”下,北交所行情或还将延续,但降低入场门槛后,北交所亦存在散户增加的趋势,还应对这部分投资者提示风险。

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进一步提到:“北交所的大部分股票流通市值低于10亿元,属于创业型企业。这类企业业绩波动较大,投资时不仅要看到机会也要考虑风险。此轮行情中,北交所不少个股已积累相当涨幅,投资者应审慎评估,勿盲目追高。”